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黄芪汤的功效和作用
防己黄芪汤的功效和作用
防己黄芪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编撰的《金匮要略》,为祛湿剂,功长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症见汗出恶风、身体沉重、微肿、脉浮等。
防己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四味中药配伍而成,方中防己行水消肿、祛风止痛,黄芪益气固表止汗,共为君药;白术补气健脾、燥湿、止汗为臣,甘草补土胜湿、调和诸药,为佐使。诸药合用,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风湿去而表虚固。
防己黄芪汤较之我们昨天提到的麻杏苡甘汤,湿在体内的位置更进了一层。麻杏苡甘汤针对的肌表之湿,而防己黄芪汤所主之湿,则属肌肤之里的湿,可以理解为表虚之下,湿进入了血脉,即身体更深层的部位。
对于防己黄芪汤,清代医家尤恰曰:“风湿在表,法当从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从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芪、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说的是本来湿在表时,应当用微发汗的方法化解,但因为表虚不固,阳不入阴,汗守不住,还没待发汗,汗就自己跑出来了,所以这里不能用麻黄,而是用了防己,来解除肌肤之里的风湿。芪、术和甘草则能振奋阳气,使水湿从下而解。此方服用之后,皮肤下瘙痒感觉如有虫爬,乃防己逐皮里之水所致;腰下如冰则为驱湿下行而致,碰到这种情况要“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为的是不使腰下再次感染风寒,则“温令微汗,瘥”,意即微微汗出,病可痊愈。
现代,防己黄芪汤临床上常被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此外,防己黄芪汤证的症状要点,如表虚、动不动出汗、身沉重体虚胖、常浮肿、易疲劳等表现在中老年妇女中特别常见,故而,它也常被用于调理中老年妇女的上述不适,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的“浮肿体胖易汗乏力”,令卫阳复振、水湿得祛,改善虚胖的大肚子大粗腿,使身材和神采都得以恢复。
祛湿剂之防己黄芪汤
【中文】 | 防己黄芪汤 |
【分类】 | 祛湿剂 |
【出处】 | 《金匮要略》 |
【组成】 | 防已一两 (12g) 黄芪一两一分 (15g) 甘草半两 (6g),炒 白术七钱半 (9g) |
【用法】 | 汤剂,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
【功用】 |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
【主治】 | 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
【病机】 | 本方所治风水或风湿,乃因表虚卫气不固,风湿之邪伤于肌表,水湿郁于肌腠所致。风性开泄,有虚不固,营阴外泄则汗出,卫外不密故恶风;湿性重浊,水湿郁于肌腠,则身体重着,或微有浮肿;风湿郁于肌肉、筋骨,则肢节疼痛。舌淡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风湿在表,当以汗解,表气不足,则又不可单行解表除湿,只宜益气固表与祛风并施。 |
【運用】 | 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风湿、风水属表虚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辨证属风水、风湿而兼表虚证者。 3. 注意事项:若水湿壅盛肿甚者,非本方所宜。 |
【方歌】 | 防己黄芪金匮方,术甘姜枣共煎尝, 此治风水与风湿,身重汗出服之良。 |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10g 黄芪30g 白术10g 甘草5g 生姜10g 大枣15g
【用法】水煎,温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自腰下如冰,令病人坐于被上,又以一被绕其腰下,温令微汗瘥。
【主治】风水、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亦治湿痹麻木。
【证析】此方能治三类见证,一是风湿,二是水肿,三是湿痹麻木,都是水湿著于肌腠所致。再究水湿著于肌腠之理,则与脾不运湿有关。脾失健运,水停肌腠,故身重、水肿、麻木。汗出恶风与脾肺气虚有关。肺主气,外合皮毛主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虚则腠理不密,脾虚则卫气乏源,表虚不固,不能外御风邪,内护阴津,故恶风自汗。综上,此证用脏腑辨证定位,病在肺脾;用气血津液辨证审察基础物质盈虚,属气虚津壅;用八纲辨证定性,属本虚标实。
【病机】脾肺气虚,水湿为患。
【治法】固表实脾,利水除湿法。
【方义】水肿、风湿、麻木与表虚证象并见,法当补脾肺虚损,利肌腠水湿。补虚意在扶正,利水旨在祛邪,补泻同施,才合此证机理。故方用长于利水消肿、除湿止痛的防己和益气间表、利水退肿的黄芪为主药,共呈益气固表,利水除湿功效。辅以健脾除湿的白术,补气健脾的甘草、大枣,增强益气与除湿的功效。本方防己、黄芪、白术的利水除湿是祛其邪,黄芪、白术、甘草、大枣的固表实脾是扶其正。扶正祛邪之法既备,自对津壅气虚都能兼顾。至于生姜、大枣同煎,有调和营卫之意。服后如虫行皮中,腰下寒冷如冰,是水湿下行征象;令病人坐于被上而以被绕腰,是保温以促其汗,故谓微汗差。方中黄芪实卫固表,利尿行水,兼而有之,恰与表虚不固,水湿内停机理相符,仲景选药之精,可见一斑。
【应用】
《类聚方广义》说防己黄芪汤,治风毒肿,附骨疽、穿踝疽,稠脓已歇,稀水不止,或痛或不痛,身体瘦削,或见浮肿者。若恶寒或下利者,更加附子为佳。”本方可用于肾炎及风湿关节痛,见证如上述者。妇女原因不明之肿,偏于虚者,有效。
【歌括】
《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奉生姜,
实脾利水疗水肿,风湿恶风效亦良。
防己黄芪汤—益气利水治肿胀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6味药物组成,共奏益气实卫、健脾利水之功效。风湿在表,当从汗解,若表气不足,则不可单行解表除湿,只宜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施。方中防己祛风行水以利一身之水湿,黄芪益气固表兼利水(?防己与黄芪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证,益气固表而不恋邪),白术健脾除湿以利内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又增黄芪益气固表),姜、枣、草益气和中以培土制水。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防己黄芪汤???抗炎、镇痛、利尿、减肥、降血脂、抗凝、抗动脉硬化、降低尿蛋白量、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抗急性肾功能损伤、促进淋巴管生成及淋巴回流等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汗证、水肿、咳嗽、泄泻等中医病证(风湿在表或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证),以及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炎、滑膜炎、特发性水肿、肥胖症、心源性水肿、高血压肾损害水肿、慢性肾炎蛋白尿、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等西医疾病属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即气虚不运、水湿泛溢所致)。
【原书主治】??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本条论述风湿在表兼气虚不固的证治。本病由于病人素体虚弱肌表疏松,卫阳不固,营阴外泄则汗出,又外感风湿之邪,出现太阳中风表虚之象,则见脉浮、汗出恶风;风性疏泄,风易行而湿黏滞,汗出湿不解,经络不和则身重、或微有浮肿;水湿郁于肌表、筋骨则肢体疼痛。临床症候表现有两方面:1??太阳中风表虚,见汗出恶风、脉浮;2??湿性重着而身体沉重,水湿黏滞不通则痛。?辨证要点: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治当方选防己黄芪汤以健脾益气、祛风除湿(祛风与除湿健脾并用,扶正与祛邪兼顾,使风湿俱去,诸症自除)。
【加减用药】??
若兼喘者?麻黄以宣肺平喘;冲气上逆者?桂枝以降逆平冲;腹痛肝脾不和者?白芍以柔肝理脾;下肢冰凉者?加细辛以温里散寒;水湿偏盛、腰膝肿胀者?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