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水 流 杯 听 泉 声

曲   水  流   杯  听  泉   声

文 / 丁   华

  一

岭南广州以东的荔乡增城有一条河叫增江河。增江河畔有一处“曲水流杯石有印;飞泉洗药酒遗香"的“曲水流杯"遗址,它处在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周山自然村的后山上。辛丑年早春时节的一天,有缘跟随增城作协的三十多位作家老师,开始了这场说走就走的增城曲水流杯遗址听泉探胜采风之旅。
春吻清溪山染黛,风吹绿野水流金。俗话说,有山就有山泉,有山泉,便成溪;有溪便有沟壑,有沟必曲。增城的“曲水流杯",原称“流杯曲水"。据李调元撰写的《南越笔记》之“流杯曲水":流杯曲水有二。其一在增城张老岩。石贩斜铺十余丈,一水从右罅中流,萦纡百折。游人每以小石障下流以畜其势,乃两两夹水而坐,使人酌杯酒置上流,听浮游所至,取而饮之。然有不得饮者,有一再饮者,有杯流至前、忽复流而之他者,有顺流而下、忽复旋回而上者。于是哗然争饮相欢以笑。其一在从化之北四十里。……"又明代嘉靖年间《增城县志》记载,(遗址)那里十里石壁峭峻,一水悬自山顶旋转而下成潭。相传采药炼丹的葛仙(小仙翁葛洪),醉眠于石的张老岩都留下踪迹;到此游览的文人墨客更是常以杯浮于潭上,随流所至而饮;不少人还在石壁上题诗镌词留记。故得名“曲水流杯"而成“增江八景"之一。1985年被公布为增城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这里因既有宋、元、明、清摩崖石刻十处,历近千年而保留基本完好,是广州市现在最早之一的摩崖石刻,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又有飞泉洞下“曲水流杯"溪的自然景象,被冠名“飞泉洞摩崖石刻",成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踏破苍苔一径幽,昔时曾有八仙游。山中遗迹丹砂在,石罅通泉九曲流。清泚一窥毛发动,流霞半酌羽觞浮。夕阳西岸催归骑,胜境何妨一少留。"这是古时一位文人游曲水流杯溪随兴行吟的诗句。曲水流杯溪,据说很古的时候是一座山岩石洞,原名飞泉洞,可能缘于山泉水自洞中飞流而下,故名“飞泉洞"吧。相传,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隐居罗浮山时,经常下山采药,悬壶济世,先选罗浮山之西流杯洞(又名飞泉洞),属增城县地,筑洗药池、研药池,建碾药石台,立坛炼丹。后人据此就地建有葛洪(仙)祠(葛仙翁祠堂)和葛洪亭。至今,流杯溪此处石刻摩崖林立,歌颂葛洪洗药炼丹的文墨圣迹不少,给后人留下了研究葛洪的珍贵文史资料。后来增邑信士,又从罗浮山迁建来“会仙观",主要祭拜何仙姑。据说,飞泉洞中昔时巨石成山,石山上有遗石及二仙迹、张老岩、刘公洞和醉眠石等,人们便在此处建有“接仙亭"(今已不存)。“涌出珠玑岂有涯,俯瞰天影正容槎。当年藻行波心月,曾照亭台画里家。清响不因千涨雨,回澜自泛一春光。流杯已遇异人渡,花作双飞燕子斜。"读着这首诗,猜想这位诗人再次来流杯溪游山阅水,亭台已不在了。流杯溪这里过去建有的葛仙翁祠堂、会仙观、接仙亭等,今已不存,至今尚保存张老岩、醉眠石以及宋、元、明、清等各朝代摩崖石刻多处,印泉遗风,万千情思系流杯。
 二

流杯溪的源头是位于山上“曲水流杯山庄"旁的流杯水库。卧虎山中一镜泓,开山筑坝人建成。红光罩岸松苍翠,紫雾笼堤草郁葱。说起这个流杯水库,据传它与八仙之何仙姑有渊源,民间还有一段古哩。
何仙姑,原名何素女,增城小楼人。生于唐武则天年间,距今1300多年。关于何仙姑的身世,历代有很多传说,据记载,因其经常手持荷花且系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故雅称“何仙姑"。传说何仙姑十分爱洁净,每天必到江河湖池里沐浴濯垢,随兴所致,什么太湖啦,洞庭湖啦,湘江啦,珠江啦,都留下了她的足迹。话说有一天,何仙姑从家乡小楼到罗浮山开仙会,路过湖塘埔周山飞泉洞,看到这里水清石怪,绿树翠蔓,清静幽雅,从云头上飘了下来,又看看四周无人便解开莲花裙,跃入水中,尽情地游水嬉戏,有说不出的惬意。
本来她带了铁拐李的酒葫芦,洗呀,洗呀,看看时间不早了,马上穿好衣服,直奔罗浮山。到了罗浮山,铁拐李他老人家要喝酒,就问何仙姑要酒葫芦。何仙姑是个女孩子,怎记得酒葫芦那个玩意儿,一想,原来在飞泉洞留下了,就腾云驾雾飞回飞泉洞自己沐浴过的山塘边的小溪旁,找到后立即返回罗浮山给铁拐李。因为铁拐李这个酒葫芦在溪边呆了几秒钟,所以这里的小溪变成葫芦状。后来人们在这里建成了流杯水库,流杯水库天空湛蓝碧水满盈,两旁青山绿树,一条小溪顺流而下,弯弯曲曲如流杯曲水,几个像大酒杯似的深潭萦回百折,构成一幅天然曲水流杯的奇景。
 三

