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工作、人生的关键在于“破圈”
今天我导在群里转发的一段话。
我个人认为,有时候穷不是不能吃苦,而是吃的都是没营养没用的苦,很多人的时间都被锁死在低质量的循环里面了,为了一日三餐、鸡毛蒜皮的破事奔波劳碌,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思想着有益于自己人生的事。
作为学生,我们拥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精力,应该把它们用在打破低质循环,“破圈”到一个新层次上面。
我们享受着这个国家最顶级且便宜的教育,不是在学校整一些无益于自己往后人生的事情上的。
很多人不明白“破圈”的意义,我举个自己的例子,在我自己啥都没有的时候,学习是最痛苦的,因为我得不到任何的反馈,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每一个方向都不断试错。
在我踩了无数的坑之后,慢慢地在一个风口领域做起来了,也可以说尝到甜头了,这也就是有了正向反馈了,这是无比重要的。
往后我拿到的每一个奖励都是基于我当时第一个奖励出发的,因为我知道这条路我能走得很顺,所以我走的无比坚定,慢慢地,你就能爬得比别人快,因为很多人还锁死在了没有正向反馈的漩涡里,这也是为啥我带人,习惯指方向,而不是告诉你要学某个具体的技能,你在这个方向走的时候,你必然会遇到使用这个技能的过程。这就是宏观指导微观的实践意义。
工作、读书都跟编程似的,你要给自己的软件设定一个功能,把这个软件功能切成一个个可执行的任务函数,最后把它们组装起来,而组装的图纸就是你当初设立的宏观目标。
与此同时,为什么白手起家的人甚至比他穷的时候还能吃苦,更加勤劳呢?
因为在他富了起来之后,他做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有正向反馈的,他这时候是在享受努力带来的成果回报,这根本不是吃苦,这是乐在其中。
信息时代的到来,把每一个人的时间都碎片化了,碎片化的代价就是自制力的削弱,你想想自己是不是很久没有用一大段时间来学习、思考一个问题了。
你做的更多的是在解决某个事情的时候,碎片化了解决的过程,中间穿插各种刷抖音的“时间片”,人毕竟不是cpu,不是简单的调度某个“时间片”给某个任务,就能马上进入状态,开始解决当前任务的,这期间需要恢复当时解决这个任务的状态,这无疑就是一大段时间的消耗。
年纪越大越会发觉人的一生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看似活力四射的青春,会伴随着学生时代的落幕而走向终点,迎面而来的生活中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这一件件破事占据了你一天的很多精力,慢慢地,你的精力也大不如以前了。
所以,要在年富力强的时间段,做最应该做的事,当你回首过去“破圈”的心酸时,你会感慨,当时要是早一点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就好了。
那么?如何“破圈”呢?
其实,这也是我读研这几年想的最多的问题,我一直都是思想指导行动的派别。我短短的20多年的读书生涯里,碰到了无数的贵人,但是我一直认为最大的“贵人”永远是自己。
“扶贫先扶志”,你自身不存在“破圈”的内驱力。纵然再多的诸葛亮,你都是扶不起的烂泥阿斗。
再者,尽可能在自己认定的专业领域做到top,我是我导的第一届学生,我做的所有尝试都是在没有前人的经验上摸索的,可谓是异常的辛苦,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在这个领域上走的不错的师兄了,那么他就是你的引路人。
尽可能向这些优秀的人靠齐,向他们学习,所谓见贤思齐焉嘛,不就是这个玩意嘛?整个社会往微观看,就是一个个小圈子,你在这个圈子里再差,也能混个baseline吧?那你的baseline高低,是不是取决于你加入的圈子?
好家伙?是不是又回到了“破圈”的问题了。
不过,自己探索也是有好处的,吃过的所有苦头都是刻在你人生里的一枚枚勋章,它们不仅给你启示,也在时刻提醒你“小伙子,你以前可真棒。”,支持着你面对这个世界很大的风浪。
其次,在我有限的人生阅历里,我不否认过目不忘的“神仙”存在,但更多都是普通人。
那为什么都是普通人,一些普通人却能混的如鱼得水,走在大家的前面呢?
因为,他们信仰“重复就是力量,数量堆死质量”的价值观,“笨鸟先飞”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其实你在人生中悟到的每一个人生道理,古代的先贤都给你整理好了。
如果你对一个事物不熟悉,不要害怕,人类都会对陌生的事物产生恐惧心理,但你自己想想自己高考前刷的那一堆堆试卷,是不是从不会,到一张接一张地刷下来了。
“无它,唯熟尔。”你看,又是古人的名人名句。熟悉是克服恐惧的最佳途径。
接着,要有一副好的身躯,健康是事业的前提。
我这几年没有感冒过一次,最大的原因是我坚持每周都长跑两次。锻炼让我拥有了无穷的学习搞钱的动力。
如果可以,把《毛选》放在自己的人生必读清单里面。这么做的原因大概是这些年你碰到的困难与苦难,都没有这本书作者当时碰到的棘手,而这本书的作者却把这一件件棘手的问题解决了。这本书散发出来的气质,远远比某些成功学书籍强多了,要论成功,有人比这本书的作者成功吗?
最后,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是拉一张清单,看看有哪些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列个优先级,然后一件件地完成,生活如同打怪升级,每天做的事都是为往后的人生积攒经验,生活也就会变得有意义。
好了,写这么多,也是笔者自己写毕业论文致谢时,想到的一些经历。老实讲,读研的这三年打造的不仅是一个专业技能强悍的自己,也是在塑造一个勇于面对这个世界不确定性但勇敢成长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