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程砚秋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铁血老枪

独树一帜的“程腔”

程砚秋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1958年3月9日逝世。20世纪20年代,就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被称为京剧界的四大名旦。代表作有《红拂传》《窦娥冤》《文姬归汉》《荒山泪》《碧玉簪》《梅妃》《青霜剑》等。程砚秋对京剧艺术刻苦钻研,以唱功见长,表演时擅长用千变万化的水袖表达人物喜怒哀乐的感情。他独特的程腔,优美的身段,漂亮的水袖,堪称是京剧艺术的瑰宝。在他创造的几十个角色中,表演、扮相、念白、台风、表情、戏路等都与众不同,每出戏都有创新。他念白清楚、深沉典雅而又略带凄凉;他善演悲剧,能恰到好处地通过面部表情表达人物的抑郁、悲伤、烦闷、愤懑;他的表演是与观众心灵沟通的过程。

程砚秋早年拜荣蝶仙、王瑶卿为师,后又对梅兰芳执弟子礼,以基本功扎实见长。他曾到欧洲留学考察,巧妙地将西方戏剧的精华溶入到中国戏曲中,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受到京剧同行们的赞许。荀慧生先生就对程的艺术造诣非常钦佩,曾将长子荀令香送去学艺,程砚秋欣然应诺。以后程砚秋又应尚小云之邀,收其次子尚长麟为徒。

对于喜爱程派艺术的人来说,程砚秋永远是个遗憾:在“四大名旦”中,他年纪最小,演艺生涯开始得最晚,可他又是他们之中最早逝去的。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都有后人继承其事业,而程砚秋独树一帜幽咽婉转的“程腔”,却没有由其子女世袭下去。

程砚秋不仅戏唱得好,人品也极佳。人们喜爱程砚秋的艺术,也敬佩他的为人。不了解程砚秋的人,也就很难深入领略其艺术魅力。程砚秋在艺术和文化修养上有高深的造诣,在个人品德上也有很好的声誉,这与他人生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不无关系。他们就是恩人罗瘿公、夫人果素瑛。

瘿公栽培一举成名

程砚秋原名承麟,祖上本满洲官宦。其父世袭爵禄,他有三个哥哥,一家人其乐融融,过着无忧无虑优哉游哉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在承麟刚刚会喊“爸爸”的时候,父亲突然得了急病,没几天就谢世了。父亲去世后,两个哥哥仍在皇宫当差,母亲则带着年幼的三哥和小承麟靠着父亲留下的一些财产生活。头几年生活还勉强过得去,但渐渐便力不能支了,没有生活来源的母亲只能靠变卖家产维持生计。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搬到北京南城天桥一带的穷汉市。那是一个又小又破的大杂院,除了睡觉铺的席子和盖的破被以外,家里几乎什么东西都没有了。母亲帮助别人做些针线活儿,全家人勉强得以生存。

同院一个唱戏的叔叔见他们娘仨实在太苦了,就想帮帮他们。他见小承麟长相不错,就和程母商量,建议让孩子去学戏。

承麟被介绍到当时小有名气的刀马旦演员荣蝶仙那里,程家在契书上写明,学艺期间,生死不保,如半途停止,须向师傅交纳赎金。虽然写下的是8年学徒,但学成以后还要“自愿”为师傅服务一年。荣蝶仙性格暴躁,承麟刚去他家的时候,根本不能练功学戏,整天带小孩、干家务,像一个佣人。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去荣家看望儿子,见师傅根本就不提让儿子学戏的事儿,心里很是着急,于是又托人找荣蝶仙说情。终于,师傅开始让承麟学戏了,他初学武生,又学武旦和花衫。渐渐的,师傅发现承麟的嗓子不赖,认为他天生就是块唱戏的料,而且勤奋好学能吃苦,心中不禁窃喜,这以后可是棵摇钱树啊!于是,决定让承麟学唱青衣。

承麟学戏确实很用功。那年代学旦角,每天练功时脚上都要绑着木跷(踩跷是花旦和武旦演员必学的一门技巧)。除了学戏,承麟还要踩着跷给师傅干活,即使是睡觉,木跷也不能拿下来。虽是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但想到母亲的辛劳,懂事的承麟还是以坚强的毅力默默忍受着练功所带来的痛苦,他发誓,一定要学成!