流杯,指能够漂流在水中的盛酒托盘(轻且易浮水面的木质小酒杯),南汉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弯弯曲曲的水中,稳稳漂着酒杯,文友酒朋们聚在水边,杯子停在谁面前,谁就取而饮之。由于所取溪流河段形状蜿蜒,所以称“曲水"。自战国起,常见的杯形,是浅腹、平底,两侧有状若鸟儿双翼的耳,称“羽觞",又名羽杯,故“曲水流觞",也叫“曲水流杯"。
山笑风云皆过客;水迷花月尽来宾。我们所熟知的“曲水流杯"其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上巳,又称除巳,位于夏历三月上旬,三国曹魏时期将其详细定为夏历三月初三。那么,为何又会产生流杯这一传统?荊楚地有传说记载:汉章帝时,平原居民徐肇在阴历三月诞下三个女儿,到初三时却全部无故夭折,村民觉得蛮奇怪,乃“相与携酒至东流水边,洗涤去灾,遂因流水以泛觞。曲水之义起于此也。"(见于梁宗懔《荊楚岁时记》引《续齐谐记》)。
从原旨而言,曲水流杯源于汉代的流水除洁之俗,与水滨祓禊属于同一系统,含有强烈的求吉、辟邪意味;而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来看,也不妨说,曲水流杯是人们阳春三月踏青途中乘兴设计,浮杯以玩耍,饮酒以舒体,而渐成定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古来有之的游戏精神,在这里也可见一斑。
到了汉代上巳始为节日,魏晋时期则迎来内容的重大分化,变为贵族与民间两种,“曲水流觞"便是以前者为中心的上巳活动。此时其习俗从室外转移到室内,剥离了原始的巫术性质,成为一项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流霞倒影波光动,杯酒传情客意欢。而处于江湖的士人们则相约于郊野,携旨酒,列芳筵;良谈吐玉,清歌绕梁(山梁)。修禊文会聚溪头,羽觞载酒曲水流。酣饮赋诗联佳句,留得美名在士俦。以酒起兴,在世俗之外开辟一方审美空间,留给世人一袭玄远的背影、一片生命状态的刻印、一段永恒的佳话。
“曲水流觞"这一风俗自上古始,屡经流变,渐成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吟风月下烟云淡,对酒泉边意气横。古人常以流水比喻自己的性情,这点在深处历史震荡期的魏晋时期则表现得特别浪漫。所谓的文人以流水比自修,被统称为“喻性"。其表象如山中鸣泉,淳之则清,淆之则浊。曾几何时,振绺于朝堂的名贤们也会有心生闲雅的时刻,这掉的逃禅之心,乃为历代文人之追求。
时光回溯,那是东晋时期穆帝在位的永和九年(353)癸丑三月三日,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他的好友孙绰、谢安等四十余名士人,为修禊兰亭之事而相会于会稽山阴。山中清流曲折,于玲珑处杯酒成席,举行曲水流觞之筵。这样的文人雅集要求每人即兴赋诗,不成者即要被罚喝酒。是望为乐,赋诗因兰亭修禊之事而起,遂名《兰亭诗集》。宴饮之余,王羲之挥毫泼墨,为与会者所作兰亭诗集书序,是为后世赫赫有名之皇皇巨制《兰亭序》。这种有趣的文人雅集被后世称为“兰亭修褉",所谓“修禊’,并非专指某种活动,而是源于古代中原周朝的一种古老习俗。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酒后的醉意中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文中飘然神韵地描绘了“流觞曲水"的绝妙胜景。《兰亭集序》中所记“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即完好地向世人介绍了曲水流杯流程:引水环曲成小渠,依势设好坐席,然后流觞(流杯);羽觞(酒杯)落在哪位先生座前,就由他来将杯中酒饮下,再赋诗(吟诗)一首。可谓是“叠翠青山碧落闻,奇峰罗列气如熏。鸟啼树杪调成曲,溪断崖前跌破天。放意千般多梦幻,修心余岁远尘纷。情怀幽境仙霞采,赋就书成寄使君。"曲水流杯这种文友骚客聚会方式,这一文气豪迈的儒风雅俗,历经千年而盛传不衰。
树下流杯客,溪头渡水人。数百年后的宋朝时,南粤广州以东的增城相江(今名增江)边的小山村有一文人刘氏,某日上湖塘埔后山飞泉洞(今属增江街光辉村)游山观景。发现飞泉洞此处景色优美,隐有仙气,乃是一处洞天福地。于是,他就在石壁上刻下“刘公洞"为记。刘氏更时常邀约三五知己、文人墨客来飞泉洞流杯溪举行吟风月下烟云淡,对酒泉边意气横的“曲水流杯"活动。自那以后,增江附近更多的仁人君子慕名前来飞泉洞流杯溪游玩赏景,看花啖荔,流杯听泉,谒葛仙祠、观碾药石、饮流杯池。清朝代乾隆年间增城秀才李成二游飞泉洞后留下了一首《曲水流杯》的诗:“飞泉遥泻白云隈,石势嶙峋夹岸开。冷漱山根敷席对,香分水面泛杯来。刘公洞古凝钟乳,张老岩深长翠苔。剩有孤亭遗址在,登临一度一徘徊。"荔香送爽泉声韵;曲水流杯雅士情。行游飞泉洞的文人雅士,他们别前或题诗,或镌词,或留记,留下了摩崖石刻等许多文化遗迹。

