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七绝五十六法之,15
冯氏七绝五十六法之
15--30法习作
今人写律 当承古而用 尊古立新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如宋项安世《夜雨》:“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清何绍基《无园种菜》:
“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宝刀未老
风风雨雨几春秋,往事浮云似可休。
解甲南山身未老,如何缱倦梦庄周。
岁月蹉跎
长天皓月秋风起,岸柳垂枝水漾波。
绿苇黄花催雁远,如何岁晚不蹉跎。
春燕
柳条垂落细如鞭,堤岸青帘蔽日前。
袅袅亭荷相对顾,如何燕子剪春天。
金秋
仓盈谷满落霜天,万里秋高雁阵迁。
旷野金黄收不住,如何把酒庆丰年。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自在渔夫
落木萧萧荡苇花,孤舟楫橹日西斜。
何如系缆兜鱼蟹,腰系葫芦唤酒家。
归去
日照峰巅透彩霞,雁行长唳逝天涯。
何如万里乘风去,潇洒归乡慢品茶。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如唐王翰《春日思归》:“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冬夜
雪月横山溪水前,窗灯闪烁照篱边。
不知籴米君归后,可伴严冬度大年。
秋风落叶
瑟瑟秋风过百川,飞花落木满山前。
不知此际飘红叶,何处枫烟照旧船。
环卫工
弱柳春风多少醉,闲人恣意纵情怀。
不知巷尾佝偻影,几点昏晨扫石阶。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贺知章《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金党怀英《立春》:“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落叶飞
霜叶轻飞漫野飘,山林无语任萧条。
不知落木埋何处,多少春情葬冷潮。
文人骨
问此诗情价几何。都言落魄翰林多。
不知历代文人骨,谁把冰心照玉河。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王涯《塞下曲》:“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秋风夜雨
猎猎西风雨打桐,残弦敲断锁心笼。
不知雁去翻山否,山外秋枫别样红。
书中自有
蜡烛燃残夜亦残,案头犹自五经翻。
不知刺骨绝编后,赚取功名乘锦辕。
第20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如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明田僧《题福教寺诗》:“残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烟笼白塔低。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巢泥”。
寄远
腾飞一万八千天,孤雁还能入蜀川。
年迈不知秋意冷,依栏犹自数江船。
玄武莲桥
雕栏玉砌曲莲桥,翠柳如烟菡萏娇。
玄武不知千古事,还将秀色尽妖娆。
金陵烟雨
金陵数日雨连天,雾隐钟山水似烟。
崖嶂不知春色晩,翠青又染紫金巅。
第21法: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如唐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宋邵雍《天津感事》:“阳乌西区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四面远山长歛黛,不知终日为谁愁”。
忆北口建防
雄关峻岭长城外,踏雪飞岩测绘兵。
经纬群山方寸里。不知谁主虎狼营。
忆移防津门
津门改建入边防,驻守塘沽练五强。
坝上苍鹰巡海岛,不知比谁更猖狂。
赋闲
荷塘沐雨团团影,斑竹搖窗飒飒风。
据案挥毫宣水墨,不知笔下忆飞鸿。
第22法: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如唐李商隐《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清周准《蝴蝶词》:“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多少繁华任意恋,不知只是梦中身”。
秋意黯然
孤灯照晚秋风冽,菊影迷蒙竹影寒。
欲赋新词无笔意,不知月色可雕栏。
凡花
篱前晚菊洗霜华,蕊朵千姿入百家。
虽领秋风居首冠,不知娇养做凡花。
第23法: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如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若个:谁,那个);唐张继《与贾岛闲游》:“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夏日黄昏
暮色初遮山色缈,波粼柳影掠飞鸥。
渔歌喑哑风吹远,知是艄翁过苇洲。
打工女
谁在衾中涕泪长,谁能客旅不思乡。
晨风醒梦收心绪,淡淡胭脂几笔妆。
栖霞红叶
漫岭红黄秋趣浓,珍留落木夹书中。
闲来效古诌诗句,半阕心词几叶枫。
第24法: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如宋俞桂《溪流》:“云脚才行又复开,一声隐隐只空雷。家僮忽报溪流涨,知是前村落雨来”;宋晁冲之《夜行》:“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江南冬至
秋去冬来雪未飘,邪风浸骨冷如潮。
江南冬雨连绵落,知有阴寒湿气飙。
雪梅飘香
艳季千花各逞妖,西风鼓动即萧条。
前庭昨夜红梅绽,知有寒香伴雪飘。
第25法: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如宋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金刘昂《吊李仲坦》:“文章巧与世相违,身后新恩事已非。不及萋萋原上草,一番春雨绿如衣”。
傲梅
凄风冷冽乘寒来,铁骨含苞待雪开。
不与牡丹争艳后,凌然傲世绽皇台。
江南冬季
江南大雪无飞雪,阴雨纷纷落水城。
不似幽燕稀绿色,秦淮岸柳舞风情。
睡莲
堤沿柳苇已幽青,菡萏苞芽立婉婷。
不似连天荷淀远,田田叶小蕊如星。
第26法: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邵阳日影来”;宋陆游《杂感》:“故旧书来问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江边老妪
老妪怡神伏石栏,眉间岁月隐波澜。
双眸不似昏花眼,犹注精神洞世观。
叹秋
幽林溪水绕阶流,落叶无声任泊浮。
花谢不如花绽美,晚秋更比早春愁。
秋菊
秋意如诗染画廊,篱边剪叶理红黄。
菊香不似樨香烈,一任晨风覆冷霜。
第27法: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如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明解缙《赴广西别甥彭雪路》:“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梦张北
叶落花飞一梦长,寒衾乍醒月光凉。
琼花满地窗花刻,不似当年坝上荒。
蜗牛
草丛叶底日无愁,雨打风侵岁月悠。
不做房奴无借贷,人居输与一蜗牛。
落樱
春风昨夜舞樱枝,一树繁花落碧池。
欲揽香锄修卉冢,不如笔墨挽残诗。
第28法: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明张羽《题陶处士象》:“五儿长大翟卿贤,彭泽归来只醉眠。篱下黄花门外柳,风光不似义熙前”;明龚诩《与王忠孟登玉峰共饮春风亭》:“山水千重复万重,少年相别老相逢。春风亭下一杯酒,山色不如人意浓”。
春情
晨风剪柳汀塘岸,一树鹅黄照碧丛。
蝶影依依随意舞,春情不似恋情浓。
春燕
紫燕衔泥筑爱巢,乘风剪柳几昏朝。
春光总异堂前羽,旧垒不如新室娇。
第29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如唐张祜《听筝》:“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寒云一夜风”;宋杨万里《龙山送客》:“念念还乡未得还,偶因送客到龙山。分明认得西归路,又是回车却入关”。
玄幻
幻影幢幢出眼前,千姿百态镜中玄。
分明正反实虚景,反正都融云水篇。
江南雪
几抹烟云画水乡,乌蓬晓月网波光。
分明景色江南里,却洒梨花学北方。
第30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明童承叙《宫词》:“三三两两不知愁,结束罗裙学打球。傍晚忽闻仙乐近,分明只在殿东头”。
塘荷
游湖无意赏残荷,叶败萧条蕴挽歌。
引得多情思夏日,分明景色已蹉跎。
打雪仗 (通韵)
庭间落玉积三尺,邻里顽童戏意浓。
笑语欢呼人不见,分明已躲雪窝中。
习作: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