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油前景及三聚环保的未来
作为唯一能够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的一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以其产量巨大和零排放等优点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生物质油是一种水分和复杂含氧有机物的混合物,即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各种降解物所组成的一种混合物,其初步市场定位是替代化石燃料。
生物质油原材料从流态来看可以分为液体原料和固体原料,其中液体原料包括地沟油、酸化油、潲水油、棕榈油、菜籽油和大豆油等,固体原料主要包括以秸秆为代表的农田废弃物、以树皮为代表的林间废弃物和以动物粪便为代表的畜牧业废弃物等。本文重点探讨生物质油原料分布、市场空间以及三聚环保在该领域的技术壁垒。
一、液体原料
如果目标产品是生物质油,那么在液体原料中,最难处理的就是地沟油,其次是酸化油和潲水油,最容易处理的是棕榈油、菜籽油和大豆油。但棕榈油、菜籽油和大豆油都是食用油,以它们为原料生产生物质油,存在与人争粮的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对此加以限制。
1、食用植物油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食用植物油总产量为2.08亿吨,消费量为2.06亿吨,产销基本保持平衡,近10年来保持年约3-4%的增长幅度。
产量排前三的国家分别为印尼4725万吨、中国2686万吨、马来2298万吨,消费量排前三的国家分别为中国3767万吨、欧盟2693万吨、印度2379万吨,中国每年需要进口1100万吨的食用植物油。从品种结构来看,产量占比前三的分别为棕榈油36%、大豆油28%、菜籽油14%。从用途来看,约11%(2300万吨)被用于工业用途,如生物质油和个护产品等,其余的基本以食用为主。
总的来看,食用植物油中能直接被用于加工生物质油的大约2000万吨左右,产量基本集中在东南亚等热带国家,品种基本以棕榈油为主,今后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加还会有所增加,但总量不会太大。
2、废油脂
全球每年生产的20800万吨食用植物油中,扣除直接工业应用的约2300万吨以后,被用来食用的约18500万吨,按照平均30%的废弃比例来计算,每年约产生5550万吨地沟油、酸化油和潲水油等废油脂,其中我国约产生1130万吨废油脂。这部分废油脂经过收集和预处理后可以作为生物质油的原料来源。
由于废油脂非常分散,其收集难度和工作量都比较大,因此5550万吨废油脂也只是理论上的,实际真正能够收集起来可供生物质油原料的只占其中一部分,拍脑袋按照70%的回收率应该已经很了不起了,也就大约4000万吨/年。
3、液体原料合计
食用植物油直接用于生产生物质油的2000万吨,再加上地沟油4000万吨,那么理论上全球每年可用于生产生物质油的液体原料上限大约6000万吨,如果不考虑进口因素国内陆沟油可供利用的差不多800万吨左右。目前全球原油年产量约50亿吨,液体生物质原料占原油的比例仅1%左右。由于技术上已经具备将液体原料提炼成生物质油的条件,是近期解决生物质油迫切需求的可行途径,但毕竟数量有限,远期是无法担当生物质油原料大任的。
二、固体原料
相对于一年仅6000万吨液体原料可用于生产生物质油而言,地球上固体生物质原料则要丰富得多。暂且抛开海洋生物质能不说,光是陆地上,全球每年可供利用的生物质能总量就相当于300亿吨标准油,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固体生物质。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全球一次能源供给总量为每年135亿吨标准油(其中原油50亿吨),还不到陆地上可供利用的固体生物质能的一半。换句话说,如果陆地上可供利用的固体生物质都能得到经济合理的开发利用,光是依靠这一种能源形式来满足全球所有的一次能源需求都绰绰有余。
三、潜在市场空间
1、目前全球生物燃料产量
目前全球生物燃料总产量9550万吨标准油,其中燃料乙醇为8672万吨相当于5635万吨标准油(占比59%);一代生物柴油3800万吨相当于3300万吨标准油(占比35%);二代生物质柴油约552万吨相当于570万吨标准油(占比6%);生物航煤只有十几万吨。燃料乙醇俗称工业酒精,是由玉米、小麦、薯类、糖蜜等为原料,经液化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低位热值26MJ/kg,由于燃料乙醇中氧的含量高达34.7%,因此它不是生物质油,是油品添加剂,只能少量添加到汽油中使用。一代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甲酯,低位热值37MJ/kg,含氧量9-12%,也只能少量添加到汽柴油中使用。二代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烷烃,低位热值44MJ/kg,比标准油热值还高3.3%,几乎不含氧,可以任何比例添混使用。
