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压得住欲望,才摸得着幸福
我们多数人年轻的时候都带着一种战天斗地的情怀,去任意挥洒人生。特别是听了老人家说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扇动,更加激情澎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突然间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而且是一天比一天明显。许多人会有还没斗出个结果来,人就老了的惶恐。这就是命运给我们的安排。
这个年龄段大概就在五十多到六十多岁的时期。也正是退休前后,从有用到无用的阶段。
比如希腊诗人,立法家梭伦就将七十年的人生以七年为单位,分成了十个阶段。其中,五十六岁到六十三岁是第九期,虽然能力尚存,但语言及智力均较此前有所逊色。也就是说,人生的全盛时期已过,精力渐渐衰竭,人则退潮而去。
中国最早,最完善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同样是把女人按七年分段,而把男人按八年分段。男人到了七八五十六岁的时候,“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也是表示人到了身体全盛之后开始走向衰败。
虽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人的寿命比古人长了许多,但是最长的日本也只有平均八十几岁。但是,我们现代人的中年危机同样比古人大很多。因为如今的社会给了我们更多更大的欲望想象空间,却让我们承担了更大的欲壑难填的痛苦。处理不好,就变成了许多人的中老年危机。特别是退休的前后。
日本临床心理学创始人,日本第一位荣格派精神分析师,河合隼雄写了一本书叫《生与死的接点》。五十多到六十多,同样是这个最重要的转折期。人生从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再到老年,没有人绕得过这个时期的困惑。
我们现代人被强烈的欲望催生之后,则活得比古人不自然得多。面对进退两难的生活处境,才会对即将到来的老和死深感无奈和被迫,才会有更多的痛苦与更少的幸福。
所以,我们如何在这一时期意识到自己未来会死这一事实,开始正视自己身体内部所出现的,使生命力越来越弱的那些负面因素,然后去迎接它克服它,是决定我们能不能度过老年危机,并促成日后在人生道路上又一次新发展,发挥更高层次创造性的关键。
所以荣格认为这是人生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去面对新的人生课题的一座桥梁。进入了这个时期后,人们会开始对以前的生活构造重新产生疑问,对自己增运的人生道路进行反省,而对现在的生活进行调整和改善。
古人的许多智慧,都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犹太法典》中把人从五岁开始读《圣经》一直到一百岁,分为十四个时期。到了五十岁和六十岁这两个时期,就要成为智慧的长者,老者,给别人忠告了,而不再是拼搏。
印度教里则有一种四住期的生命周期论。到了第三期要向最后时期过度的时候,就是林栖期了。这个时期作为一家之长,就要抛弃在婚姻生活中所得到的许多东西,其中既包括财产和家庭,也包括之前肩负的一切社会责任。要离开人群和社会去独居。
我自己今年正好五十六,正在经历和体验这一过度期的困惑。我们既没有法力成为长老,更不可能离开家庭去森林里独居。但是看多了周围人的得失,也面对了自己的内心。我给自己的路径是,由外向内,向自己斗争。
前面的五十多年,我们都是眼睛向外斗了。和书本斗,和分数斗,和工作斗,和房子、票子、车子、位子斗。那个时候肾气足,胆气盛,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世界总有一天是自己的。现在突然明白,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是自己的,甚至总有一天连身体都要化成灰还给这个世界。那还向外斗个什么劲?
