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激发欲望与动力的8条捷径
很多人问我,该如何与内心欲望、热情以及人生中的重要兴趣建立起更好的连接关系。我知道有很多人都觉得生活很无聊,经常心不在焉,对人生目标缺乏清晰感。今天我就分享一些自己最喜欢的捷径,来帮你找到内心的动力所在。
1. 拥抱新事物
我的No.1推荐,就是拥抱新事物(《Embrace the New》,文末有链接,译者注)。只要一件事情对你是新鲜的,那就尽管去尝试。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你给自己的大脑带来了大量可供比较的经验,而这又会提高你的品味和鉴别能力。
我热爱新鲜体验,通常都会对新鲜事物说“Yes”,即使自己可能会不那么喜欢。如果一件事足够新奇,那即便我不太喜欢,它也依然会在某些方面提升我的品味。
这个夏天的早些时候,我参加了一个“高潮冥想”培训班,和两个不同的女士完成了一些课程。这个课程对我来说非常新奇,所以我就想:“干嘛不试一试呢?”但实际上我发现它既死板又无聊。然而,尝试这个课程依然给我带来了一些清晰感,让我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以及为什么喜欢。这一小段经历让我看到,在与他人创建连接方面,自己更喜欢自然而然的、充满活力的方式。
清晰感来自对比,所以如果你想获得更多清晰感,那就邀请来更多的对比,也就是拥抱接纳新鲜的体验。这对于青少年以及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尤其重要。尽管在自己的社交圈放话出去,告诉别人你完全开放,愿意尝试以前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主动寻找一些他人的邀请。再然后,对其中的一些邀请说“Yes”。
你的大脑会通过体验来进行学习。如果你缺少各种体验,大脑怎么会知道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当然不能——你需要给它更多的训练。如果你每天都吃同样的食物,怎么能指望大脑知道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2. 直面恐惧
非理性恐惧常常把人们挡在真正有趣的生活之外。你能否找出自己最主要的一个非理性的恐惧?也就是说,如果你采取行动,无视这份恐惧,你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危险。
找出来之后,就做出严肃的承诺,直面这份恐惧直到征服它——即使要花上10年也可以。
公共演讲曾经是我的一大软肋。大概在2004年前后,我决定要认真解决这个问题了。这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我把这个非理性的、毫无意义的恐惧转变成了一项自信的技能,而这项技能又为我打开了很多机会之门。在过去的一些年里,我也进行过很多情感关系和性爱方面的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舒适区,并进一步看清自己社交兴趣的真正所在。
请不断把自己置于不舒服的环境中,然后你就会看到自己的舒适区得到了拓展。当恐惧消退时,你将感到比以往更加自由,你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你没有必要仅仅因为感到恐惧就拒绝一件事情。
直面恐惧的另一个好处,是你将吸引到同样也在做这些事情的人。你将结识到更加优秀,更加强有力,也更加有趣的朋友。和那些经常逃避恐惧的人相处,通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他们也不会结交真正高质量的朋友,因为他们总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这样的人无趣且缺乏激情,他们无法帮助你成长。
所以,如果你让自己变成了这种没有活力的人,更多有趣的人就会避开你,因为你基本无法带给他们任何激励与成长。开始直面你的恐惧吧,与恐惧相反的积极事物便会随之而来。
请下定决心掌控你的非理性恐惧,而不是让它掌控你。这里尤其要注意对“失败”和“拒绝”的恐惧。这两种恐惧实际上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你逃避它们,你就也放弃了拥有一个有趣的生活。
3. 彻底沉浸其中
很多人都只是对自己的兴趣浅尝辄止。但是,生活中那些最精彩的部分,往往都是在你突破表象、深入探索时才会显现。
试图把每天的生活“平衡化”,这只能导致相当程度的无趣和浮浅——请允许你自己时不时地彻底沉浸在一个兴趣里。
用玩扑克牌的术语来说,就是不要总是“跟注”(即所下筹码和当前其他玩家最高的一样多,译者注)。你要么加注,要么干脆弃牌。当你追求一个兴趣的时候,就好像它是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一样;或者就把它丢到一边,等它能激起你足够热情时再说。请远离那种不上不下的灰色地带。
我认识的那些最动力满满的人,他们似乎都会让自己完全沉浸到感兴趣的事情中去。在他们的世界里,要么就是0,要么就是100%,没有50%这一说。对他们来说,生活更加清晰分明;他们会说很多“是”,会说很多“不是”,但很少会说“也许”。
用一整天甚至更长时间,彻底沉浸在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上,排除其他所有事情,只专注于最必要的部分——你上一次这么做是什么时候了?生命本应该充满这样的日子:你全心专注于一点,从黎明到黄昏。
我甚至在一些小事上也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可能让一些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我发现,这种彻底沉浸其中的感觉,远比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要更让自己充满动力。比如,有时我会花一整天甚至两天,对我想要买的一件东西进行竭尽所能的信息收集,直到我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关于它的一个专家才罢手。
4. 舍弃毫无意义的义务
如果你想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那就对所有无法激起你100%兴趣的事情说不。为了真正美好的生活,把这些部分舍弃掉吧,永远也不用回头。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无论何时一个节日到来,我总是很害怕给别人买礼物。我通常会把这件事拖到一个月的23号或者24号。我从来就不擅长这件事,做这件事仅仅是为了取悦别人。我能看出来这件事永远都不会激发我的兴趣。所以在几年前,我告诉所有人,我要舍弃这个年年重复的事情。人们接受了我这一点——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儿。
现在,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我就感到无比解脱。我现在能更好地享受每年的节日,关于送礼物的压力烟消云散了。如果我想给某个人买一件礼物,那我也会去做,因为我确实想这么做,而不是因为我感到有义务去遵守某个已经变味了的传统。自由的感觉真棒!
