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毒病怎么防治?掌握发病症状及发生特点,综合多种措施防控
辣椒病毒病是危害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引起辣椒“三落”,制约辣椒获得高产。在基地走访时常会遇到,辣椒苗出现叶片邹缩、生长点坏死的现象,经过判断应是辣椒病毒病引起的。随着辣椒的重茬种植、品种的引进,病毒在田间发展日趋严重化。那我们如何正确识别辣椒病毒病及综合防治呢?
花叶病毒病
1、辣椒病毒病的发病症状
在田间常见的病害整株类型有两种,一是引起植株矮化、叶片呈黄绿相间斑驳花叶的斑驳花叶型,其叶脉、主茎和枝条上有时能看到褐色坏死斑,顶叶小,中下部叶片易脱落;二是引起植株矮化、叶片褪绿甚至白化的黄化枯斑型,其顶叶小,狭长,观察中、下部叶片有褐色坏死病斑,有时病斑处会开裂,后期腋芽抽生簇状细小分枝。
花叶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主要有花叶型、畸形、坏死型、条斑型,其中坏死型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会引起“三落(落叶、落花、落果)”,整株干枯;条斑型发生在果实后期,引起果实从上半部出现褐色条斑、凹陷,变黄;畸形多为叶片畸形向上卷曲或丛簇状;花叶型典型症状是叶片、果实出现黄绿相间或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
2、辣椒病毒病的发生特点
辣椒病毒病是植株病毒所引起的系统性侵染病害,其毒源植物分布很广,土壤和种子均可带毒,成为初次浸染源。定植、整枝、打杈等田间操作是烟草花叶病毒的传播途径,通过磨擦将病株毒源传给健株;蚜虫迁飞和危害是黄瓜花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一般辣味椒较甜味椒抗病,果实尖的或锥形品种较灯笼形品种抗病。另外,导致植株抗病性减弱的气候条件(高温干旱)、缺钙钾等因素均易导致该病发生。
生长点枯死
3、防治方法
目前防治病毒病没有“特效药”,针对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发生规律,有许多的防治方法,大多采取喷药防治、防治蚜虫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方法来防治病毒病。
发生后可选用的药剂有:病毒唑、盐酸吗啉胍等能对病毒增殖过程有抑制和干扰作用,可加芸苔素兑水喷施,也可选用氨基寡糖素、菌毒清、新植霉霉素、植病灵或宁南霉素加三十烷醇,隔7天左右一次,连续2-3次。同时,也应根据田间蚜虫发生情况,选择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防治蚜虫,切断辣椒病毒病的传播。
坏死型
4、预防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抗病、高产、优质品种,如农大22号、农发甜椒、海丰1 号、同丰 37 号、湘研 10 号等。
(2)种子消毒,一般情况下,种子可能携带病毒,因此在播种前用磷酸钠或高锰酸钾浸种,催芽播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病发生的可能性。
(3)培育无病壮苗,选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育苗,苗床土用多菌灵、乙磷铝锰锌拌匀消毒撒入畦面;分苗和定植前10天,喷洒1次0.1% 硫酸锌溶液,防治病毒病。
(4)蚜虫是辣椒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可覆盖银灰色地膜,不仅能保温增湿,还能趋避蚜虫,也可利用防虫网防治蚜虫,以达到预防病毒病的效果。也可利用蚜虫对黄色趋向性强的特点,亩插 6-8 块黄板诱杀;发生量较多,应及时选用化学药剂防治。
重型花叶
(5)合理密植。采用高畦、双行密植法,覆盖地膜,以促进辣椒根系发育;若未覆盖地膜,要多中耕,少浇水,以提高地温,增强植株抗性。
(6)实行轮、间作,不与茄科作物重茬、邻茬,不要连作。可采用与玉米、豇豆、菜豆等高杆作物间作,避免高温暴晒,对病毒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7)加强肥水管理。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补充钙、锌、硼等微量元素,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生长期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采收期注意保水保肥。夏季高温干旱,傍晚浇水,降低地温。雨季及时排水,防止根系生长不良致使病害发生。
(8)规范田间操作。在进行整枝、绑蔓、喷花等农事操作时要规范,避免人为传播病毒,对病、健株分开操作,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将前茬作物带出田间,集中处理,挖坑深埋,避免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