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家谱序文考辨

全国很多姓氏族谱均有文天祥、朱熹、方孝孺、王守仁、岳飞、苏洵、蔡元定、刘光祖、吴潜等名人作序、撰像赞、题字,文史专家言大多是伪作……

谱序是家谱网(中国家谱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利用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从事研究工作的重要史料,但是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所收录的朱熹序文向来是真伪混杂,而鉴别史料的真伪是我们从事历史研究的基础工作。

雍正年间编修的休宁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收录有朱熹所作序文一篇,王鹤鸣在 《中国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体例概说二》中就指出,《( 安徽休宁)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所收录的朱熹谱序是冒名伪托之作。① 其真实性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现将该序文内容抄录如下: 重刻朱夫子题宗谱叙② 予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绕归向,譬犹君之尊,而无有不拱焉。俯察地理,昆维为华夏之镇,而五岳八表逶迤顾盼,譬犹祖之亲,而无有不本焉。此君亲一 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

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也。今阅洪氏牒谱,上溯姓源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乎。

噫! 世之去祖未远,问其自而懵然者,愧于洪氏多矣。绍兴五年甲寅秋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朱熹拜书

摘自:《江村洪氏家谱》所载朱熹序文考辨

一 序文内容问题

从上文朱熹序文来看,通篇关于洪氏家族的信息微乎其微,而“洪氏”一词也只出现两次而已,而朱熹所作 《婺源茶园朱氏世谱后序》 《胡氏族谱叙》以及 《紫岩周氏谱序》等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序文与此则截然不同。

在 《婺源茶园朱氏世谱后序》中,朱熹详细交代了朱氏家族发展源流:“唐天祐中,陶雅为歙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吾祖领兵三千戍之,是为制置茶院府君。

卒,葬连同,子孙因家焉。”③ 同时,对于家谱网(中国家谱网)编修的缘由也作了交代:“癸卯五月辛卯,因阅旧谱,感世次之易远,骨肉之易疏,而坟墓之不易保也。乃更为序次,定为 《婺源茶园朱氏世谱》,而并书其后如此。仍录一通,以示族人。”① 在 《胡氏族谱叙》中,朱熹说道: “胡氏之先,自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于陈,子孙以谥为姓。历汉文恭广公以迄晋关内侯质公,为立谱之鼻祖。”② 对胡氏家族的发源及发展进行了说明,同时对族谱编修的缘由也进行了说明: “自宗子法废,而族无统。唐人重世族,故谱牒家有之。唐以后不能然,苟非世之富贵多文儒,族氏派系往往湮沦而莫考矣。”③ 在 《紫岩周氏谱序》中,朱熹对周氏迁徙路径也进行了说明:“至始迁祖讳靖,字天锡,世居祥符。扈跸南渡,为国子正录,居杭,迁于诸暨。”

④ 同时,即使在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所谓朱熹序文与谱中所载的陈康伯、赵鼎、汪先岸以及田游等人所作序文都有着较大不同。在《重刻汪御史题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序》中,汪先岸对江村洪氏的源流等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汪先岸说道: “江村洪氏派自黄石,少师中孚公孙邦应其迁祖也。少师于观察为十二世孙,则观察于江村为十四世祖。

考其源观察为本系,稽其世黄石为旧乡,为洪之世系。”⑤ 在陈康伯、赵鼎和田游等人的序文中也都或多或少对洪氏家族的概况进行了介绍,这与该谱所收录朱熹序文对洪氏家族发源、迁徙以及发展等信息只字未提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也增加了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朱熹序乃伪作的可能。

除此之外,《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收朱熹序文与其他多部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在内容上存在着极相似,有的甚至只是将“洪” 字改作其他字而已,例如 《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家谱网(中国家谱网)》 《程氏重修族谱》《( 安徽祁门) 中井河东冯氏宗谱》。现将 《( 安徽祁门) 中井河东冯氏宗谱》所载朱熹序文全文录入如下,以备参照。

冯氏宗谱旧序⑥

予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绕归向,譬犹君之尊,而无敢不拱焉。俯察地理,昆维为华夷之镇,而五岳八表逶迤顾盼,譬犹祖之亲,而无敢不本焉。此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子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也。今冯氏牒谱,溯姓源之始,自汉都尉唐公以下,条分缕析秩然不紊。其裔冯生建器问序于予,是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著像赞以尚思也,非克忠克孝者而能之乎。