2、未来10年全球生物燃料前景
仅仅考虑碳减排的最低标准,由此带来的未来10年生物柴油的需求就非常巨大,具体如下:
二代生物柴油。在欧美,常规生物燃料(主要是燃料乙醇和一代生物柴油)的市场已经饱和,而先进生物燃料(主要是二代生物柴油)供给严重不足,仅美国就有2900万吨标准油的先进生物燃料使用目标没有有效的供给产能。在欧盟,2020年交通领域生物柴油的添加比例将从此前的5%提高到10%,2023年提升到14%,至2030年将进一步提升到32%,但目前的有效供给仅能实现5%的添加比例。仅仅为了满足碳减排的最低目标,保守估计,预计2030年光欧盟对生物质油的需求就达6500万吨,美国的需求跟欧盟相当,再加上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需求,毛估估拍脑袋应该在20000吨上下。由于燃料乙醇和一代生物柴油的添加比例都不能超过7-10%,否则会严重损坏发动机的性能,因此可以预见的是,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大约12000万吨的常规生物燃料(包括燃料乙醇和一代生物柴油)面临逐渐被淘汰的命运,因此上述需求大部分将依靠二代生物柴油来满足。综上,至2030年二代生物柴油需求将超过10000万吨,跟目前产能相比有18倍的空间,二代生物柴油目前售价1万元/吨左右,潜在市场空间达10000亿元。
生物航煤。2016年10月,国际民航组织(ICAO)第39届大会通过了国际航空碳减排计划,形成了第一个全球性行业减排市场机制。目标:2020年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50年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于2005年的水平减少50%。生物航空燃料将在整个航空业的碳减排中起到重要作用,约占碳减排总量的50%。具体行动计划:2021-2026年,自愿原则,自愿参与的航空公司需抵消任何超过排放基准的碳增长;2027-2035年,强制执行,ICAO主要成员国的航空公司(约占全球航空运输量的95%)将强制执行这一规定。预计2030年生物航煤的需求将超过2500万吨,而目前产量仅十几万吨,10年有近200倍的增长空间。生物航煤的价格目前2万元人民币/吨左右,潜在市场空间超过5000亿元。
此外,全球船用燃料限硫和碳减排措施也已经或者即将出台,生物柴油在船燃碳减排领域也一样存在巨大的替代空间。
综上,仅仅考虑碳减排的最低标准需求,预计2030年二代生物柴油、生物航煤和生物船燃的市场需求将达20000亿人民币,这个需求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靠谱需求。
从远期(未来30年)来看,如果固体生物质制油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其成本降低到可以跟化石能源相PK的程度,那么全球生物燃料将迎来蓬勃的发展期,如果有一半的原油被替代,也有25亿吨的市场空间(这也仅仅生产了不到10%的陆地可用生物质能),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这么巨大的需求,光靠液体生物质原料是杯水车薪的,必须依赖固体生物质制油技术的重大突破。
四、三聚环保的解决方案
也许大家要问了,既然二代生物质油和生物航煤市场需求这么大,为什么供给上不来呢?这个问题问得好。横亘在需求和供给之间最大的鸿沟就是技术因素,这个问题三聚环保已经取得了突破的进展。
1、短期(2年内)解决方案
据了解,目前三聚已落实的地沟油、酸化油和潲水油等原材料已达400万吨每年,足够未来2年原料之需。对整个生物质油行业来说,目前只能加工地沟油、棕榈油、菜籽油等原材料,这块的原材料确实比较有限,行业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但对于三聚环保来说,这些原材料只是权宜之计,展望未来,固体生物质液化和气化将是终极解决方案。因此地沟油原料这块仅考虑短期2年之需即可,长期无需考虑,没有太大的前途。
