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以观止,千秋老臣心——读《古文观止》

手上有一套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古文观止》,因为做中学生时参加一个作文大赛,拿到了县里一等奖,当时在我的那个籍籍无名的乡村高中引起了轰动,校长专门召开全校学生大会,给我颁了奖。奖品是一套《古文观止》和一本歇后语词典。

我是那时开始看《古文观止》的。这个上下册的版本有注,有译文,倒是适合我这样文言功底不好的中学生看的,但是头几篇就把我给吓退了,《郑伯克段于鄢》,古奥难读,里面郑伯和母亲的关系更是让我难以理解,尽管当时高中语文教材有一篇《蹇叔哭师》,同样是一篇佶屈聱牙的文章,我的热情大为消退,后来就挑选自己喜欢的篇目看,有些则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已有选文,那套书就被我当成工具书,用来查对资料。读大学的时候,对古诗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古文,《古文观止》算是缘分已尽。

后来读了《论语》,读《孔子世家》,知道《春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春秋三传”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这个暑期,中华书局给我邮来一本中学生版的《古文观止》,听说该书将配合高中语文新教材,作为浙江省选定的高二语文“整本书”进入课程,这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这一次,从头到尾读完了每一篇,每个字。

我想从课程的角度说说我的感想。

《古文观止》给我的直接感受,是必须读点《论语》,或者,必须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才能入乎其内。否则,是很容易被选文“劝退”的。吴楚材、吴调侯所选的“观止”文,其实是塾师“自编”教材,应对科举之用,故几乎所有选文,“君臣礼义”四字即可道尽。

“君臣”,是说无论这里的选文是来自《左传》,还是收尾的那篇《五人墓碑记》,无不关乎“君臣大义”,无不关于“治国理政”,这里有圣主贤君,逆子贰臣,暴君佞臣,忠勇之士,有策士谋臣,良相名将,亦有声色名利之徒,贪暴淫邪之人,既有文韬武备,又有家风土俗,都收在一条主线——即儒家主流价值体系上。我们可以理解这里没有选庄子的雄文,没有李贽、黄宗羲的离经叛道,这是科举考试所囿,也可能是两个“主编”的价值立场所限。因此,“古文观止”毋宁理解为弘扬儒家之道的古文的汇编。当然,用求全责备的方式来推究,自然会觉得自命为“观止”的文集,何以挂一漏万,大有遗珠之憾。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后学陆续接受,并成为影响极大的几本选本之一。(另有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抄》和余诚的《古文释义》等,此不赘述。)它向我们展示了儒家思想是如何从《左传》开始就深深渗透其中,两千年来如何生生不息,一以贯之的。这里也不能一一道来。

总之,如果师生对孔子、对《论语》非常隔膜,是读不好《古文观止》的。教师也有必要告知学生,在“观止”之外,有其他价值体系和价值判断。有其他“观止”文章。

二是看主流。选文凡222篇,但编选时有主次。呼应了中国古文(散文)的几个重要高峰。其一是先秦散文,而百家争鸣之格局被压缩成“一家独秀”,《左传》《公羊传》《毂梁传》,为“春秋三传”,又以《左传》为著。兼有《国语》《礼记》,皆为承载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在这些文本里,可以窥见周末礼崩乐坏,权术势渐甚嚣尘上的大时代。而周礼仍是周社会被用来装点门面或者杠杆天下的价值体系,诸侯王、臣下、策士在言谈谋划之间还在某种程度上守着这种过时的价值体系,有时还能够一言以退兵。

秦汉时期是历史散文的成熟期,因此编选了《战国策》和《史记》《汉书》《后汉书》的文章,理所当然。从《战国策》开始,古文辞开始变得简易,阅读速度加快,因为多为叙事文本,故生动活泼,阅读感受甚佳。有意思的是,编选者还是刻意选择了带有史论文字的段落,可以窥见其“正蒙养裨后学”的意图,教授学子以历史观、史论的写作技巧,是其基本目的。随后六朝文字一带而过,其实,这与六朝时黄老之学流行或有关系,儒学成为正统之学,乃是汉唐时期。

《古文观止》主要的篇幅给了“唐宋八大家”,一个不落。值得注意的是,选文鲜少文学色彩浓郁的文字,而更多偏向政论、史论,或者带有强烈的议论色彩的文字。这仍然跟选本的定位有关。尤其是一些“翻案文章”,几乎就是示范思维方法和文章章法之用。