噫! 世之去祖未远,问其自而懵然者,愧于冯氏多矣。绍熙五年仲冬之吉前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新安朱熹撰另外,王鹤鸣还指出 《( 福建浔阳) 吴氏宗谱》《重修荥阳郑氏世谱》《金华太常周氏宗谱》《都昌黄氏宗谱》《温陵刘氏宗谱》几部谱中的朱熹序文与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也是同一个版本⑦, 这些谱中的朱熹序文仅仅是将谱序中的 “洪”改作“戴”“程” “冯” “吴”“郑” “周” “黄”“刘”等姓氏。不同的家族,不同的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如此雷同的谱序,出自宋代大儒朱熹之手,这很难不让人对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收朱熹序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通过对这些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所收的朱熹序文以及朱熹其他著作的考察,似乎在朱熹所作的 《北辰辨》可以发现该序文的源头。

现将 《北辰辨》部分内容抄录如下: 帝坐惟在紫微者,据北极七十二度,常见不隐之中,故有北辰之号,而常居其所。盖天形运转昼夜不息,而此为之枢。如轮之毂,如硙之齐,虽欲动而不可得,非有意于不动也。若太微之在翼,天市之在尾,摄提之在亢,其南距赤道也皆近,其北距天极也远。则固不容于不动,而不免与二十八宿同其运行矣。故其或东或西、或隐或现,各有度数,仰而观之,盖无晷刻之或停也。①

二 序文落款问题

序文的落款为 “绍兴五年甲寅秋,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朱熹拜书”。首先是落款的时间问题。

谱序中落款时间为“绍兴五年甲寅秋”,《朱熹年谱》载: “高宗建炎四年庚戌 ( 1130) ,秋九月甲寅,先生生。”③ 据《朱熹年谱》可以发现,朱熹出生于建炎四年,而到绍兴五年( 1135) ,此时的朱熹仅仅只有 6 岁,此时的朱熹还在烦恼: “天体是如何? 外面是何物?”④ 又怎能为洪氏作出如此之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序文,而谁又会找一个幼稚孩童来为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作序呢? 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洪昌在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修纂过程中传抄错误。序文的标题为 “重刻朱夫子题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叙”,通过序名可以看出应当是洪昌在修纂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时对前面家谱网(中国家谱网)的传抄,这一点在其为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作序言中可以体现。洪昌在序言中说到: “余于稽古流览之余,采集本支世系,纂录成帙,前因统宗之序,从教谕公以上直载而不敢烦。何也? 追远统同,大义夙备,无容赘也。后为本支之谱,从教谕公以降精详而不敢略。何也? 保姓联族秩叙为重,无容简也。”① 序文中的 “前因统宗之序”“后为本支之谱”,按照洪昌在谱序中的说法,《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的谱序应当是对前面所修统宗谱的沿用。既然可能存在传抄错误,那正确的落款应该是什么呢? 这一方面还应该从落款内容来看。序文的落款除了有时间信息外,还有官职信息,即 “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据 《朱熹年谱》所载: “( 绍熙五年) 秋七月,光宗内禅,宁宗即位。召赴行在奏事,辞。立忠节庙。考正释奠礼仪,行于郡。八月,赴行在。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再辞,不允,仍趣前来供职。”② 《宋史·宁宗本纪》云: “( 绍熙五年) 八月癸巳,以朱熹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③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朱 熹 被 任 命 为 “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一职应在宋光宗绍熙五年( 1190) 的时候,而 “绍熙”与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序文中的 “绍兴” 仅为一字之差,虽然差别较大,但也存在传抄错误的可能。

