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各地区文字差异这么大,他们又是怎么交流的?

大家好,我们的梓萌爱谈搞笑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开头就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很形象地描述了过去中国的局势:随着王朝的衰败,各个地区军阀形成了一个割据局面,然后又随着一个比较强有力的诸侯崛起,扫平八荒,再次开创一个鼎盛的王朝。世界各地的史学家们对于中国的轮回的现象也感到好奇,因为欧洲等国家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只能持续昙花一现的时间,然后就分崩离析了,为何中国能长时间的巩固呢?

实际上,这多亏秦始皇的功劳,数千年前,西周灭亡,东周王室对于诸侯们的掌控就接近于零,几个大国之间的敌对关系,导致了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古代文字使用的群众包括了平民,但是他们因为缺乏合格的老师教导,用来写字的竹简又少,造成了很多生错别字流传了下来,在齐魏楚秦国家以讹传讹,因此各个国家的文字竹简分化,除了秦国坚持使用春秋前期正统文字的字形,向小篆过度外,其余的六国文字都相对趋于符号化。这样下去文化分裂成为了必然。

好在秦始皇统一之后,就在全国强行推行秦篆,重新让文字回到了正轨,因此尽管后来的人们,分布在不同的省份,操着相互彼此都听不懂的方言,却依然能够进行文化交流,这种现象在全世界实属罕见。让人好奇的事情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地区的人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方言,再加上文字的不同,他们彼此之间又是怎么交流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学史上的一次高峰,百家争鸣,而且孔子、苏秦到处游走,这自然都离不开与当地人的沟通,孔子,还有那些各国使节所用的语言,彼此交流的时候采取的都是同一种腔调,他名字叫做“雅语”。通俗点来讲,我们可以称之为是古代的普通话。

过去各国有着属于自己的官话,而人们将周天子直接掌控的河南一带中原地区官话就称之为雅语,这也就成为官方之间的常用语,说雅语的双方都会处在同一平等地位进行交流,因此在官方交往、文人讲学、举办祭祀活动的时候,都是使用中原雅语。孔子也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如此一来,雅语听上去似乎还不错,但是它根本无法挽回文化分裂的形势,这是因为雅语并不够普及,除了少数士大夫阶层彼此之间流通,常规的小老百姓根本不会说,而诸侯们也会有意识地阻止自己国家的民众去学习这种语言,避免他们和敌国进行交流。到了后来,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雅语的受众人群越来越少,也自然而然地消亡了。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