正如我们最伟大的圣人孔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要服从命运的安排,六十而耳顺,要听得进去别人和自己的规劝,七十岁的时候才能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重要的是不逾矩。怎么折腾都没能力离谱,坏不了规矩。既是一种无力无奈的顺从,更是一种内心清明后的怡然自得。
其实,仔细琢磨,孔子的道理更加深刻,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沉静。反而我们要转回身,向自己内心的东西斗了,那就是许多年不断膨胀的欲望。具体点说,就是钱欲、物欲、权欲、情欲、堕欲。
钱的欲望,谁都会有。如果能挣到更多的钱,让自己的生活更富足,让自己未来的养老更有保障,当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对钱过度的想象和追逐,有的时候不仅毁了我们的健康,因为钱毁了亲情感情甚至会要了老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所以我愿意跟随孔子的教导,素位而行。富就大方点花,穷就省着点花。有能力有本事就再努把力挣多些,没能力没本事就活个简单潇洒。千万不要钱没挣着,还急出一身病来。那是双倍的损失。
对于物欲的抵抗,也要学习日本的断舍离。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能用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而且我们临死的时候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带走。古人曾经带了不少宝贝到棺材里,反而被盗墓贼把尸骨挖到七零八落。所以既不要买买买也不能守守守。与其把东西塞满了屋子,让人无处落脚,倒不如大方点给给给。送给儿女送给需要的人。免得今天怕丢,明天怕坏,还要天天费事打理。给自己的心情和脚步放大空间。
权力的欲望其实也是很害人的东西。无论是组织给予的决策权利,还是你自己企业生杀与夺的大权,说到底就是一份责任。有力气的时候就多扛点,扛不动了就快放手。见多了大大小小的领导,最后的时候对权力恋恋不舍,导致下属不屑或者不耻。连一份感情和尊重都留不住。
前面这三种说起来很严重。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一定的时期,不想放也得放。因为外力会剥夺走。最难放的其实还是后面两种。
一种是情的欲望。这里重点说的是感情和亲情。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对别人感情很深,我们也很容易认为自己对子女付出了好多亲情。所以到老的时候就希望他们用同样的多的感情和亲情来回报自己。我们要抵抗这种情绪,是因为这么想是错的。你自己一度认为和别人有很深的感情,其实有一大半都是不靠谱的。仔细扒一扒,一大半是互相利用和敷衍。而且你付出了感情,如果追求回报,那本来就是个假感情。
和儿女的亲情其实也是一样的。严格的说,我们的孩子并没有同意我们把他生下来,事实上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把他们带到了这个世界,所以把他们抚养成人是我们的义务。这笔付出不像存款一样还能拿回来,甚至还要加上利息。现代社会都是社保养老了,孩子们用心照顾我们,只能算是一种美德。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感情面对太多的老人也很分裂,所以我们就不能对他们要求太多。否则索而不得痛苦不堪的还是我们自己。
最后一个堕欲,也是很大危害性的。尽管我们不要去争强好胜,但是也不要自甘堕落,萎靡不振。孔子说随心所欲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内心还是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到老了,身体会因为疾病而怠惰,内心会因为失落而灰暗。这就是我们要抵抗的。
我老妈一度因为腿脚风寒走一步都疼痛难忍。但她还是坚持走。她自己说再疼也要走,如果不走很快就瘫痪了,就快死了。所以她坚持了二三十年,一直走到92岁。现在腿脚更笨了,但是还在顽强地走。
老妈打电话给我的婶婶,告诉她要下楼走路。但婶婶一直说腿疼啊,不敢走。只靠窝在家里躺在床上吃药。于是没几年就瘫痪了,再后来就中风了。前年不到80岁就已经走了。生命的长度有的时候也是抗争出来的。
心情也是这样。人到老了,身体差,能力弱,为难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心情也容易越来越差。 这个更需要我们去抵抗。可以说人到老了,对于钱财没有办法控制了,身体已经无可奈何了,甚至感情亲情都无法强求了。但是唯一的,我们自己的心情是可以调整,可以控制,甚至可以更加强大的。
其实对抗自己不是为难自己。而是让自己把过去的得得失失扛得起放得下。而对未来的生生死死理得清看得开。那么中间这一段旅程一定会轻松许多。
所以,心即天堂,心即地狱。
佛说极乐世界不用去西天寻找,就藏在我们的心里。
抵得住欲望的诱惑和裹挟,就远离了痛苦和地狱。
学会满足,内心就多一分富足。学会快乐,内心多一分幸福。
富足了,幸福了,你就在天堂,你就在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