随后是明文,明朝是小品文的鼎盛时期,但是选文仍然注重家国大事,仕宦沉浮,看完选文,的确会产生“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之慨。虽说文选以儒家正统思想为本,但也有部分文字游离于儒家思想体系之外,甚至有令人错愕之感,例如杨恽之《报孙会宗书》,其蔑视“人伦”“皇权”乃至引来杀身之祸,也从某个独特的角度审视了家国君臣关系。

司马迁《报任安书》和李陵《答苏武书》均涉“苟生”问题,是正统以死尽忠或以死避罪的反面。王禹偁之《黄冈竹楼记》有被贬之激愤与不平,不让柳宗元、苏轼。在中国2000年历史上,“贬官”文化被如实“记录”到了选本中,然而这些激愤不平,仍然被收束于儒家思想系统之中。《黄冈竹楼记》中并没有放浪形骸,而“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内里投射出儒学高士之旷世情怀。“一册以观止,千秋老臣心”,或可“戏言”文本总体定位。

三是文字难易问题。因为是中学生版,故不少句子几乎是全译,只要有心对照注释,文本并不难懂。先秦文甚为古奥,涉大量古代文化知识,尤其是“周礼”的内容,许多字已经消失,这一部分,建议要放慢脚步,或者占到到整个阅读时程的一半左右,不建议倒回来读。这里用得上温儒敏先生的“连滚带爬地读”的观点,不能因为繁难而舍弃或者贪快。读文字只是非常基础的一面,读“文化”才是要害。我们可以发现,后续的文章本事几乎来自先秦,东周列国的故事一无了了,则后面的文章有时读之味同嚼蜡。文化的源头,也是经典命题的源头,历史常常是这些经典命题的延长线。

其次,学生可以在老师引导下,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文言现象,比如,远远超过学生们想象的“通假字”,可谓比比皆是,可以对训诂学中“音训法”稍加点拨,如“伯”通“霸”,在十数篇文中出现过;又如“将”字表选择问,翻译为“还是”,也是非常常见的古文句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及句式特点,特别是倒装句、对句、排比句的规则,发现汉字排列的规律,能够大大增进文言语感和词义理解。但要避免教师介入大规模整理,将阅读变成繁琐不堪的知识记忆,而应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梳理语言现象。中国经典古文富于音韵之美,打开引导学生读出声音,揣摩声腔音节的奇妙之处。

四是专题化探究。《古文观止》读之必有疑,有些是触及历史文化背景,有些则是千古以来的难题。至少这些专题是值得探讨的:1.君与臣:何谓君,君主有没有约束?何谓臣?君主犯错了,臣子何为?2.名和实:在政治上,名比实重要,还是实比名重要?3.义与利:儒家思想是如何抉择的?4.法与情:宽政为何是必要的和需要追求的目标?5.穷与达:宦海沉浮、迁谪调任中士人的自处逻辑。5.忠与奸:如何辨别忠奸?6.内与外:外在的功名财富与内在的精神品格之关系。7.情与景:士大夫的心灵与眼中的风景。零碎地品读固然有价值,但不如带着更为上位的概念来思考中国古文中的士大夫情怀。《古文观止》里有不少经典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富有哲理,很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抓取典型的故事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向前述一些重要母题靠拢,是真正读懂“观止”的必由之路。专题化探究当然不是做成纯粹学术文章,而是在“疑”的基础上对文本有所推测,有所辩驳,有所推演,有所扩展,有所归类,有所概括。学生乐于探究是前提,讨论,落笔成文则是最好的方法。

五是辨别文体,按照一定的体式来阅读,了解每一篇文章的“功能”。因为一定程度上有辅助科举的功能,选文照顾到了各种文体,如不少“干谒”文,很有可能是一种文风、笔法的示范,其余的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或可明确文本的背景和目的,从接受学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幽微、言外之意。导读文字有不少揭示了文本的这种幽微之处,可以借助它来进行深入领会。但不要将文体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来掌握,而是要结合具体作家的特点来展开,例如,韩愈好写“交际文”,常写序文、祭文、墓志铭,都是目的性很明确的文字;柳宗元好寄寓,喜欢象征、隐喻的手法;“三苏”均好发宏论,多“翻案”文章。这些特点,老师只须稍加点拨即可,重点还是学生自悟。

六是积累。《古文观止》中有大量影响中华文化的经典故事、经典名句,许多成语、熟语来自这些经典篇什,需要有所沉淀,有所积累。动笔摘录,有所记诵,甚至有所应用,是读好《古文观止》的好办法。许多经典名句仍然不失历史价值,有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有所发挥。这个工作也不宜由老师代为完成,阅读的过程本身对学生的内在成长更为重要。

