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寐 -- 马氏妇科

 失    寐

初诊:2019年4月8日。邓某某,29岁。主诉:失寐2年。

患者近2年入睡困难,夜寐多梦,易醒,两颧色红,伴有头晕,恶心,气短,每晚睡眠时间仅有2小时,胃纳一般,二便调畅。月经史:平素月经周期30-40天,经期7天,末次月经3月27日来潮,量中,色鲜红,夹有少许血块,痛经微作。生育史:0-0-6-0,因非意愿妊娠而行人工流产术2次及4次药物流产,2次异位妊娠后行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切除,左侧输卵管结扎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清热泻火安神。

方药:败酱草30g  紫草12g  蒲公英12g  炒栀子10g  黄连3g  吴茱萸3g  苦参10g  半夏10g  茯苓10g  琥珀(睡前吞服)5g,4剂。

二诊:2019年4月18日。睡眠转可,每日可睡5-6小时左右,舌脉同前。

中药守上方加珍珠母20g,方药如下:

方药:败酱草30g  紫草12g  蒲公英12g  炒栀子10g  黄连3g  吴茱萸3g  苦参10g  半夏10g  茯苓10g  琥珀(睡前吞服)5g   珍珠母20g,6剂。

三诊:2019年4月24日。睡眠已达6-7小时左右,无梦,颧红消失,短气,舌脉如上。

治法:益气升陷。

方剂:升陷汤味。

升麻5g  柴胡5g  桔梗6g  黄芪15g  知母10g  山药15g  合欢花10g,7剂。

学生按语:睡眠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归属于中医病名“不寐”范畴。突出表现为睡眠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患者的正常需求,从而造成痛苦,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寐在《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中医认为不寐乃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马老临床上在治疗不寐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火热之邪亢盛,易扰乱心神,心神不宁,故不寐。此患者为年轻女性,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压力较大,肝气郁结,郁久化热,再加平素喜食辛辣之品,湿热之邪酿生。湿热之邪上扰心神,故不寐。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多表现头面部症状,如两颧色红。湿热困阻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脾胃升降失调,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故恶心、头晕。临床上以清热解毒祛湿,安神助寐为一大法。

方中败酱草、紫草、蒲公英、炒栀子、苦参、黄连清热解毒,热邪得清,心神得宁。《本草经百种录》说“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别录》又称苦参“安五脏,定志益精”。败酱草:根据药理试验,败酱草的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吴茱萸、半夏、陈皮燥湿健脾、降逆止呕,恢复气机升降,此三味药为温热之品,又可防清热解毒之品过于凉遏之弊。茯苓健脾渗湿。琥珀:味甘,性平,归心、肝、膀胱经。功效镇静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别录》称琥珀“主安五脏,定魂魄”,其用取《素问》。

二诊中加用珍珠母亦为重镇安神之品,协助安神之功效。

三诊患者睡眠质量明显好转,接近正常睡眠质量。两颧色红也消失。基本提示湿热之邪已解。患者此时以气短为主要症状。马老以升陷汤加减益气升提,并健补脾胃以善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