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教你鉴定黄公望字画!从此以后你也是鉴宝达人啦!
黄公望的山水画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种画风,他的早期山水画师法董源和巨然。到了晚期则是变法董源、巨然的画风,独 创一格,形成元朝山水画特有的而貌。黄公望的画属正宗的南方山水画派,他所描绘的多是江南的景色。在他的水墨山水皴擦极少而且笔意简远。山水画中山峦多岩石而且笔意雄伟,干湿并用、疏简皆宜,显示出平淡天真、温雅平和的气氛。黄公望的另一画法即是浅绛山水画法,这一画法属黄公望独 创。浅绛山水画法是在画上罩一层淡赭色,来增加画而的整体感,同时使墨色滋润,这一画法以《天池石壁图》和《丹崖玉树图》为代表。黄公望作画虽有两种方法,但主要以浅绛为主,他笔下的山石树木虽笔墨枯淡却不失清润,通过绘画作品来表现出他超然于物外的思想和艺术境界。
黄公望写山水诀:1、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2、树要四面倶有干与枝。盖取其圆润。3、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要折搭得中。树身各要有发生。4、树要偃仰稀密相间。有叶树枝软。面后皆有仰枝。5、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6、石无十步真。石看三面。用方圆之法。须方多圆少。7、董源坡脚下多有碎石。乃画建康山势。董石谓之麻皮皴。坡脚先向笔画边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着色不离乎此。石着色要重。8、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山中有云气。此皆金陵山景。皴法要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屈曲为之。再用淡墨破。
黄公望(1269年-1354年),元朝著 名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平江路常熟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作《道藏》,并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道,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为山水画经验创作之谈。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隐居富春山,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日子久了,画画,写字,偶尔还写写诗。这一画不得了,从此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一卷不朽之作。其实,黄公望的诗也不错。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今苍南县)黄氏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黄公望的山水画,用笔用墨独到精微,尤其是他那“苍润”的笔墨,令后人高山仰止,从未被超越。这与他的综合人文修养是分不开的,他早年加入全真教,对历代儒道思想了然于心,同时他长时间的悠游于名山大川之间。深厚的人文修养再加上他独到的个人感悟,成就了他举世无 双的山水画。
黄公望出生时是南宋咸淳五年,正是贾似道当权之时,至 1275 年,蒙古军队攻陷常熟,黄公望方 7 岁,至南宋亡,也就 11 岁。黄公望幼而聪慧,又复勤学博览,遂而多能。“公望之学问,不待文饰,至于天下之事,无所不知。下至薄技小艺,无所不能,长词短曲,落笔即成。人皆师尊之,尤能作画。”(《录鬼簿》)黄公望幼年曾应神童科,至元中浙西廉访徐琰辟为书吏。一日著道士服,持文书上报事情,徐琰怪而诘之,即辞职而去。这大约是黄公望二十三四岁时的事,从中可见黄公望对于道教已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