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博物馆物证搜集要注意哪些?
一座博物馆,如同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生命特征和存在价值。博物馆的基础是藏品,藏品的来源则是“物证”,物证的土壤是城市与社会。城市博物馆藏品的来源既包括城市历史考古发掘品,也包括社会征集与捐赠。尤其是当代物证的搜集与展示,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在此特别用了“搜集”一词,而不是征集,是突出现当代文物征集的艰难性。由于这一特性,也带来了博物馆收藏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博物馆藏品除了为当代教育传播服务,更重要的是馆藏物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为子孙后代永葆用。如何做好当代社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鉴别与收藏,对于城市博物馆而言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未来价值。以中国改革开放城市变化为征集内容,如何把握好城市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物证搜集、研究与展示,是城市博物馆有别于其他类型博物馆文物征集的特色所在。
2020年北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出入证
首都博物馆征集的“小黄车”
城市博物馆记录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并为未来留下讲述今天故事的物证。城市博物馆“为了明天收藏今天”,现当代社会发展、城市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记录与保存,是博物馆立足当代、服务未来的重要目标。对于当前中国城市博物馆群体而言,以现当代改革开放发展为展示内容的博物馆有不少,如深圳博物馆即是典型代表。深圳博物馆基本陈列以深圳特区发展作为展示重点,其展览时间线一直到当下,展示内容会根据每年深圳特区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物证和数据的更新,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城市博物馆展示。深圳博物馆设立了专门的当代文物征集部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首都博物馆(以下简称“首博”)作为地处首都、隶属北京市管辖的城市博物馆,也非常注重对现当代城市发展物证的搜集展示,搜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发展物证,与城市发展同步开展征集,将北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发展变化的物证,以及反映当代首都重要历史和事件的物证都及时征集到馆。如改革开放以来代表最新电子科技发展水平的中关村、工业遗产地首钢以及百姓生活变化的日常物证、2003年非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APC、2020年北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物证,为讲述北京这座城市在现当代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证资料。现当代物证的搜集工作,不同于古代文物的征集,它要求的并非文物真伪鉴定水平,而是对一个时代特征的总体认识和把握,它要求馆长和征集人员具有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历史过往的全面认识,并因此对现当代城市发展具有宏观的理解;落实在具体的文物征集工作上,面对司空见惯的现实生活,能够敏锐地发现它的代表性特征和收藏价值,并及时加以甄别和征集,这种判断力以及行动力,决定一座博物馆所征集的现当代藏品方向的正确性,以及藏品所能达到的精神表达。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小黄车”扫二维码即可骑走,告别家家拥有自行车的时代。首博即刻征集了它的设计和成品,用物证记录了这个时代出行的改变。
具有个性特征的发展方向,即对现当代城市发展和人民社会生活重要物证的搜集、研究与展示,用独具人文特色的物证展览,真实记录现当代城市发展重要的社会足迹,是城市博物馆有别于其他类型博物馆的重要特征,也是博物馆“为了明天收藏今天”,为后代展示当代社会精神风尚储备物质基础的重要工作。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变,大到国家和城市,小到个人和家庭生活,都留下了深深的时代记忆。这些记忆留在了人们的头脑中。留在了电影胶片中,留在了戏剧歌舞中,也留在了小说诗歌中。但博物馆如何真实地用物证为大众讲述这些故事,保留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证据,才有可能以物为载体讲述清楚要讲述的故事,而不仅仅只有传说。博物馆是一个以真实物证作为研究展示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的场所,离开了真实性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如何以物为基础呈现历史与现实呢?在搜集现当代物证的过程中,如何以专业的水准将物证背后的真实故事完整地收集到,体现的不仅仅是博物馆的眼光,更能够体现出博物馆的远见卓识,因为只要成为博物馆永久性馆藏文物,将一代代传给后人,它承载着当今时代的特征和故事,更肩负着让未来如何讲述我们的故事。如20世纪70-80年代流行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是那个时代家庭财富的象征,它们常常作为父母赠送新人结婚的重要财产。