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拜都莲:我的恩师王德智(一)
我的恩师王智德
文 /拜都莲
从教二十六年了,我从来没有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有多么光荣,相反,我总是战战兢兢,唯恐自己一不小心做了什么不妥的举动,伤害了哪怕一颗心灵。我更没有觉得一名教师将成绩带得多么突出有多厉害,相反,我觉得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中,育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育人是借着教书的过程来实现的没错,但教书并不等同于育人,更不能代替育人。
我的恩师王智德老师曾说过,在教育这条路上,你不一定能帮助你遇到的每一名学生成才,但切记,不要去伤害任何一颗心灵。如果你做不了恩师,至少可以做个仁师。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老师,王智德老师。我生命里的恩师。
(一)噩耗传来
2018年九月开学第一天,偶遇一昔日同事,闲聊中他谈到我们的过去的同事,王智德老师因煤气中毒过世。同事自感叹不已,我却半天不得言语。同事不知,王老师不仅仅是我的同事,更是我的老师,我人生的导师与恩师。得知恩师已于半年前过世的消息,惊讶、悲哀、遗憾一齐涌上心头。恩师过世,注定我今夜无眠。黑夜犹如放大的幕布,每一个镜头再现的都是恩师记忆。
人们通常所谓恩师,并非对方一定要于自己有什么救命的恩德,更多时候,可能是迷途中的指引,焦渴中的甘霖,冰天雪地中的炭火,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滋润。这些细微的举动,犹如一颗小石子投于湖中,溅几星水花,晕一片涟漪,很快又恢复了镜面般的平静,然而,内心的改变却由此产生,愈是时间久远,愈发不能忘怀。我没有过喝酒的体验,但我听说,好酒是愈陈愈香。恩师于我,即是如此。
我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幸遇恩师的。那时父亲长年在外公干,母亲一人既要养家,还要务农,根本没有时间来打理我,于是满头的自来卷让我看起来总像是头上顶着一个鸡窝。倘若只是相貌平平或成绩平平的普通小姑娘也就罢了,然而我竟因为外在的与众不同,备受同伴们的排挤。
我清楚地记得下课玩丢沙包,抓七子,跳杠的游戏时,那些漂亮的犹如花喜鹊般的小女孩们叽叽喳喳,拉帮结派(当然这是大人的看法),只因为我不肯腆着脸去求她们加我入伙,于是只能自己一个人,找一堆沙子,一屁股坐下去,伸展双腿,在这一尺见方的空间,玩着没有同伴的抓七子游戏。久而久之,我便习惯了形只影单。恩师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走进了我的视线,接手我们的数学课,犹如一缕春风吹散我的孤独,又如一抹暖阳投射入我的那孤寂清冷的小小世界。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拜都莲,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拜家村人,1974年生,中学语文教师。爱好剪纸、摄影,文字。在文字中回味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生命,将生命累积成文字,以文字承载生命,愿不负生活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