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教授郦波的第一次讲座,竟只来了3个人,如今他却红遍全国
渊博的文史知识,温文尔雅的谈吐,风流倜傥的形象,这些都是知名文化学者郦波的标签。
他写微博,从2010年起连续八年一天没断过;记日记,五十个字就能说一件趣事;教儿子,家训是“做、快做、专心做、边想边做”;当老师,第一天就领着学生去湖边听风声,还鼓励学生“要恋爱不要乱爱”。
他还写得一手好板书,下节课的学生舍不得擦;他还会吹洞箫,也在学院门口的松树下练太极;他喜欢静坐书斋,最长时间七天未曾下楼;他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最想给孩子们上一堂语文启蒙课······
“教育的目标在于影响,语文教育的第一目标应该是语言感知能力的获得,完成语文启蒙才是中小学生更为紧迫的大事。”郦波说。
“我欢迎儿子来挑衅,
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欲讲王阳明,苦思月余。昨夜豁然贯通,明彻知行合一之奥义。可乐见余之兴奋,遂点灯与父反复鏖辩,父亦乐与相辩驳。不觉子时过半,母一觉醒而斥之曰:“如何不睡?其奈明早上学何?”可乐抗曰:“上学何如心学?是不知轻重耳!” 呵呵,父深以为然!
——郦波微博《父与子》2015-9-21
“可乐(注:郦波的儿子)小时候问我,爸爸我们家家训是什么,我就简单告诉他一些道理,总结为四个做:做,别怕错;快做,别磨蹭;专心做,别马虎;边想边做动脑筋。”郦波说。
在他看来,父母对小孩的教育,既要“言传身教”,多给予陪伴和指引;也要“因其故愿”,尊重小孩的天性和意愿。
“曾国藩说‘言传身教’,其实翻译过来就是‘陪伴’。现在很多家长都把孩子推给学校、老师,以为那就是教育的全部,这是教育的缺失。”
一般认为,曾国藩因培育出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和数学家曾纪鸿二子,其教育理念备受推崇。郦波曾在《百家讲坛》连续两年讲《曾国藩家书》,引起了不少家长对儿女教育的反思。
可乐年幼时,郦波经常在睡前给儿子讲故事,儿子还会将听到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这让郦波颇有成就感。但后来可乐长大了,就经常对郦波说,爸爸讲的故事没什么意思。
“我甚至会成为他批判的对象,但批判父亲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蜕变,我欢迎儿子来挑衅,也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郦波想起曾氏家训中的“因其故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他打个比方说,孩子跟水流很像,完全不引导,就会变成洪水;过分约束就成了死水。这两种水都不会对。
在这样的教育下,儿子可乐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有时讲话发言甚至会震惊到父亲郦波。
有次可乐在喝牛奶,像小狗一样舔着喝,郦波见了就随口一说:“真幼稚!”
哪知可乐特别不屑,板起面孔怼老爸:“小孩幼稚是可爱,大人幼稚才可笑!”这一怼,让郦波既无话可说又心生骄傲。
当然父亲也会与儿子开玩笑。
可乐小学毕业时,学校邀请郦波作为家长代表做演讲。儿子怕丢面子,千叮咛、万嘱咐老爸要写发言稿好好准备,像个小大人。
那时已经当了十五年老师的郦波,从来不会照本宣科,却仍敌不住儿子死缠烂打,准备了一份演讲稿,并第一次以念演讲稿的方式进行了演讲。
临近结尾时,郦波还逗了儿子一把:“可乐同学提醒过我,不要说错话!不要乱说话!于是我用他想不到的方式,就是读稿子来演讲。感谢可乐同学的提醒、帮助与鞭策。”
“我想,这堂课我准备了四十年!”
“老师,你看天气这么好!你觉得是在教室上课重要,还是去栖霞山看红叶重要?”
“嗯,好像看红叶更重要......”
“那停课去看红叶吧!”
“唔,介个,好吧......”
——郦波微博《屈服》2012-11-29
郦波求学于南师大,也在母校任职至今。相较于今日他在电视和网络等平台上受的追捧,最初郦波并不是最受欢迎的那个。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图 | @郦波
在《我是演说家》节目现场,他说出了第一次学术演讲的经历。
当时郦波还是新老师,南师大搞学术周,他作为唯一参与的讲师要做学术讲座。为此,郦波紧张许久,就连打不打领带这种事都思虑再三,想博得满堂彩。
“打扮好到了三百人的阶梯教室,就只有三个人!我还偷看表以为自己来早了!”郦波说,后来和学生聊天才知道,原来就在同一时刻,楼顶有另外一名“网红”教授做讲座,难怪人少!
他还是把这堂学术课讲了下来,三个学生中有两个女生全程听得入神,有个女生甚至说“讲得不错,我看好你哦!”余下的一个男生听讲时坐直了背,结束后又趴在桌子上睡大觉去了。
“我回去和我爱人打趣说,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非常喜欢,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默认!”郦波笑言。
他的学生“南野”曾在网上留言称,彼时还未成名的郦波却早有风格。
南野撰文回忆到,老师大一第一节课就把全班拉到情人湖畔,纷纷席地而坐。郦波闭目无言,大伙儿也不敢说话,过了一阵郦波问大家,“听到了什么?”众说纷纭,郦波皆含笑不语。
突然一学生学着老师的模样慢慢地说:“没听到什么,就只有风声而已。”郦波笑逐言开,指着湖畔芦苇,讲起《蒹葭》和诗歌变革。
学生们喜欢上郦波的课,听他天南海北讲故事,而且是和教科书上不一样的故事,这种戏说的风格,让那些让人生畏的古文本变得有趣起来。在这背后,是郦波常年累月的研究和付出。
他有一个习惯,在讲课前,他需要花很长时间准备,一个人在秦淮河边来回散步,以更好、更精准地体悟人物。
后来为准备在百家讲坛讲《风雨张居正》,他经常如此,以至于他的爱人都说他“好像确实是着了魔”。
在微博上,郦波还分享过一则小故事。
他讲孔子,学生课后问他,准备一堂课要花多长时间?郦波回答称:“我生下来未满月就跟父母随军到了曲阜,我小时候爬过的山丘就有一座叫尼山,当初破四旧的孔府孔庙孔林里有我隐约记得的童年······我想,这堂课我准备了四十年!”