不过这种可能的传抄错误并不能代表谱序的真实性。既然洪昌在谱序中说自己是 “前因统宗之序”,那么之前的谱序中是否载有朱熹所作的这样一篇序文呢? 通

过对 《洪氏系谱》《婺源官源洪氏总谱》 《歙西王充东源洪氏宗谱》 《洪氏续修族谱》 《歙南洪川洪氏宗谱》等部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的考察发现,这些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大多都对旧序进行了传抄,但并没有在这些旧序中发现朱熹所作序文。④ 这些洪氏分支与江村洪氏都有着共同的祖先洪经纶,既然洪昌在修谱中说自己是传承前面统宗谱中的谱序,那么为什么在其他支的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之中没有朱熹序文呢? 倘若之前的统宗谱中真的存在朱熹序文,以朱熹对后世的影响,他的序文又怎会不被录入后世所修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之中呢? 除此之外,虽然有的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收录了朱熹谱序,但是在落款上与江村洪氏中的谱序是有所区别的。《梅溪洪氏支谱》载有《宋朱夫子题洪氏宗谱叙》一文,序文内容与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内容一致,但是在落款上 《梅溪洪氏支谱》 为: “宋庆元元年,转运副使焕章阁待制秘阁修撰,新安朱熹谨题。”⑤ 这与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的朱熹谱序落款时间是不同的,倘若之前统宗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真有朱熹序文,又怎会在两部谱中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收朱熹谱序的真实性是令人怀疑的。

其次,同样的序文内容,出现在不同的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之中,除了落款为朱熹以外,还有落款为他人的。《汪氏族志》载有 《族谱原序》一文,其内容与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收朱熹序文一致,但是其落款为 “宋景德二年岁次乙巳,赐状元及第加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太子太师进封莱国公吕蒙正拜撰”⑥。另在 《汪氏宗谱》所收 《前修宗谱序》一文中其落款为 “端明殿大学士前状元及第吕蒙正拜题”⑦。除落款为吕蒙正外,还有落款是修谱之人的。 《宋氏宗谱》中的 《龙源宋氏后序》一文,其谱序的内容与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的朱熹序文在内容上也是一致的,但其落款为 “仙翁二十五世龙溪裔孙宋朝立谨撰”①。除谱序内容雷同外,宋朝立还在谱序最后交代了自己修谱的目的: “今购求旧谱,考证源流,以嗣以续,如视诸掌,俾后子孙,克绪先德,勿替引之,是为乎序。”② 正是由于这种序文相同而作者不同的现象,大大增加了休宁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朱熹序文作伪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收录的朱熹序文在落款习惯上也是存在问题的。朱熹虽生于南剑州尤溪,但是其祖籍为徽州婺源,所以朱熹对于徽州是有着深厚情感的,一生曾多次回到徽州。俞乃华在 《徽州宗谱中的两篇朱熹序文》一文中就指出: “朱熹对徽州有深厚的感情,朱熹虽长期居闽,但始终没忘记祖籍,曾几次回徽州,并讲学访友,传播学问。其撰著经常以 '新安朱熹’署名,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写 '新安朱熹’的署名有 216 次,以示不忘其根。”③ 例如,《仙源岑村汪氏宗谱》所收朱熹序文 《汪氏续修世谱叙》,其落款为 “淳熙戊申秋九月甲戌,新安朱熹”④。又如, 《新安许氏宗谱》所收 《叙订许氏名贤源流善行事要》一文,其落款为 “新安朱熹序”⑤。《吴氏族谱》中所收 《吴氏族谱跋》一文,其落款为 “淳熙戊申秋七月甲子,新安朱熹书”⑥。在 《铅山辛氏宗谱》中 《济南辛氏宗图旧序》一文中的朱熹序文落款也是遵循这一习惯,其落款为 “时宋庆元庚午二月戊午,新安朱熹题”⑦。而《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载的朱熹序文并不是按照这种习惯,而是直接以官职加姓名落款,这在其他朱熹序文中是少见的。这一点亦加剧了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载朱熹序文作伪的可能。

其次,同样的序文内容,出现在不同的家谱网之中,除了落款为朱熹以外,还有落款为他人的。《汪氏族志》载有 《族谱原序》一文,其内容与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收朱熹序文一致,但是其落款为 “宋景德二年岁次乙巳,赐状元及第加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太子太师进封莱国公吕蒙正拜撰”⑥。另在 《汪氏宗谱》所收 《前修宗谱序》一文中其落款为 “端明殿大学士前状元及第吕蒙正拜题”⑦。除落款为吕蒙正外,还有落款是修谱之人的。 《宋氏宗谱》中的 《龙源宋氏后序》一文,其谱序的内容与 《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中的朱熹序文在内容上也是一致的,但其落款为 “仙翁二十五世龙溪裔孙宋朝立谨撰”①。

