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三没能顺利毕业的那位同学,你很大概率要等到博六了
但凡是在规定期限内毕业的同学,不论是宽宽松松游刃有余的毕业,还是紧赶慢赶掐着点儿提交科研成果,甭管过程有多狼狈,到毕业前夕都总是斗志满满的。然而,一旦第一年延了期,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马上就变了,用时下的网络用语说就是“很丧”,而且,很大程度会一直读到博六。这当然不包括博三一切都搞定了只是阴差阳错的论文晚见刊两个月那种“坐等毕业”的延期生,而仅仅包括没有任何客观原因反正就是得延期的同学。简单的说,不延则已,一延就到最高年限。
为啥?
据我观察,原因主要包含如下几种:
其一,自信丧失。相当一部分博士生,往往是自己这一辈乃至家谱上有据可查的N代当中学历最高的“文化人”,童年时往往也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些同学不仅仅是一贯的“学霸”形象,而且,也几乎没遇到过啥重大挫折。结果……念着念着,没毕了业! 一想到父母出了门被问到“你儿子今年去哪工作了”、或者侄儿侄女在假期跑来问“小叔你啥时候赚了钱给我买糖糖”,就连回家的心思都没有了。此种心理打击,还往往是平生第一次。于是,写论文没激情,看文献蔫巴巴,产出自然也就不多。
其二,离群索居。延毕的博士生往往还会染上另外一个习惯——大隐隐于世。即,每天虽说都待在学校,但踽踽独行不知所踪,既不跟同门探讨学问也不去找老师们求教问题,出去开会就更别提了,天天闭门造车,这论文能写的好吗?当然,我完全理解为啥延期了的博士生不大愿意搭理人,毕竟天天看着精精神神的师弟师妹们心里也抑郁,更别提有的小破孩不懂事哪壶不开提哪壶,比如管N年不毕业的大师兄叫“太师兄”啥的。就算师门聚个餐,被刚入门的小朋友瞪大眼睛瞅着、被人介绍说“这是2012年入学的博士前辈”,心里也的确闹挺的很。至于拿着学术问题跟晚进门好几年的师弟师妹讨论……这更伤人自尊。但是,越是这种谁也不想见的,越反而没法集中精力写论文。反而容易把自己整出个双相障碍啥的。
其三,破罐子破摔。这就好比有一个寓言讲的,一个人穿着新鞋在泥地里走,起初小心翼翼不要让新鞋子粘上泥点子;但一旦鞋子上沾了一块泥,这哥们就反而不注意了:反正鞋子都脏了,再脏点儿有啥啊……读博也是,期限没到之前,心里总存着点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可一旦延期了,就再也不惜时如金了。反正都延毕了,延一年和延两年有啥区别;这篇论文月底写完和年底写完有啥区别……于是,越拖进度越慢,最终,停了。直到另一个deadline——六年再不毕业就自动清退了,才拖拖拉拉勉勉强强地毕了业,然后找工作时再因为年纪偏大被再次嫌弃。
那么,说以上这些,究竟啥意思?其一,给正常在读的亲们提个醒儿,别抱着“不行就延毕呗”的想法有一天没一天的做科研。须知,一旦延毕,你的压力只会比现在大的多!其二,对于真的需要延毕的同学们,也请及时调整好心理状态,跟家里打好招呼别老是絮叨你;见到师弟师妹乃至于跟师弟师妹们请教学术问题也别有啥不好意思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对吧?俺读书那会儿,比我大十岁的师弟还一边叫我“小师姐”一边跟我讨论论文的十八种结尾方式,比我大二十七岁的同班同学也完全不介意让我给她修改下论文。学无先后,谁又会笑话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