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一次血谏,执刃刺胸不死,被皇帝下令活活打死
历朝历代,均不乏为了江山社稷、天下苍生而不惜生命逆犯龙鳞的忠直之臣。文死谏,武死战,这个说法有些片面,明朝的张英就是武死谏。
影视剧中明朝武将的形象
张英,是个武官,其职位是金吾卫都指挥佥事,正三品。作为一名戍卫京城的武官,张英死得很惨,不过他不是以身殉职,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被皇帝下令活活打死的。打死张英的这个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武宗朱厚照。
武宗生而好动,长大后更是热衷游乐,嬉戏无度,天马流星,好好的皇帝不做,却更名朱寿,自封镇国公、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正德十四年(1519年)二月,天气渐暖,万物复苏,武宗决定南巡,传旨急修黄马快船,却立马招来群臣反对。大学士杨廷和率先阻谏,武宗心意已决,仍坚持南巡。
接着,各级官员纷纷阻谏,有的旁征博引,有的苦口婆心,有的义正言辞,有的甚至从养生角度劝武宗打消南巡的念头。一时间,奏疏如同飞雪一本本递到武宗面前。武宗阅后大怒,夏良胜等六名官员入狱,舒芬等一百零七名官员被带到午门外罚跪。即便这样,仍有官员上疏阻谏,于是又有六人被罚跪。
三月癸丑(二十日)这天,张英出面了,他也要阻止武宗南巡。张英选择飞蛾扑火,是因为京城出现了异象,“天连曀昼晦,禁苑南海子水涌四尺余,桥下七铁柱皆折如斩”。张英大概略通占卜,他认为“此变征也,驾出必不利”(《明史·夏良胜传》)。作为经常随驾护卫的官员,张英很紧张,也很着急。
出于对武宗和帝国的担忧,张英来了个武死谏。《明武宗实录》记载,“时有金吾卫都指挥佥事张英亦自跪于端门外,卫士诘之,答曰:至尊若出,则京城百万生灵无所依倚,且英常随驾,自分遇变必死,与其死于外,孰与死此”。
张英这话很在理,武宗离京南巡,不但皇宫无主,群龙无首,劳民伤财,而且还有危险,一旦遭遇不测,武宗性命不保,张英本人也性命不保。既然“变征”已现,武宗南巡必“不利”,张英不能不为武宗和他自己担忧。
但是,张英的话并没有引起武宗重视。鉴于劝谏无望,张英做了一个极端动作。《明武宗实录》记载,张英“遂自刃其胸”。《明史·武宗本纪》记载,“金吾卫都指挥佥事张英自刃以谏”。《明史·夏良胜传》记载,“金吾卫都指挥佥事张英曰……乃肉袒戟刃于胸,囊土数升,持谏疏当跸道跪哭,即自刺其胸,血流满地。……问囊土何为?曰:恐污帝廷,洒土掩血耳”。从史料记载看,张英早有准备,抱定血谏,甚至连掩埋血迹的土包都预备好了。
从《明史》记载看,二百七十年多年间,明朝的官员劝谏皇帝者极多,但几乎都君子动口不动手,像张英这般生猛、这般极端的血谏斗士,仅此一例。
自刺其胸,血流满地。场面很血腥,但张英没死成,卫士夺其利刃,将其控制起来,“诏杖之八十,遂死”(《明史·夏良胜传》)。一个身受重伤的人,如何能扛得过八十棍子,张英被打得血肉横飞,最终一命呜呼。
张英血谏事件后,再没人敢以死劝谏武宗了。同年六月,宁王叛乱,不久被平定,武宗刻意隐瞒,于八月以镇国公身份南巡平叛。武宗此次南巡,时间跨度较长,直到次年闰八月才从南京返程,结果真如张英所料,意外真的出现了,“九月己巳,渔于积水池,舟覆,救免,遂不豫”(《明史·武宗本纪》)。
武宗回京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到了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大渐,崩于豹房,时年三十一岁。临终前,武宗说过一句话,“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明史·武宗本纪》),表现出了一定懊悔。此时,张英已经死去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