除谱序内容雷同外,宋朝立还在谱序最后交代了自己修谱的目的: “今购求旧谱,考证源流,以嗣以续,如视诸掌,俾后子孙,克绪先德,勿替引之,是为乎序。”② 正是由于这种序文相同而作者不同的现象,大大增加了休宁《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朱熹序文作伪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收录的朱熹序文在落款习惯上也是存在问题的。朱熹虽生于南剑州尤溪,但是其祖籍为徽州婺源,所以朱熹对于徽州是有着深厚情感的,一生曾多次回到徽州。俞乃华在 《徽州宗谱中的两篇朱熹序文》一文中就指出:“朱熹对徽州有深厚的感情,朱熹虽长期居闽,但始终没忘记祖籍,曾几次回徽州,并讲学访友,传播学问。其撰著经常以'新安朱熹’署名,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写 '新安朱熹’的署名有216次,以示不忘其根。”③ 例如,《仙源岑村汪氏宗谱》所收朱熹序文 《汪氏续修世谱叙》,其落款为 “淳熙戊申秋九月甲戌,新安朱熹”④。又如, 《新安许氏宗谱》所收 《叙订许氏名贤源流善行事要》一文,其落款为 “新安朱熹序”⑤。《吴氏族谱》中所收 《吴氏族谱跋》一文,其落款为 “淳熙戊申秋七月甲子,新安朱熹书”⑥。在 《铅山辛氏宗谱》中 《济南辛氏宗图旧序》一文中的朱熹序文落款也是遵循这一习惯,其落款为 “时宋庆元庚午二月戊午,新安朱熹题”⑦。而《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载的朱熹序文并不是按照这种习惯,而是直接以官职加姓名落款,这在其他朱熹序文中是少见的。这一点亦加剧了《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所载朱熹序文作伪的可能。

家谱网的编修者对家谱网(中国家谱网)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江村洪氏》的编纂者为唐观察公洪经纶第三十一世孙洪昌,据家谱网(中国家谱网)记载:“洪昌生于康熙己巳年四月二十一日,太学生,考选州同知。”⑧ 洪昌在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凡例》中说到: “修葺此谱刊刻资费,皆愚一人独捐己橐,未曾派出锱铢,故于族人世系名表悉已具载。

而族内诗文除自录出赍到者,皆经付锓外,倘若有未见递至者,不克遍搜罗也。”⑨ 通过洪昌自己在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凡例》中的交代可以看出,《江村洪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当时他以一己之力所修纂,一切费用也是由自己承担。这一点在家谱网(中国家谱网)最后洪天彦所作 《跋》中也有体现,洪天彦说道: “余家谱网(中国家谱网)近百年未经修辑,迩者吾侄景文竭数载之精神,捐一己之囊橐,独力出而修之。”瑏瑠家谱网(中国家谱网)的修撰是一个十分费时费力的工程,孙兆秀在 《古筑孙氏家谱网(中国家谱网)·乾隆丁酉谱序》中就讲到: “甲午冬,自楚归里,适合族有修谱之议,日与族兄泮、弟学永、侄士璘、殿元诸人,参互考订,三立寒暑,访得抗公支裔。”瑏瑡 这里通过孙兆秀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在 “合族有修谱之议”的情况下,孙兆秀与族内亲人 “三立寒暑” 才得到孙抗支裔的情况,当时修谱之艰难展现无遗。洪昌以其一人之力、一己之财,修一族之谱,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但是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学识也是有限的,就像洪昌自己所说的那样:“倘若有未见递至者,不克遍搜罗也。”而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势必会造成家谱网(中国家谱网)在编修过程中出现讹误。