石壁断崖山兀兀,流杯曲水史悠悠。骚人墨客登临地,诗酒增江万古留。增城“曲水流杯"遗址的小溪悬崖石壁上现存有文字石刻10处,以水流为中心分左右,则右边悬崖有3处,左边悬崖有7处。其中留有年款的有6处,年款不见的有4处。其中最早的一处刻于北宋熙宁四年(1070),最晚的一处刻于清乾隆辛丑年(1781),期间还有年款为南宋、明的石刻,前后共经历5个朝代共710年。
“大宋熙宁四年二月十有三日,广州信安令权增城县事徐均偕前邕州录事参军马郅、主薄欧阳叔度、县尉孟可久来谒葛仙翁祠堂,观碾药石,饮流杯池,赋诗而还。镇题,男师中侍行。"的石刻,是飞泉洞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处石刻,也是文字、内容相对清晣完整的一处石刻。还有一处也算完整,只是落款日期已日久风化有缺损:“良辰寻胜到溪滨,曲水流杯适性情。尽日开怀醉诗酒,盛游何必羡兰亭。天顺三年□□日湖南□□□"。位于流杯溪左边石崖一块字迹清晰刻有六个繁体隶书大字的“刘公洞   张老岩(嵓)"石刻的大石,想必就是那精美有故事的“醉眠石"了。
我来观赏飞泉洞摩崖石刻群时,看到流杯溪石壁上的石刻,使我联想到了古时的情景在现,石壁上的古诗、留记内容丰富,影响力相当的广阔长远,这种人生思考对后世影响很大。
由于流杯溪飞泉洞摩崖石刻时间长远,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现在岀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风化、腐坏、破损、人为破坏等现象。有的地方因苔藓、藻类植物、泥沙覆盖,已经看不见石刻的字样,影响游客观赏,对文物自身的保护也带来了威胁。个人建议文保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对增城流杯溪飞泉洞摩崖石刻群进行全面的维修,维修应严格遵守“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摩崖石刻的表面要在完全彻底清除青苔、藻类植物及其他微生物和清理干净泥沙浮土后,对石刻表面黏附牢固的污秽进行清除,用蒸馏水进行冲洗,最后涂上保护液,进行抗藻、防污等文物保护程序。只有这样,相信能够给观赏者更轻松的欣赏古人的风采,也使这些重要的文物能够更长久完整的保存下去,给以后的后人留着这珍贵的古迹。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增城飞泉洞流杯溪的曲水流杯遗址经历了几多风吹雨打,浸润了几多美酒飘香,迎送了几多文人墨客,更存积了几多美妙文字。那石壁断崖山墙上,铭刻下了数代文人的妙笔遗墨和激情诗篇。走进增城曲水流杯遗址,你必被这里的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所叹服。在那几曲连环的流杯溪水中,你定会看得见先人们对酒当歌的潇洒身影,闻得到醇甜美酒的悠悠飘香。
如此厚重的增城曲水流杯遗址,怎能不去一次呢?若有闲暇,不妨约上三五好友,去往增江街光辉村飞泉洞摩崖石刻群遗址,也来赴一场与古人的山水相约吧!

作者简介:丁华,湖南隆回九龙山山下人,漂在南粤荔城的业余文学爱好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