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不该被迫去爬树

前日,看的一个震撼心灵的演说视频:一条鱼,不该被迫去爬树。

想起这么多年的教育生涯,也曾遇见不少被逼着去爬树的鱼儿,心里堵得慌。
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以爬树能力来评判一条鱼,他将一辈子相信自己是个笨蛋!

是啊,生活中常常有家长和我感叹:自己孩子学习不好,责怪自己教育很失败。也常常有孩子和我倾诉:自己不是这门功课偏,就是那么功课弱,于是自责自己很笨。其实,家长感叹的那个孩子很乖巧,能力也不错,就是学习上稍微薄点;而那些自责自己笨的学生,也都有自己强项的一面。要不有一副好歌喉,要不会一手好画画,要不懂一份好人缘。记得以前曾和同事常感叹:这些学生看着都挺可爱的,只要不提学习,可一提起学习一说分数个个就面目可憎了。

曾经,我很信服短板效应,也就是木桶定律。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称为短板效应。但现在,我却深刻的认为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精进自己的长板,通过自己的长板带动短板前行。正如我们的孩子在对自己正确认识之后,在长板中获得自己一种小成就。慢慢的,可以带着这份优越感和小自信去快乐的学习。否则,在一连串短板的打压下,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拉赫效应”: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是天才,只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出发点。
可是如今,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为了让孩子变成那条会爬树的鱼,疲于奔波各类培训班,孩子找不到自己天赋所在,觉得自己很笨;家长发现不了孩子的优点所在,觉得自家孩子很笨……最后家长和孩子却都累倒在半路上。

早上,在微里看到一篇文章:我的儿子不会奥数,可他会烧菜;写不好作文,却懂得孝顺父母。硕士妈妈的话看哭无数家长……

读着这些文字,我的心不由好一阵心酸。身为父母,我们总都渴望孩子长大了能鹏程万里,很遗憾,90%的人还是成为平凡。
自孩子上小学,我们总是习惯用唯一的标准——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与坏。
其实,这都是不对的!
孩子是一朵慢慢开放的花,怎能如此单一地去评价?
这些小花小草,应该都有自己独特的花期。我们不能用同一个眼光看待他们,更不能用同一个模式规范他们,只有在我们的呵护下,让他们顺应时节自然而然的生长。
教育是一种灵魂的唤醒。不论孩子是“学霸”还是“学渣”,我想他们都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不一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