据以上种种情况来看,《江村洪氏》所载朱熹序文,无论是从序文的内容还是序文的落款来看,当为冒名伪托之作。

上文主要从谱序的内容和落款两个方面对 《江村洪氏》所载的朱熹序文进行考证,基本证实了该谱所载朱熹序文当为冒名伪托之作。但是,作为这样一个作伪的文本,它到底是何时形成的呢? 笔者发现在崇祯年间纂修的 《临溪吴氏族谱》所载 《吴氏族谱叙》有这样一句话:“予尝仰观乾象,俯察舆图,山必祖于昆仑之脉,千峰万 岫 其 支 也。”① 这 与 “予 尝 仰 观 乾象……俯察地理,昆维为华夷之镇,而五岳八表逶迤顾盼,譬犹祖之亲,而无有不本焉”有着同样的意义,其文字也是极其相似,只是内容有所延伸。而且,在 《宋氏宗谱》所载 《龙源宋氏后序》中,虽然其序文与所谓的 “朱熹序文”内容高度一致,但是其落款人却为宋朝立,落款时间为 “康熙三十二年”,而该谱也是康熙三十二年抄本,在以上雷同序文的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中,该谱是笔者所见修纂时间最早的。可以发现此时的落款人并非朱熹或其他历史名人,仅仅是 《宋氏宗谱》的传抄者。

而笔者所见的载有雷同序文的 《汪氏宗志》 《梅溪洪氏支谱》 《程氏重修族谱》《江村洪氏宗谱》《汪氏宗谱》以及 《灊阳程氏支谱》等谱的纂修都在《宋氏宗谱》之后,而在这些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中,这些雷同序文的作者就变成了朱熹和吕蒙正等人,其中又以朱熹为主。经过梳理发现,这些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的纂修都在清中后期。明清时期是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纂修的集大成时期,私家修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有明一代广修统宗之谱,入清以后,支谱的纂修日益兴起,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朱熹作序”的现象大量出现了。

这种 “朱熹作序”现象产生,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动因呢? 笔者认为,其影响因素无非有二: 一是家族的修谱者以 “朱熹序文”来提升自己的家族声望;二是后世对朱熹的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观点以及谱学思想的认同。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序文的来源有二。一是本族成员谱序,这一类的谱序主要是由本族成员书写,而这一类谱序又分为修谱者本人自序和家族内其他成员的谱序,此类谱序在徽州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中占主要部分。二是外姓谱序。外姓谱序主要是 “名公作者”,他们主要是拥有一定权势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

《江村洪氏家谱》所载朱熹序文考辨(十)

《江村洪氏》所载谱序完全符合这种情况,谱中既有洪昌本人的序文,也有外姓人汪应铨所作之序。洪昌将所谓的 “朱熹谱序”载入本支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主要是为了攀附权贵,从而达到提升家族地方声望的目的。

《江村洪氏》所载谱序完全符合这种情况,谱中既有洪昌本人的序文,也有外姓人汪应铨所作之序。洪昌将所谓的 “朱熹谱序”载入本支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主要是为了攀附权贵,从而达到提升家族地方声望的目的。除此之外,《江村洪氏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中也收录了赵鼎、陈康伯、叶向高以及田游等达官显贵所作谱序,这些都成了江村洪氏展现其家族地位和声望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编修过程中,追求名人作序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利用这种手段来提升家族地位和声望,这一现象在支谱纂修繁盛的清代则尤为盛行。而朱熹作为程朱理学的核心人物,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后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朱熹本人也积极参加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编修实践以及谱序的撰写③,正是在这些谱序中展现了他关于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编修的观点,所以后世修谱亦深受其影响,作为修谱盛地的徽州则更为突出。

《绩溪张氏宗谱》就谈道: “故先贤朱子作朱氏谱,不欲以附会者巫其先世,只断自茶园府君,始茶园者由苏迁婺,距朱子仅八世,以朱子之淹博,不能更而上者,贵传信也。”① 这是对朱熹不附会、贵传信的肯定。除此之外,在 《茗洲吴氏家典·李应乾序》最能体现朱熹在徽州的影响。李应乾在序中说道: “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待,而以邹鲁之风传之子若孙也。”② 正是由于朱熹在徽州的巨大影响,在家

谱编修过程中引用 “朱熹谱序”成为修谱者提升家族声望最优选项,从而也就出现了 “朱熹作序”现象。这可能就是清人黄宗羲发出 “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 郡县之志也,氏族之谱也”③ 这一感叹的原因。