承麟的童年和少年是在痛苦和残酷中度过的。他早年的艺名叫程菊农,后更名艳秋,号玉霜。从1932年起,又改名为砚秋。学戏期间,师傅常带他去唱堂会,这给他创造了向名家学习的好机会。他向陈啸云学青衣,又有花旦和武生的功底,11岁初次登台表演时,就以文武各功技压群芳,得到行家们的一片称赞,人们都说他的嗓子像陈德霖(近代京剧青衣兼刀马旦演员,为清“内廷供奉”)。他经常为孙菊仙等名角配戏,并受到他们的扶持。

正当他的表演引起人们关注、受到好评时,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他,嗓子开始倒仓,但他却不得不经常到戏园子唱戏,为师傅挣钱。此时,荣蝶仙又接到一个甜活,他接受了别人的包银,便不顾徒弟嗓子的痛苦,准备带着徒弟去上海戏园子唱戏。程砚秋非常痛苦,如此唱下去,自己嗓子不就完了吗?可要是不服从师傅的安排,就算是违约,要赔偿给师傅700块银元啊!

眼看这个有前途的少年就要毁于一旦,一些人很是着急。这时,著名诗人、戏曲作家罗瘿公对程砚秋的遭遇深感同情。罗瘿公早年曾就读于广雅书院,是康有为的弟子。他家学渊源,其父曾为前清翰林院编修,他本人则中光绪二十九年副贡。他听说荣蝶仙要强行带徒弟去上海唱戏,非常气愤。他爱才心切,为了替程砚秋赎身,一介书生的他,拉下脸来向银行借了700块钱,还清了荣蝶仙作为出师的赔偿,把程砚秋从荣蝶仙那里接了出来。为了让程砚秋安心调养练功,他特地重新租了房子,把程家从天桥的贫民窟中接了出来。

此后的3年时间里,罗瘿公给程砚秋规定了每天的功课:上午练声,请阎岚秋(著名的武旦兼刀马旦演员)教其刀马、打武把子,下午经常请乔蕙兰、谢昆泉、张云卿等名家教习昆曲,还请人教其绘画,一周观摩三次电影,并让名医指点他调理嗓子。不仅如此,罗瘿公亲自教程砚秋学习国文,一起吟咏诗词歌赋,指导书法,帮助他分析剧本,了解剧情,安排他向京剧名家王瑶卿先生学唱。后来,程砚秋又在罗瘿公的介绍下,正式拜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师。

在罗瘿公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下,程砚秋勤学苦练,不仅嗓子恢复了,在表演和文化修养方面进步得也很快。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仔细揣摩,反复思索,渐渐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演唱风格,这就是独特的“程腔”。他搭班与余叔岩、梅兰芳、高庆奎等名角合作演出,获得广泛赞誉。为使程砚秋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发展,演出上能有更大的自主性,罗瘿公又开始张罗着让他独立挑班,于是便成立了和声社。程砚秋排演的许多戏都是罗瘿公编剧,王瑶卿导演并设计唱腔。三人合作得天衣无缝,获得很大的成功。

旧社会许多演员在学戏时,大都吃了不少苦头,可一旦唱红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变着法教这些演员吃喝嫖赌,目的是从他们身上榨取钱财。部分演员也忘记当初学艺之苦,为寻找快活而走下坡路。程砚秋成名之后,这些不怀好意的人自然也不放过他,拉着他打麻将。一开始,程砚秋觉得好玩,消遣消遣。谁知玩着玩着就上瘾了,经常玩得昏天黑地,没完没了。

程砚秋虽已成名角,钱也挣得不少,可母亲却总是精打细算,攒钱为他置办戏箱行头。年轻的妻子平日里也总是省吃俭用,能不花的钱绝对不花。然而,这些苦心积攒下的钱,却被程砚秋在一次狂赌中全部输光了,足足有600块银元!

罗瘿公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他恨铁不成钢,无法接受程砚秋的堕落,下决心一定要挽救这个青年。他亲笔写信,让砚秋以自己的事业为重,痛改前非。看到恩师为自己的过错这样牵肠挂肚,程砚秋幡然悔悟,从此再也不去打牌赌博了。

如果说罗瘿公当初从荣蝶仙那里为程砚秋赎身是使其第一次脱离火坑的话,那么这是他第二次把这个前途无量的后生从火坑里解救出来。通过这件事,两个人的心拉得更近了。后来罗瘿公重病缠身,程砚秋经常日夜陪伴。罗瘿公于1924年9月23日去世,年仅44岁。这一年砚秋20岁,他满含悲痛地操持葬事,承担了葬礼的全部开销,把恩师厚葬于京郊。在以后的岁月里,程砚秋念念不忘罗瘿公的提携与栽培。