讲述这背后的故事,必须和它们背后的人物联系在一起,没有人物故事的物件,无法表达清楚一个家庭的代表性故事。家庭作为社会最核心的单位,它的故事是一个时代最具体的也是最真实的记录。如首博在几年前接受了著名油画《草原英雄小姐妹》捐赠,这幅油画是20世纪小学课本中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在暴风雪中护卫公社羊群的故事用图,著名蒙古族画家官布生前决定将这幅作品捐赠给首博。接受捐赠时,官布已经去世,由夫人萨云和首博商谈捐赠具体事宜。当首博提出不仅仅需要这幅画作本身,同时需要将这幅画产生过程所有的物证都尽可能找到,一并作为捐赠物品给首博时,萨老师先是不解,但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做。首博请她做了口述历史的回忆,回忆了官布从接受国家给他的这一任务的信函,到他在医院与龙梅玉荣见面的照片、速写,以及他们的通信和创作手稿,包括为油画所做的连环画等一系列珍贵资料。萨老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它们整理出来,并一件件讲述伴生于这幅油画创作过程中每个物件的故事,完整地将这些物证捐赠给首博。首博为此举办了捐赠仪式和捐赠画展,并特意从内蒙古邀请龙梅玉荣与萨老师家人相聚,重续当年结下的友情,这些资料与捐赠物证一起全部留存,为以后继续研究和展示这一主题做了全链条搜集与保存。相信这一征集过程所讲述的画作背后的人物故事更具有时代意义。一件博物馆藏品的入藏,不应该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藏品最终将失去永久保存的价值。现当代艺术品的价值,重要的不仅仅是物证本身,更包括它所承载的时代特征和人文记忆。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的新兴副食店小黑板
2020年北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新兴副食店小黑板
城市博物馆遍布于每一个城市中,或大或小,其生存条件是展示城市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博物馆的个性发展,有赖于一座城市发展的水平,如土壤般决定着城市博物馆的发展和命运,城市兴、文化盛。如何通过入藏的文物进行深度研究,讲述城市故事和历史价值,并用展览的方式讲述给观众,达到以城市历史启迪后人的教育作用,是城市博物馆的首要责任。对于城市博物馆而言,具有个性特征的发展方向,用独具人文特色的物证展览,真实记录现当代城市发展重要的社会足迹,是城市博物馆有别于其他类型博物馆的重要特征。当代社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集,都必须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博物馆将无法发挥其社会教育的作用,也无法向后人传递这个时代的精神世界。如首博在2003年抗击非典和202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所征集的相关物证,一方面体现了北京市政府在重大社会事件中对博物馆工作的支持,同时也体现了首博作为一座城市博物馆的担当与作为。2003年在征集抗击非典文物的过程中,首博征集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征集文物,体现了博物馆人的奉献精神和职业操守。在物证的选择上,体现了专业水平,抢救性地将政府和社会代表性的物证征集入藏。如“新兴副食店”两块小黑板,分别用粉笔写了相关商品的价格,并告诉大家不要紧张,再坚持一二天价格就回落的告示。这些具有温度的、反映北京普通市民政治觉悟的珍贵物证不胜枚举,都已经成为重要的当代文物收藏并展示。更巧合的是,2020年北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家“新兴副食店”还在经营,并且店主继续为市民服务,还向湖北地区捐赠了钱和物品,以实际行动支援湖北人民抗疫。如此能够体现北京精神的物证和人物故事,难道不是最好的现当代藏品吗?类似这样的物证,体现一座城市在重要社会事件中的精神文明,是博物馆应当纪录与保存的时代记忆。以这两个例证说明一个道理:作为城市博物馆,在记录一座城市历史的同时,也承担着记录这座城市当代社会发展的任务,包括在重大社会变革和突发性事件集体记忆物证的征集与收藏,是城市博物馆的重要责任。当前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向社会所征集的集体记忆“物证”将成为博物馆的“藏品”。在征集过程中博物馆需要敏锐的判断力,同时也需要用专业能力将代表性、典型性物证征集到博物馆,为明天保存和展示今天的城市记忆。
城市,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作为纪录一座城市历史与现实的城市博物馆,其藏品搜集范围一定不能仅仅局限于宏观的历史物证,更应当以物为载体,讲述城市与人民的故事。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把城市博物馆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座博物馆才能植根于社会土壤中获得取之不尽的营养,博物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之功效。
社会因文明而进步,博物馆因社会发展而发展。如国际博物馆界理论家特丽萨首先在她任职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主席期间,提出整合博物馆学的概念。她的理论是:现在“物品概念的扩大,超越了人类的‘创造物’而包容了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之间的所有证据,收藏行为要作为发展的一个优先考虑。收藏行为不是手段而是博物馆的一种最终目的”。由此可见,博物馆文化精髓不是留恋过去和固有,而是探索、发现和创新未知与未来。它用物化的“往事”启发来者,哺育新生。
本文刊登于2021年1月5日
《中国文物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