《江村洪氏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中所载的朱熹序文与 “朱晦庵先生有云,五世不修谱者不孝”④ 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所谓的 “五世不修谱者不孝”不知出自哪位先哲之口,但是它们和 《江村洪氏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中所载的序文一样都归在朱熹名下。这是在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编修过程中对朱熹谱学思想的一种文化认同,是在传统中国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信以传信,疑似传疑”的编修原则影响下,形成的传统中国家谱网(修家谱,中国家谱网)文化中一种特有的现象。

(0)

相关推荐

  • 数百年疑窦,破于一旦

    数百年疑窦,破于一旦 --兼说枫桥宅埠陈.杨墅陈和泉溪陈 作者:弘虫  天平 自迁一公陈寿宅埠枫桥后,续修宗谱始终没有间断,现据宗谱记载列数如下: 宋淳祐十一年辛亥(1251),陈国(明二公). 明宣 ...

  • 应可军 | 正本清源修宗谱

    正本清源修宗谱 文/应可军 明代大儒方孝孺在<族谱序>一文写道:--姓者生也,共相生长.宗者总也,总统相连,族者聚也,非类不聚.各相尊荣,--谱者,谱也.谱载祖宗远近姓名,讳字年号.又云谱 ...

  • 金华黄氏始祖黄苾探析

    涵养德性    文行天下 金华黄氏始祖黄苾探析 黄会元 江夏黄氏中的黄苾,最初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做官,后来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黄氏族谱尊称他为按察公.后来,金陵一带战祸不断,黄苾带着家人迁 ...

  • 李旭丨朱熹修撰《仪礼经传通解》编年考辨

    朱熹修撰<仪礼经传通解>编年考辨∗ 李 旭 李旭,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礼经学.宋史.朱子学. 内容摘要:明清诸本<朱子年谱>载朱熹于庆元二年丙辰(1 ...

  • 朱熹联语考辨二则

    朱熹联语考辨二则 作者简介       刘锋,天津大学副教授.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楹联>杂志主编.       对联作品曾13次获中国楹联学会&q ...

  • 十大瓷厂567瓷,“厂瓷”的若干问题考辨

    厂瓷,也就是瓷器收藏圈的"厂货",它指的是上世纪十大瓷厂生产的瓷器.厂瓷的收藏,自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各大瓷厂的仿古瓷,流向了全世界,世界各地不乏收藏者. 最近几年,随着清三 ...

  • “燕亳”与“燕亳邦”考辨

    <文物春秋>2014年5期 西周时期,周人在谈到周朝的境域时说:"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左传>昭公九年).其中肃慎为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 ...

  • 台北国图馆藏《影北宋本伤寒论》作伪者考辨

    游文仁 苏奕彰 杨守敬 影北宋本伤寒论[摘要]<影北宋本伤寒论>是杨守敬出使日本所获得的一部手抄本.杨氏虽认为是影宋本,但已被确认是剪贴伪造的,有学者甚至认定是杨氏所伪造,并且推断了影抄本 ...

  • “实境山水画”与“实景山水画”考辨——有关中国古代山水画概念术语的思考

    "实境山水画"与"实景山水画"考辨--有关中国古代山水画概念术语的思考 文:杜娟 博士,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副主任.教授. [内容摘要]本文所提出的&q ...

  • 徐江伟:契丹王族来源地考辨

    契丹王族来源地考辨 [内容摘要]契丹辽国雄踞中国北方二百多年,一直被认为是土生土长的东胡系游牧民族所创建的,在族源上,从没有人提出过怀疑.但<辽史>记载的契丹语人名.物名.俗称等与蒙古语相 ...

  • “窜三苗于三危”考辨

    景生魁 一."三苗"是神农氏的后裔 传说中的神农氏,比黄帝轩辕氏早五百年.神农氏后裔分四支,就是所谓的"四岳"."四岳"是共工的重孙,他们和 ...

  • 龙伟业丨《九家集注杜诗》版本疑点考辨——兼论“聚珍本”说的产生背景

    <九家集注杜诗>版本疑点考辨 --兼论"聚珍本"说的产生背景 龙伟业 龙伟业,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杜诗学.唐宋文学. 内容摘要:<九家集注杜诗>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