即使如此,三聚用悬浮床技术提炼地沟油生产二代生物质柴油也比目前全球生物质柴油的老大NESTE领先一代技术。除了三聚以外,目前全世界生产二代生物柴油全部用的是固定床或者沸腾床技术,其缺点是催化剂容易失活、结焦,无法做到长周期稳定运行,基本每隔1-2个月就必须停机检修,一套100万吨的固定床装置一年实际的产量也就20-30万吨,因此产量始终上不来且成本居高不下。且NESTE的原料只能采用棕榈油或菜籽油,连地沟油都无法提炼,而三聚的悬浮床最擅长加工垃圾原料。有一个小资料,大家自行参考一下:NESTE在2019年销售生物质柴油285万吨(其中生物航煤10万吨),目前市值364亿欧元。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三聚未来的爆发力有多惊人。
2、长期(2年以后)解决方案
其一、今年底在河南鹤壁建成首套固体生物质直接液化工业装置,届时再跟踪成本控制情况,如果成本可接受,下一步就会大面积推广。
其二、生物质气化已开始行动,明年底将建成一套初步装置。生物质气化比液化工艺更简单、收率更高,因而将显著降低生物质能源的制造成本。生物质气化炉,将引发真正的生物质能源革命。
在IT领域,技术迭代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基本上现在还领先的技术,用不了几年就找不到市场了,这也是我始终不敢投资IT企业的主要原因。在医药领域,重大技术突破大概以10年为单位来计算,因此创新药的技术壁垒要比IT更宽厚一些。但化工行业不一样,重大技术的突破或者迭代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因此三聚在该领域的突破有可能让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能享受技术垄断带来的高额回报。
五、利益冲突及风险提示
本人于2013年开始关注并研究三聚环保,并于2016年3月份以当时价格32.57元(经过历年送配后相当于目前价格10.94元)从二级市场重仓买入三聚环保的股票,后来由于受国家暴力去杠杆的冲击,我发现三聚环保的基本面有恶化的趋势,遂于2018年2月初开始果断卖出75%仓位,并于当年10月份清仓剩余所有股票,平均卖出价24.51元,持有2年不到的时间,整体获利124%。
随着公司基本面逐渐好转,我于2020年国庆节前后再次重仓买入三聚环保的股票,平均建仓成本6.69元。因此,本文对三聚环保的分析存在屁股决定脑袋的可能,投资者需自行分析其正确与否,并独立作出投资决策,由此造成的投资风险完全自负。
从公司基本面来看,还存在如下风险:
1、截止2020年半年报,公司尚有63亿元应收账款,这些应收账款多半属于过去几年为了推广首套技术装备采取的垫资所导致,部分项目仍处于停滞状态,这是导致三聚近2-3年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后续仍存在大幅计提坏账损失的风险;
2、公司目前的资金链非常紧张,存在后续生物质油项目无法按期投产的风险;
3、公司核心技术涵盖范围包括催化剂技术、悬浮床加氢平台技术、低压合成氨技术、费托合成技术、生物质油直接液化/气化技术、秸秆热解生物质炭基肥技术、针状焦技术、污水熄焦技术、节能型低温高效烟气脱硫脱硝(DDSN)技术等,存在着业务范围分散从而影响核心主业发展的风险;
4、随着世界原油黏度重度化趋势的不断提高,如何高效地冶炼重油渣油是摆在世界炼油行业的一个巨大挑战,轻油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很大的技术进步,而悬浮床平台技术却可以整体提高20-30个百分点的轻油收率,因此不愧是世界近50年来炼油行业的革命性技术。虽然效益极其显著,但悬浮床平台技术开发难度极大,除了装备制造以外,核心难点在于催化剂的研发,而三聚的看家本领正是催化剂技术的研发。目前除了三聚以外,意大利ENI公司也掌握了该项技术,不过其唯一一套百万吨悬浮床加氢装置很不幸于2016年12月份发生了爆炸,后续再无下文;美国KBR公司也声称开发了这项技术,但在俄罗斯建造的装置同样发生了爆炸,后续也没有推广该项技术。虽然全球范围内,目前只有三聚环保位于河南省鹤壁的15.8万吨悬浮床加氢工业示范装置自2016年7月份投运以来一直实现了长周期稳定运行,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但并不表明ENI和KBR公司就无法解决自身装置爆炸的问题,因此存在后续出现竞争对手的风险;
5、三聚环保首套百万吨级悬浮床加氢装置计划于2020年底在龙油项目实现投运,不排除也步意大利ENI和美国KBR的后尘,装置开车后发生爆炸的风险依然存在;
6、三聚环保自2018年发生资金链危机后,海淀区国资委接手海淀科技成为了三聚环保的实际控制人,虽然在此前后三聚环保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但企业性质由此前的民营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从而存在受国企体制影响降低创新能力的风险。作者:冉有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