也许你在生活中也有一些毫无意义的所谓“义务”,那么,舍弃它们。这些事情只会浪费你内心的能量,让你无法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者,如果你真的这么想做一个取悦他人者,那我倒是挺想让你当我的私人奴隶。如果你拒绝,我可就不高兴了哦。
如果不去满足他人的期望,一些人往往就会嚷嚷起来。让他们嚷嚷去,让他们哀嚎去,你只管闭上自己的眼就行了。这些事情都会过去,最终他们会调整对你的期望,来匹配你所坚持的行动。别觉得你有义务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满足他人无聊的期望。当你认识很多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5. 要放弃就果断
如果你发现一条路走不通,那就别抓着不放。及时放弃,然后去尝试其他事情。
尝试新鲜事物当然没错,但如果你确信面前的矿山里没有钻石,那就果断放弃。即使你暂时没有别的目标,那也没关系。就让这段时间空着,这样也不至于把你的生活塞得满满当当。
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所以如果你不学会果断放弃,那就经常会被一些“义务”困住,让自己原地打转。要学会尽早止损,不用付出太多代价。
你当然会犯错。你会买到不合适的东西,跟不合适的人约会,吃到不合适的食物,接受不合适的工作。这些都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如果你遇到这些不合适,那就果断做出正确的行动。别在心里跟自己玩那种把戏了,假装自己喜欢这些事情。实际上它们只是让你感到无聊,它们只是让你感到沮丧。
6. 休真正的假
通过休假,定期让自己重启一下。暂时切断和旧生活的联系,让自己的内心向着完全不同的方向随意漫游。给自己输入一些以往不曾有的东西。
一个真正的假期至少要一个星期,理想情况下最少要10天。你通常需要花几天让自己适应一个新地方,让自己停止思考那些还没完成的事情。
这周二晚上,我刚从多伦多旅行了两周回来。虽然我在旅行的刚开始写了一篇博客和一条简讯,但除此之外,就是完全的休假了。我和女朋友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待了一天(其中的庞培古都展真是太棒了);和朋友们在安大略湖上绕着小岛划船;看了三场剧和四部电影;主持了一个游戏之夜;参观了一处1812年战争中保留下来的要塞;参加了一个全天的纯素美食节。
当我回到家的时候,感觉超级有动力,想马上就投入到项目中去。现在即使一天工作了12个小时以后,我也很难让自己停下来。我的动力简直在喷涌。
在一个足够长的假期快过完时,你会开始感到不耐烦,想回到一些更高产出的事情上去。你的一部分自我想要去工作,而假期则会让这种压力不断积累。最后,当你回来的时候,这种压力会像一个漩涡一样,把你卷进超高的动力中去。
但是,如果你从来都没有休过一个足够长的假,那最终会发现自己陷在了低动力的灰色地带中,似乎很少有事情能真正引起你的兴趣。到这个点上,是时候给自己引入一些新鲜的刺激了。
如果预算有限怎么办?其实这从来不是一个真正的障碍,除非你非得让它成为一个障碍。我遇到过的一些最有趣的旅行者,他们在几乎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旅行,搭便车,做沙发客……或者骑单车旅行,或者干脆徒步旅行。他们发现财务问题只是一个软弱的借口,没钱根本没什么大不了。他们没一个饿死的。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些人睡在公园的时候,或者做类似事情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些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实际上让他们本人更加有趣——远比那些躲在财务借口后面,不敢拓展自己的人有趣得多。
7. 切换模式
如果你对自己生活中的某个部分感到不确定,那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有更多清晰感的地方。完全沉浸在更加清晰的领域,让不清晰的那部分先放一放。
比如,你对自己的职业或者财务发展感到不确定,那就试着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完全不同的领域上,比如健康;当你其他领域有更明显的提升道路时,尤其适合这么做。
我每年都会切换模式很多次,而这种切换给我带来了很神奇的效果。当我对社交生活不太确定时,就让自己沉浸在生意领域。当我对生意领域不太确定时,就让自己沉浸在健康领域或者生活方式的探索上。这避免了让自己长时间被困在某个领域。
当缺乏清晰感的时候,强迫自己前行是非常低效的。但此时如果你切换自己的专注领域,可能就会取得飞速的进步。把注意力转向一些以往逃避的领域会尤其有效,比如整理房间,处理感情问题,或者填完过去遗留下来的报税单。通常情况下,你在做这些事情时建立的清晰感和前进势头,最终会扩展到原本感到受阻的领域。等时机合适的时候,你再切换回那个领域就好了。
工作和学业并不一定就是你生活的核心。拿出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把工作扔到一边,让自己去钻研某个完全不同的生活领域,这种感觉会非常棒。
我觉得给“产出效率”下一个更广的定义会比较好。通过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你就可以说自己的产出效率是很高的;我们并不是非得从事传统的工作和生意才称得上是高产出。
