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格魅力构建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人格魅力构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教师应从师德、知识、个性、人际交往技巧、教育艺术与教育机智等方面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
一、教师人格魅力及其意义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爱好、态度、信念等等,是一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
“教师人格”是针对教师群体而言的,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各个个体作为教育者这一角色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是由教师职业所规定的,是教师所表现的有别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独特而本质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特性,它包括作为教师的自我意识、他人意识、责任心、意志品质、情感及能力等。
所谓魅力是指能吸引人的力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仅要授业、解惑,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嘉言懿行来加以补充。其言行举止、气质风度,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并成为学生努力效仿的榜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同教师、敬佩教师,而教师的教育、批评和建议才会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往往是依靠单纯的理论说教所难以达到的。这种建立在教师自身良好素质基础上,并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健康影响的力量,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人格魅力。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辐射力,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
二、教师人格魅力构建
教师要能吸引学生,应从如下方面加强人格魅力构建:
1、良好的师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师德。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仪表,为人处世,乃至于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学工作中,学生不仅对教师听其言,而且观其行。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教育和规范他们的言行,才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如果教师不重视自身师德修养,在言行上表现出双重人格,那么在教育与教学管理中不足以令人信服,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渊博的知识
人们常说,做教师的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现实生活的知识和材料,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例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才学、历史、文学、美学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人生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把课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教学的过程,同时是教师充分展示其人格魅力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凡是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是学生认为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
教师知识丰富,对学生的反应敏感,回答学生问题及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就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敬佩,从而大大调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勤于学习、乐于学习。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假如他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他不通业务,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他永远得不到什么。
3、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个性
心理品质,如理想高尚、意志坚强、个人需要合理、工作动机纯正、性格开朗、兴趣爱好广泛,积极乐观等等。心理健康、个性完善是一个人愉快地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前提。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劳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
第一,轻松愉快的心境。情绪就象传染病一样,会感染周围的人,尤其是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头脑清醒,感知范围广阔,记忆敏捷牢固,思维深刻灵活,学习效率提高。
第二,昂扬振奋的精神。
精神面貌对一个人来说是骨干、是支架。教师萎靡不振会使学生对一切东西都提不起兴趣;教师精神振奋,神采奕奕,学生就能注意力集中,积极开动脑筋思维,师生就容易产生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应踏进课堂而忘却天下烦心之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抑扬顿挫,张驰有度,引导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第三,豁达开朗的心胸。师生相处,尤其要表现出豁达开朗的情感,不应计较学生的一时冲撞和挑刺,而应鼓励学生“爱老师,更爱真理”的一种追求;将满含期待的信息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得到鼓励,产生共振和情感共鸣,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和尊重。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达到一种理性的高度。
第四,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百折不挠,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这是学生所喜欢的教师所具备的意志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困难,镇定地处理在课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以自身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大无畏的精神。
第五,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的一生,是生不由己,死也不由己,但有一点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那就是,是浑浑噩噩地虚度一生,还是努力学习,不断汲取知识,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工作,为我们生存的社会创造价值,创造财富。教师应时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一生受益,受益一生。
4、对学生的热爱
常识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聪明、勤奋、开朗的人总是比笨拙、懒惰、抑郁的人容易赢得人心。然而,在教室里,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视同仁地对待全体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这种无条件的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我们知道,职业道德就是使某种职业得以维系和存在的道德要求,如果违犯了职业道德就等于违反了这种职业存在的原则。正如不泄露就诊者隐私是心理咨询医生的职业道德一样,没有这种克服偏见的爱,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就不可能发生。
教师劳动的对象不是物,不是理念,也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个有着丰富精神世界和独特个性的人。众所周知,人是有偏见的。对于好的、美的和符合自己价值标准的人和事,就会不由自主地欣赏和接纳,反之,则会排斥和拒绝。热爱每一个学生正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5、较高的人际交往技巧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教师的职业状态应该是“情感投入、和谐一致、尊重学生。”他把人际关系的三大要素——真诚、接受、理解视为教学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教师人格的内容是广泛的。它不仅涉及到体现教师职业特征的行为、认知方式,而且还包括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过程。而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育发生的背景,它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性。”除非教学过程完全变成电化控制,否则我们必须认识到:师生的人际关系对学校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研究中,人们对教师品质进行了研究并归纳了七条教师良好的品质包括注意学生的感情开发、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对话、与同事以及校外人员开展合作等,其中大部分条目都是与教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关。
教育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影响到学生,反之亦然。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当学生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了尊敬、崇拜、信任和爱戴,就会产生连带效应,不仅喜欢这个老师,而且也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上课时能兴趣盎然地听,下课后能自觉地复习,无形之中提高了学习效果。
6、教育艺术与教育机智
在教育实践中,有许多教育艺术大师,他们有趣的、富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好似教苑里绽放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朵。他们有的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晓之以理;有的以形象含蓄的的诗画动之以情;有的以奇巧绝妙的比喻启人以思;有的以富有哲理的诘问发人深省。这些方式给人以启发、诱导,将教育意义寓于生动有趣的形式之中。
教育与艺术有着亲缘关系的论点已为人们所熟知。马卡连柯曾说:“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多样化的一门科学。”只有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采取灵活的教育活动形式,科学方法,切合实际的教育技巧,在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功,才称得上有教育艺术的表现。教育是教学技能、方法、谋略的得心应手的应用。它反映在教育者所采取的那些教育技能和行为中,反映在教育者所采取的那些教育方法和手段中。这种手段和方法,这种技能和行为,由于融合了教育工作者创造性的特殊劳动,投入了教育者的高尚的情操、卓越的才华、美的个性,从而达到了艺术的境界。
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在《我的试验报告》里写道:“人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成为人。”在这里所说的艺术,也就是教育的艺术、教学的艺术。教育需要将教育对象吸引在教育者的周围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育者运用教育艺术,增强个人的威望和影响力。具有较高教育艺术的教师,他的教育内容与手段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反之缺乏教育艺术,教育过程极易变为灌输、强制、命令的过程,常常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对立,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效果。因而作为教育者既要用理论作经术,又不得不以艺术作方术。这样才能有效完成教育工作的任务。
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教师职业要求在教师群体的内化,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每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有意识地积淀与养成。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