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泉水文化”是阳泉的一块招牌
文/李建
如果说阳泉是一座没有历史的城市,是十分没有道理的。可以说阳泉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绝不是没有历史的。何为历史,梁启超曾解释道,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而早在旧石器时期,在枣烟、大梁丁等地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有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发展一个城市的旅游经济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深入挖掘一个地区的历史,在当今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就从“阳泉”这个地名说起,就包含众多的历史文化。阳泉,古称“漾泉”,其起源与此地自然现象及自然环境有关。漾泉之“泉”即表明其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水文条件上看,阳泉市整个都位于娘子关泉域内。桃河和温河是市境两条较大的河流。桃河和温河流域有着丰富的地下泉水,而桃河与温河汇合后形成绵河,使得娘子关一带从地形上构成泉域内最低点,泉域内岩溶水接受大气降水、河道渗漏以及其他形式补给,溢出地表,在娘子关地区形成泉水群。
这样的水文条件,也塑造了阳泉灿烂的“泉水文化”。
境内有多样水神信仰,如娘子关地区的妬神,据传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晋国,如今已成了娘子关泉群一带的水神。位于盂县水神山的烈女祠,也来源于后周柴花公主的故事,其因后周复国无望,终日哭泣,在此形成一汪泉水。后自缢于抱泉楼下,被人们广为传颂,逐渐成为水神,今仍留遗址。此外,在桃河、温河流域还有大量有关龙王的水神信仰及民俗活动。这些水神信仰的民俗文化和建筑遗址都是“泉水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水景观文化,是最直观泉水文化的体现。新时期市委市政府对桃河水治理及桃河公园修建、重点打造娘子关景区等的重大决策,为打造阳泉的“泉水文化”注入了强心剂。阳泉境内的赛鱼、五渡、乱流等地名曾是历史上“泉水文化”的隐约体现。早在明清两代的平定州县志中,记载了境内有灵应池、清泉池、郗家泊等泉水,传统历史中的平定八景中也有“阳泉春色”“清泉浸月”“五渡平波”,这些传统景色如能恢复,对于阳泉“泉水文化”的打造将是更进一步的推进。
农田水利文化是汉民族农业发展的重要文化。阳泉境内的水利灌溉文化也是多样的。旱地凿井和泉水流域开渠的水利文化都能在阳泉的土地上寻找到踪迹,历史时期发展的凿井和开渠技术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农村地区仍存有不少水利设施使用的传说,还有一些明清至民国的水利题材的石刻在农村地区仍有广泛分布,这些都是水利文化的重要的见证。
而在娘子关泉群附近的水利使用,更应该被重视。其像是构成了一幅美景,“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随处可见,丝毫不亚于长渠、槎滩陂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就笔者而言,通过了解了一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无一不是为发展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技术方面领先于时代;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案例,而娘子关的水利工程恰恰符合这样的特征。即使是日本的淡山疏水,安积疏水等世界灌溉水利工程,也有许多与娘子关水利工程众多的相似点。所以,历史时期当地人民一次次将泉水引入田地、引入村落,对平阳湖和众多无名泉的运用和改造,即是娘子关水利文化独特性的最好的证明。如果能有幸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对于做大娘子关旅游地的品牌、提高阳泉城市知名度以及学者的关注都有重大的效应。
阳泉的“泉水文化”是历史时期自然和人文方面留下的宝贵财产。新时期,在阳泉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应将“泉水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