失意才子有多寂寞?孟浩然留诗给王维,怀才不遇之感扑面而来
盛唐时期有一新兴诗歌流派,那就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人物的田园派,又称为“王孟诗派”,今天咱们要说的是孟浩然和他的诗。
孟浩然出生于书香之家,从小读书练剑,然而他却没有入世为官的想法,二十多岁时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当同行张子容出山去参加科举考试,孟浩然也动了进入官场的心事,开始了漫游求仕之路。从25岁到38岁,孟浩然广交朋友,拜谒公卿名流,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举荐,进入仕途,然而,此路并不顺利。38岁那年,孟浩然终于下定决心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上天依旧没有眷恋他,科举不中,他却结识了比自己小了十多岁的王维,两人成了忘年之交。
在长安期间,孟浩然原本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唐玄宗,而他却吓得钻床底下,玄宗让他出来展示才华,他却选错诗篇,背了自己的《岁暮归南山》,诗中一句“不才明主弃”,惹怒唐玄宗:“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再也没有继续留在长安的理由,毕竟把皇帝给得罪了。
开元十七年,孟浩然下定决心离开长安。在长安,他最要好的是王维,于是在临离开长安之前,孟浩然写了一首诗给王维,告诉他自己离开长安的原因。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首联直言自己离开长安的原因。在长安没有多少朋友,更不要提有多人登门拜访,完全就是一副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样子,心中大多时候都是寂寞的,每每为了仕途奔波,却屡屡求官不得,归家时两手空空,日子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一日日过去。这样的情况下,孟浩然不得不考虑自己未来的道路,而这也是孟浩然下定决心离开长安的原因,怀才不遇之感扑面而来。
颔联之中含着深深的惜别之情。在长安毫无进展,孟浩然便决心“欲寻芳草去”,到其他地方去寻找机会。想要离去却没有离开,只是因为舍不得与朋友离别,可见在孟浩然心中,王维的分量十分重,不然也不会因为想和朋友久处,将离京的日子一拖再拖。
颈联再次讲明自己离去的原因。那些有权有势有能力的人却没有人愿意助孟浩然一臂之力,真正的知己实在是太少了。王维曾经为了孟浩然的事多次奔走,只是没有结果,在孟浩然眼中,这已经足够了,孟浩然舍不得离开王维,多半是源自于此。
尾联写孟浩然最后下定决心离开长安,准备去归隐山水田园之中。尽管有王维为孟浩然奔走,但是残酷的事实是需要正视,不能再为难王维这个挚友了。看透了人生看透了社会的孟浩然也清楚了自己应该走的路,他决意离开,或许是怕看见分别的泪水,怕看见面对王维推心置腹的挽留。不辞而别足见孟浩然与王维之间不一般的友情。
孟浩然这首诗中感情十分复杂,有怨愤、有牢骚、有解脱,更有他与王维两人朋友之间的真情,清代王闿运曾用“真情”二字评论“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两句。
参考资料:《全唐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