我的生活中有一点让自己非常喜欢,就是我有足够的自由,每年都可以花大量时间——甚至是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如果我愿意的话——来专注于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我选择了这样一条职业道路,让自己能把很多个人追求转化为文章和课程,为他人带来价值。我经常会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不做任何产生收入的工作。留出一定精力,偶尔维护自己当前的生意好让它保持运转,这对我来说就足够了。然后我就让自己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中去。
为他人产出一些具体产品,以及赚取金钱,这些欲望有时会非常强烈;但在追求这些之前,把时间投入到生活的其他领域——比如健康,比如感情关系,比如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让自己在这些方面拥有良好的状态,这非常重要。当你感到在某些领域停滞不前的时候,尤其如此。
8. 别把不确定性看得有多要命
我的最后一条建议是,请保持基本的耐心。我收到过很多20多岁年轻人的邮件,他们似乎都对不确定性感到相当的恐慌。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要用这一生去做些什么,而且对这个问题感到很苦恼——就好像这是他们在这个年纪应该完全清楚的事一样。
我个人觉得,认为人们在20多岁就能很清楚自己这一生想要做什么,这种想法简直荒谬。通常情况下,都是父母和同龄人把这种压力堆在了年轻人的头上,逼着他们去做出选择,现在就做出选择,现在就做出正确的选择。
你要知道,我同样也收到30多岁和40多岁人的邮件,他们感到自己被逼着过早地“搞清楚”一些事情,他们深受折磨。他们最终被困在了一份无聊的工作中,过着无聊的社交生活,几乎没有动力去做出任何改变。如果他们足够幸运,那最终会打破这种状态,去进行一点暂时性的探索。仅此而已。
你如今拥有着多少选择,是你的父辈、你的祖父辈在你这个年龄所不曾有过的?有多少职业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在他们是你这么大的时候甚至根本就不存在?他们当年能创建一份网上生意吗?他们当年能成为一个数字游民吗?
他们当初的选择比现在简单很多,因为他们面对的职业选择更少,情感关系选择更少,信息渠道更少,流动性更少,强有力的科技更少。所以,他们当初没有现在20多岁年轻人这样的困扰,这很正常。现在的年轻人成长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而在这无限可能中做出选择,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你根本不能把自己父辈、祖父辈的那些“规则”用在今天的选择上,你不能指望这些“规则”还能对你有用。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认为,你的20多岁应该充满探索,充满各种体验。这是绝佳的年纪,你可以在很多不同的领域拓展自己。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去直面自己最大的恐惧;去尽可能地在个人成长上进行投资;去沉浸到一件又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里。别逼着自己过早地做出限制一生的承诺。
我觉得感到不确定是完全可以的。我现在44岁,自己依然会时不时地感到不确定,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做什么。即便偶尔感到很确定,实际上也是错误判断。但区别在于,我不会在感到不确定时让自己深受打击,我也不会让别人来打击我。我拥抱不确定性,我把这视作探索和拓展自我的机会。
如果人们试图逼迫你,让你过早地对不确定的事情做出决定,那他们可能要感到失望了。让他们失望去,别把他们的失望变成你自己的失望。请拥抱你进行探索的自由,请享受其中。这份自由没有尽头。
如果我能回到20多岁重新来过,我会用10年时间去进行大量的探索。我会旅行更多的地方;我会探索更多样的情感关系与生活伴侣;我会让自己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技能的学习中;我会尝试不同的创造收入的方式,看看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我会知道如果一些事情会在未来让自己感到值得许下承诺,那完全可以在未来再下更大的注。
妈的……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这种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为什么我们要逼迫自己过早地做出确定性的承诺?即便这么做,难道事情就真的在我们的掌控中了吗?
当其他做法都不管用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回过头来,拥抱和接纳不确定性呢?别人可能做不到,但为什么你就也做不到?在历史上,有多少次人们对于那些完全错误的、被证明虚假的、根本不道德的东西,感到无比的确信?有多少生命本可以被拯救,有多少错误本可以被避免,只要某些人当初允许让他们闭锁的内心多漫游一会儿?
感到不确定不是什么问题,除非你非要把它当做一个问题。那些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电影,才是最有趣的电影。或许最有趣的人生也往往是这样的吧。
Steve Pavlina
2015.08.14
相关链接:
《Embrace the New》
译文链接:http://www.stevepavlinachina.com/20130908-embrace-the-new.html
英文链接: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13/09/embrace-the-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