如此一般,学生们怎会不喜欢郦波老师!就连郦波的日常,也颇受关注。
学生们喜欢留着他一手精彩的板书舍不得擦,喜欢看风度翩翩的郦波在学院门口的松树下打太极拳,有幸的还能听到郦波吹洞箫,男生们传诵他“要恋爱不要乱爱”的金句名言,女生们在宿舍讨论老师的皮肤怎么保养得这么好!
郦波的板书 图 | @郦波
而郦波对学生,也是倍加关照。
南野把写老师的文章发给郦波,郦波看后深感欣慰,关心学生的心情依旧未变,复南野道:“吾知汝性情最真,爱恨甚笃,以此入浊浊尘世,未免不泥足深陷,举步维艰,果如是乎?果如是乎?甚念!甚念!”
为什么不好好发论文、评职称,
而要去参加电视节目?
既从心所欲,又不动如山;
既能举轻若重,又能举重若轻。
惟知行合一,故心外无物!
——郦波微博《阳明心学》,2017-4-8
从2007年开始,郦波走进大众视野。彼时,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找到他,请他讲历史上的爱情故事,一时拥有了大批忠实粉丝。
随后,郦波登上《百家讲坛》,主讲张居正等历史人物。而为了讲好明朝名臣故事,他还借鉴了《明朝那些事儿》,以更通俗的口吻讲历史,吸引了大批观众。
郦波在《百家讲坛》
受到观众热捧,郦波也被电视圈内人尊称为文化节目“鬼才”,节目邀约纷至沓来,成为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全球汉语大会》等热门节目的座上宾。
郦波在《中国诗词大会》
也有人问郦波,为什么不好好发论文、评职称,而要去参加电视节目?
郦波坦言,他的人生抱负就是“大众教育”,向大众“传道授业解惑”。在他看来,这有点像万世师表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部先秦古藉《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以传后人。
“我不想为了职称、荣誉、名利去损耗我的思想和生命,但这不代表我欠缺学术能力。我2018年出版的《唐诗简史》,是在分析了大量文献和反复琢磨之后的学术成果;包括王阳明的思想体系、概念界定,我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解读,只不过是以面向大众的读物出现而已。”他说。
郦波并不惧怕批评的声音,他有两句人生信条。
第一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接受批评和错误,他惯讲的口头禅“对不对”就已经改掉了。
第二句,曾国藩说的,“内断于心,自为主持”,按照自己选定的路坚定走下去。
“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就是左手破阵子,右手西江月。破阵子是按照人生的方向努力前行,西江月是保持赤子之心,随时清空自我。两者皆得之,士大夫是也。”郦波说。
坐定 图 | @郦波
“完成语文启蒙,
才是中小学生更为紧迫的大事”
在这个“物质极端丰富化,信息极端碎片化,精神极端荒凉化”的信息时代,郦波尤其关心中小学生的语文状况。
这也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初衷。
“部编本”教材总主编温瑞敏认为,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学语文不读书、读书少,但语文的功能,除了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习惯。
“比起其他版本,‘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有一些自主阅读,先培养兴趣。有足够的阅读量,语感才能出来。”温瑞敏说。
目前,“部编本”教材已部分在全国投入使用,今后数年将成为全国统编的语文教材。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学术顾问吴忠豪认为,“部编本”教材的更新,对老师、同学和家长,提出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新问题:
“以往的侧重‘课文内容解读’,要转变为侧重‘语文教学内容的解读’;以往侧重‘课文内容讲解的设计’,要转变为侧重‘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
郦波对此也颇为认同,在他看来,教育的目标从来不是量化的标准,也不是灌输知识和训练模式,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课程设计只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过程中你能对孩子产生好的深远的影响,让他们知道那里是有一座高山在的,是有好的作品、好的品味在的。”郦波说。
近期热议的一年级孩子写的诗,郦波看到后,既惊喜又担忧,惊喜于孩子们天才语感,担忧在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如此。
《孩子们的诗》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9月1日出版)
“这种母语感知和思维能力,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的。”郦波说。
为了这群孩子,也为了孩子们的家长和更多热爱中文的人,郦波在已推出的喜马拉雅课程研发和制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一节半小时的课,他需要录制足足5个小时;一首岳飞的《满江红》,他梳理了1959年至今的相关论文,录制多遍,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郦波语文启蒙课,整套课程预计从小学一年级延续到初中三年级,共九个学年,从古文翻译到诗歌鉴赏,从阅读理解到叙事作文,将按照课堂内的教学进度同步展开。
“儒家的教育观,最强调的是成长,而不是成功和成熟。假如我能通过喜马拉雅这个平台,在语文启蒙上做一点贡献,那我就非常心满意足了。”郦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