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为何评价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

德国的《经济周刊》曾经发表过一篇《白痴经济:中国的共享泡沫》一文,文中列举了摩拜单车每辆车价值250欧元,每天必须使用5次,才能在一年里拿回本金。但摩拜单车的顾客平均4天才借一次车,每小时12欧分的价格过于低廉,投资回报率过低。最终,德国人得出的结论是,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的结论。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最近小蓝单车和酷骑单车的接连倒闭,用户押金有无法收回的风险,这也说明了,共享单车是一个危险的风口,对于想要快速盈利并且还是大笔盈利的企业,并不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当然,也有人嘲笑德国人太严谨、太拘谨了,居然不知世上还有一种叫圈钱的游戏。很多共享单车企业都是要完成天使轮、A轮、B轮、C轮融资,谁说做共享单车没有钱呢?只不过是烧投资者的钱,而不是创业者的钱罢了。

不过,我们却认为,德国人只知共享单车的赢利模式是靠出租来赚钱,这样的思维方式较为呆板,但是非常务实与中肯。要知道,岂今为止,共享单车企业仍都处于烧钱阶段,并没有那家实质性的赢利。所以,那些理论上的赚钱模式在实践中也不一定行得通。

可能在很多国内学者的眼里,共享单车的赢利模式除了收取租金外,还可以收取押金,拿着客户的押金去做投资。还可以拿着单车的互联网数据卖钱。同时,还有共享单车企业的手机APP和车身上的广告收入,难道这都不算赢利点吗?

那我再给大家补充一条,只要共享单车规模做到足够大,能够在海外上市了,这意味着,能融资更多的资金,再可以造更多的共享单车,这样共享单车的建造成本也下降耻,这在理论上来说,似乎也是可行的。

但实际情况是,共享单车除了德国人所说的收取低廉的租金外,还真没有太多的盈利模式,你说拿押金去投资获得收益,投资是有风险的,弄不好本金都拿不回来,就容易发生客户挤兑潮。更何况,金融监管如果不允许再挪用客户的押金呢?

此外,理论上说共享单车的大数据,只要卖出去,就能赚钱了,但问题是共享单车的大量出行数据,谁会高价购买呢?而且,这关乎个人出行隐私,法律也未必允许买卖!至于共享单车做的广告,有多少人看去看这些广告呢?效果肯定不会好。

我觉得德国人讲得话没有大问题,目前共享单车仅靠租车收入肯定是赚不了钱的,而靠广告收入、出售大数据、押金投资等赚钱方式,迄今还没有一家共享单车企业宣布自己是成功盈利的,相反,却是共享单车企业烧钱越烧越旺。最终把投资者的钱烧光了,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还是没找到。

在很多国人眼里,只要有个忽悠人的项目,融到资金、搞到押金,再弄一些理论上的赚钱模式,就可以了,甚至还能上市融资呢?但实质上,共享单车仅凭租金收入+押金投资收益则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如果金融加强监管,客户的押金要专款专用,共享单车企业不允许擅自挪用,企业不是生存都要发生危机了吗?

共享单车本来是为了方便人民群体出行,应该属于公益事业,就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是政府应该干的事情,而现在却要商业化了。所以,大家只能是一边烧钱,一边模索探路,未来共享单车能否找到赚钱新路径,我对此并不乐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