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酒如何在“双反”之下,解决即将面临的断供难题?
「本文共2204字,预计阅读需要6分钟」
自中国商务部对澳洲葡萄酒执行“双反制裁”(反倾销和反补贴)后,澳对华葡萄酒出口贸易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的确,接近300%的综合税率,基本上所有进口商都吃不消的。尽管目前大部分税以保证金的形式收取,但对于酒商们的资金压力同样巨大。
如果说春节前,澳洲酒还可以靠库存支撑国内市场,那么春节后,库存总有卖光的一天。那么如何进行下一步,对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业界普遍的担心是一旦断供,失去的市场比例还能否回来?本文我们来讨论续供方案。
滞销产品去库存的好机会
虽然,双反制裁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但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并不之情,而且澳洲酒依然非常受中国消费者的追捧。即使春节后,澳洲瓶装酒很难再入关,但市场对澳洲酒的需求不会立马成断崖式减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被挤压的澳洲酒都能解套。商家要面对春节后其他国家葡萄酒更加凶猛的攻势,同时,因为仓储不当品质受损的葡萄酒出货的难度同样很大。
散酒、澳洲酒出口中国新方向
由于双反制裁都针对2L包装以下的澳洲酒,理论上讲,散酒是不受影响的。因为一个20尺的集装箱可以用液袋运输24000L葡萄酒。
澳洲散装葡萄酒入海关后,再在中国境内进行灌装。这套操作对于有经验的酒商而言,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唯一的问题是,这样就不是“澳洲原瓶进口”的了,但许多中国消费者有原瓶进口情节。近年来逐渐消减的原瓶情节,也慢慢为这种市场模型打开了窗口。
采取政府或者机构背书的区外灌装政策,也会进一步消减原瓶情节造成的市场劣势。这一点,我们建议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官方机构与中国地方机构进行磋商。这种做法的好处,除了解决政治稳定性以外,同时可以加强从业者对此类操作的信心。
其实,中澳间的散酒贸易一直都在进行,整套流程和渠道也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国内也有不少运作成熟的灌装厂,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高端酒的故事,将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考量流程。
不过对于澳洲酒庄来说,出口散酒意味着附加值降低,从而影响到利润。澳洲对英国出口的葡萄酒大多是散酒,出口均价只有约1.7澳元/升。同理,意大利酒、西班牙酒、智利酒的出口数据也可以看出,出口散酒的利润要比出口瓶装酒低很多。
过去散酒出口基本上都是入门级葡萄酒,但受双反制裁的影响,澳洲也有可能会出现精品酒以散酒形式出口到中国市场。品控也是很多高端酒庄产生的担忧。
散装酒风控
作为对散装酒不熟悉的操作者,必须在启动项目之前对几个环节进行深入的了解。散装酒的运输工具 - Bulk Bladder (液囊)。目前市场上分为单层与多层液囊,其中从事故率表现来说以海兰德的单层PPE液囊最为可靠。当然价格也更为昂贵。这一块将来再为大家展开。唯独比瓶装酒更为安全的是运输温度影响会更小,因为纯液体的比热更大。
散装运输的保险及事故处理。由于长途运输大量液体,炸箱,渗漏和污染都是可能出现的情况。除了提高使用的运输工具的质量之外,还需要非常注意你的保险政策以及聘用公司的事故处理能力。这里几家全球领先的运输公司都有相应比较完整的保险政策和全球应对团队。
储存与灌装的人为因素是在整个流程中最值得考量也是最难把控的部分。首先从损耗角度上来讲,散装产品进入到国内灌装线到最后成瓶之间会经过多道工序甚至多个合作方。如何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真伪,以及最终成品率都需要有较强的把控。有人使用区块链或者溯源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有人尝试用现场监督来保证质量,这里仁者见仁各有所好。
要低调,不要顶风做事
谁也不敢保证,商务部未来不会对散酒动手。如果出口商蜂拥而上,散酒出口量暴涨,ZF会不会觉得下不了台?
散酒可以做,但最好低调的做,最好事先和地方政府还有相关的人沟通好。切忌让ZF感到在和他们对着干,不要打ZF的脸。
其实,双反制裁后,许多依然坚守中澳葡萄酒贸易的酒商已经开始着手筹划澳洲散酒的出口。将近300%的综合税率,使得用正规合法途径进口澳洲瓶装酒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出口散酒成为了可行性最高的选择。
大包装是否值得一试?
由于双反制裁是针对2L以下包装的澳洲酒,不过很多澳洲酒庄会生产3L、6L等大包装瓶装酒,这些大瓶酒之前在中国就有少量市场。不要忘了,上世纪曾在英国红极一时的4升装澳洲葡萄酒又何尝不能在中国市场一试呢?
另外,cask wine(盒装酒)在澳洲是非常流行的,通常是3-5L的包装的入门酒,这种酒的优点就是便宜。在双反制裁后,也不失为中国市场上的一种尝试可能。
无论春节之后,澳洲酒以何种策略应对中国市场,都是一次巨大的转型和尝试。
此刻距离3月底的最终裁定时间已经时日无多。作为大出口商和经销商,应该抓紧这个过度窗口为接下来的市场形态做好准备。充分测试产品可行性,市场反应,以及团队操配能力。祝大家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