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彼可取而代之”到“那个虫儿敢作声”

翻翻古书,挺有意思。虽然有人说,少看点中国古书。但是,有空看看那些经典著作,能够发现一些很好玩的东西。比如,我最近又想再看看《史记》。
司马迁的智慧和洞察力真得了不起,寥寥数语,就能让人理解事物的本质。
拿秦始皇出巡这件事来说,司马迁记录下来两个人的话。一个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一个是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短短几个字,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人物的不同性格气质:两个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生动地浮现在读者面前。前者的话语中,充满了豪杰的霸气;后者则是一副极其羡慕的嘴脸。然而,仔细分析,这两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对权势人物、对特权威仪的羡慕以及嫉妒,但没有恨。如果给这两句话重新排序,翻译过来就是“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可以,“这样的人”只有一个,那就“取而代之”!
这两句话,也暴露了我们族群精英们对权力的态度:羡慕嫉妒,没有恨。恨的是“彼”,不是专制权力,不是特权威仪。这也就是后世学者说的“超稳定结果”:我们只换金字塔上的人!
其实,司马迁还记载了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说过项羽们听的:你们能做的事,俺也能。这句话同样影响很多,以后再专门聊。
出于对“大丈夫当如此”和“彼可取而代之”的好奇,我想起来了小时候学过的黄巢的诗:
题菊花
[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看到没有,是不是在”彼可取而代之”,还带着对取代对象深入骨髓的杀气?
我被好奇心驱使,专门找到了一个古诗文网站,想知道其他“豪杰”和“枭雄”是否要存有“以天下为己任”、“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按照时间来,先来看大家熟悉的沛公,也就是上面第二句话的主角。
大风歌
[汉]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哎,格局一开始就定了,搞的天下像是他自己打的私产一样,还非要回去显摆:”某之产业,孰与仲多?“
第二个是曹操。
短歌行二首(其一)
[汉]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错,曹孟德毕竟是“建安三子”之一,文采好,出身还可以,觉悟当然也不差,以周公为榜样,没有乱臣贼子的小心思,不错不错!
接下来那些出身贵胄的帝王们不行,诗词写得太风花雪月,没有豪气和霸气。
赵匡胤出身一般,免不了有“彼可取而代之”的小心思,诗也得有底气,好像还自带地方口音。
日诗
[宋] 赵匡胤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
对了,按照时间顺序的话,施耐庵《水浒》中的宋江,应该排在这里。
宋江在浔阳楼提的“反诗”挺有内涵。
绝句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按理说朱元璋也算枭雄一枚,可查了一下他写得诗词,没有发现他少年时就立下了“凌云志”。
接下来到了清朝。
终于发现了一个“人物”
定乾坤诗
[清] 洪秀全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继续:
述志诗
[清] 洪秀全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洪(秀全)有此”取而代之”理想,孙先生自然不会输给他。
挽刘道一
[现代] 孙文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馀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孙郎”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气。
风流人物,俱往矣!
看今日寰宇,谁家天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当年,傅斯年给王芸生写信,说此人”满脑子帝王思想“!
然而,这就是文化!一个民族的基因。
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七绝 ·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当然,现在有各种“咏蛙”著作权争议,这个我是门外汉。就算是改下,也能反映出诗人的满腔豪情与冲天的霸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