七是效果评估。作为整本书阅读,又是选文阅读,注定了其考察评估不能以知识测试为主,我个人倒是非常主张用简单的方式来评估效果,那就是让学生翻译文本,而不要分解为各种知识模块。翻译是综合考查学生能力水平的最好方法。建议考查评估时提供全文,而只须翻译文中部分文字即可,量可以稍大一点。然后问一两个问题,问题是探究性的,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也可以更为创新,就是让学生梳理文字现象,将梳理的规律描述出来,如把判断文本中某个字的词义的方法写出来。文言文有大量的方法来确定词义,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这样能大大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八是配置好时间。《古文观止》的整书阅读可以依照前述的几个重点区块,每个区块选择一些经典文章进行精读,然后以“一拖多”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约定好阅读周期,然后组织讨论。课内用五六节课精读几篇文章,大部分时间要下放到课外去读。然后与学生约定好交流的时间、交流主题、交流方式。要指望学生以古代读经的方式读《古文观止》是不可能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悟,通过阅读这个过程增进学生的文言语感和文言悟性,即可。不能设立一个过于细致的、条条框框的目标,而是要还原阅读的本来面貌:我们常常在一部分文章里受到触动,在一两句话里得到启发,在阅读时,我们还感受到难以言表的声腔韵味气势,习得一种阅读“范式”,感受到某种价值观的冲击,从而有所改变。


*作者倪江,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杭州外国语学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曾荣获浙江省“春蚕奖”,多次参加全国赛课并获一、二等奖。注重经典阅读,其执笔的省级规划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经典阅读课程体系构建”成果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全国一等奖。

(0)

相关推荐

  • 古文觀止   八句名言

    <古文观止>中的8大名句,亦是8种大智慧. <古文观止>实际上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所谓"古文观止",意思就是学习古文的话,看这本书就可以了.言下之意就 ...

  • 【方法论】高考语文一轮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汇集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汇集 只有研究高考,才能"观其源知其流,从而因其流可溯其源",从中找出高考命题的规律,进而探究并寻找破解高考复习瓶颈的方法,这是高考备考中老师们 ...

  • 高中生应该多读读《古文观止》

      陈日亮先生在<得法养习 历练通文>一文中谈到:"语文高考命题改革,功不可没,但内容与形式比较繁琐,较远地脱离教学实际,题型干扰因素太大,产生了助导应试教学的负面影响,其弊病也 ...

  • 多读《古文观止》有裨益

    八年前,我给爷爷写了一封信.没多久爷爷回信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连最基本的称谓都不懂,内容更不用说了,应该多看看书了.爷爷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要想把文章写好,一定好好补补古文,简捷的途径就是把<古文 ...

  • 古文观止简单收集了48篇古文观止名篇,未来要背

    <古文观止>中选到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堪称经典.以下是选到中学语文课本上的所有篇目和选到中学语文读本上的部分篇目: 周文: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召公谏厉王止谤. 秦文:邹忌讽齐 ...

  • 古文观止128:韩愈•争臣论

    争(zhèng)臣:指能直言谏君,规劝君主过失的大臣. 或问谏(jiàn)议大夫阳城于愈(yù),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bǐ).晋之鄙人,薰(xūn)其 ...

  • 古文观止64:庄辛论幸臣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jié).纣(zhòu)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1.鄙语:俗语: 2.顾:回头看 ...

  • 古文观止28:季札观周乐

    吴公子札(zhá)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wèi)之歌<周南>.<召(shào)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1.札:公子季札,吴 ...

  • 古文观止5:郑庄公戒饬(chì)守臣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máo)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xiá)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huī)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 1.傅: ...

  • 古文观止4:臧僖伯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xī)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1.如:到: 2.鱼:通"渔".捕鱼,动词: 3.大事:祭祀和军事活动: 4. ...

  • 【简佳说书】张居正第二卷水龙吟第二十六回 (2)捉档头严查吃空额 示密札紧缚老臣心

    ◆◆◆◆◆◆ <张居正>,是作家熊召政所著长篇小说,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 ...

  • 【简佳说书】张居正第二卷水龙吟第二十六回 (1)捉档头严查吃空额 示密札紧缚老臣心

    ◆◆◆◆◆◆ <张居正>,是作家熊召政所著长篇小说,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 ...

  • 【歪读《古文观止》】臧僖伯谏观鱼

    全文可概括为一句话:言语行为都要注重的自己的身份地位,否则就是坏了礼法.一国之君更是如此. 打个小比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能出入酒吧.赌场.歌舞厅等场所,更不能口出粗鄙之语.否则就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