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安装工具:sealos设计原理及离线包结构分析
执行流程
- 在执行机器上生成证书和kubeconfig文件
- 在执行机器上wget下载离线包和sealos二进制使用scp拷贝到目标机器上(masters和nodes)
- 在master0上执行kubeadm init
- 在其它master上执行kubeadm join 并设置控制面,这个过程会在其它master上起etcd并与master0的etcd组成集群,并启动控制组建(apiserver controller等)
- join node节点,会在node上配置ipvs规则,配置/etc/hosts等
有个细节是所有对apiserver进行访问都是通过域名,因为master上连接自己就行,node需要通过虚拟ip链接多个master,这个每个节点的kubelet与kube-proxy访问apiserver的地址是不一样的,而kubeadm又只能在配置文件中指定一个地址,所以使用一个域名但是每个节点解析不同。
使用域名的好处还有就是IP地址发生变化时仅需要修改解析即可。
本地内核负载
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每个node上通过本地内核负载均衡访问masters:
复制代码
---------- --------------- virturl server: 127.0.0.1:6443 | mater0 |<----------------------| ipvs nodes | real servers: ---------- | --------------- 10.103.97.200:6443 | 10.103.97.201:6443 ---------- | 10.103.97.202:6443 | mater1 |<--------------------- ---------- | | ---------- | | mater2 |<--------------------- ----------
在node上起了一个lvscare的static pod去守护这个 ipvs, 一旦apiserver不可访问了,会自动清理掉所有node上对应的ipvs规则, master恢复正常时添加回来。
所以在你的node上加了三个东西,可以直观的看到:
复制代码
cat /etc/kubernetes/manifests # 这下面增加了lvscare的static podipvsadm -Ln # 可以看到创建的ipvs规则cat /etc/hosts # 增加了虚拟IP的地址解析
sealos已经把lvscare本地负载和百年证书已经在sealos中支持,使用起来极其方便!!!
离线包结构分析
复制代码
.|____docker # docker的离线包| |____docker.tgz| |____README.md|____bin # 指定版本的bin文件| |____conntrack| |____kubeadm| |____kubelet| |____kubelet-pre-start.sh| |____kubectl| |____crictl|____images # kubernetes的离线镜像| |____images.tar| |____README.md|____shell # 离线包的部署脚本,sealos会自动调用| |____master.sh| |____init.sh| |____docker.sh|____README.md|____conf| |____net # 高版本的sealos已经集成| | |____calico.yaml| |____10-kubeadm.conf # kubeadm的配置文件| |____calico.yaml| |____kubeadm.yaml| |____kubelet.service| |____docker.servic
init.sh脚本中拷贝bin文件到$PATH下面,配置systemd,关闭swap防火墙等,然后导入集群所需要的镜像。
master.sh主要执行了kubeadm init
conf下面有有我需要的如kubeadm的配置文件,calico yaml文件等等
sealos会调用二者。 所以大部分兼容不同版本都可以微调脚本做到。
参考链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