恩爱夫妻和睦家庭

罗瘿公在程砚秋变嗓调养之时,曾介绍他向梅兰芳学戏,程砚秋因此而经常去梅家。师母王明华对这个眉清目秀而又勤奋好学的少年很有好感,寻思着给他介绍对象,便想到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余素霞的女儿。余家也是梨园世家,素霞的爷爷余三胜是清末著名的须生,以嗓音醇厚唱腔优美而著称,他与程长庚、张二奎被称之为“京剧三鼎甲”和“老生三杰”,谭鑫培都曾拜其为师。素霞的父亲余紫云则是著名的旦角演员,清代著名画师沈容圃所绘《同光十三绝》中,就绘有余紫云在《彩楼配》中饰演王宝钏的画像。素霞的弟弟余叔岩也是著名的须生演员。程砚秋的这门亲事真让师母给说成了,程余两家十分高兴。然而余家的亲戚见二闺女和程砚秋订了婚,却不由得暗中担心:程家的日子过得如此紧巴,姑娘嫁过去不是遭罪嘛!他们劝素霞放弃这门亲事。

余素霞虽出身于梨园世家,但她识文断字,通情达理。作为母亲,她又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个殷实的人家,但她相信这个话语不多却为人厚道老实的青年人,她是可以将二闺女素瑛托付给他的。

1922年,对于程砚秋来说,是非同寻常的,罗瘿公第一次带他到大上海演出,一炮打响并获得好评。也就在这一年,他同果素瑛订了婚。从此,18岁的他独立挑班,开始了艺术上的追求与创新。以后,他以自己独特的演唱艺术征服了观众。在1927年举行的“首届京剧旦角名伶评选”中,他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一起被评选为“四大名旦”。有人甚至认为,以程砚秋为代表的程派唱腔,是京剧旦角演唱的最高水平。

程砚秋自从有了贤内助果素瑛,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潜心钻研京剧艺术。他排演了十几出新戏,每排一出新戏,就尝试着在里面增加新腔。他不断求索探新,终于成为著名的京剧艺术家。素瑛对京剧也是非常热爱并有很深的造诣,但结婚以后,为了丈夫的事业,她相夫教子,孝敬婆婆,全身心操持家务,使丈夫得以专心于京剧艺术。妻子的作法也深深感动着程砚秋。

程砚秋出名以后,其艺术魅力为许多有钱的太太小姐所倾慕,所以,每逢他唱完戏后,经常有一些女士在等他。她们到后台找他,不是请他吃饭就是要和他交朋友。更有甚者,一些有钱的女人为了要嫁给程砚秋,逢其演出,便包上等座位为其捧场。还有的托人送相片给程砚秋,代话说知道他已经结婚,自己心甘情愿做他的姨太太。对此,程砚秋淡然处之。程砚秋对妻子忠贞不移的态度,当时是有口皆碑。每逢遇到什么事情,他总喜欢和妻子商量。在外边碰上高兴或是烦心的事,回到家里总是向妻子倾诉。他在1944年7月1日的日记里,就有“与素瑛畅谈人生”的记载。他视她为知己,他评价妻子是一个有“正义品质”的妇女。

由于程砚秋幼时学戏受了许多苦,因此他们夫妇不愿意儿女们再学戏受苦。但他们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儿子们个个学有专长。

由于长期的辛苦劳累,刚过50岁的程砚秋便疾病缠身,但他把全部心思都用于工作,并不把疾病当回事。1958年初,程砚秋接到请他带京剧团访问欧洲几国的任务,立即着手筹备这项工作,紧张地为演员们说戏排戏。连续的工作加上身心劳累,使他终因心脏病突发而住进医院。果素瑛赶到医院,但程砚秋已经带着诸多遗憾,静静地走了。果素瑛万分悲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

果素瑛不光缅怀丈夫,同时也惦记着程派艺术。虽然四个儿女没有一个是搞戏曲工作的,但她仍希望程派艺术能够流传下去。为使程派艺术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为给从事程派表演和研究的人们留下宝贵的资料,果素瑛在程砚秋逝世后,数十年来一直整理并研究丈夫生前留下的资料,为整理编辑程砚秋文集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撰写了《追忆砚秋生平》一文。她曾对三儿子程永江说,你大哥是搞外文的,你二哥是搞机电的,整理你父亲的东西就靠你了。永江不负母亲的重托,为完成母亲未了的心愿,他在母亲数年积累的基础上,从事研究程砚秋的工作30余年。已经或将要出版的作品有:《程砚秋戏剧文集》《程砚秋日记集》《程砚秋剧本集》《程砚秋藏曲集》以及画册等等。

为了发扬抢救和保护程派表演艺术,永江曾经想把程砚秋弟子的表演录像保存。他把这个想法与程砚秋的大弟子赵荣琛商量,躺在医院的赵荣琛先生十分赞同,但他自己却已力不从心,不久便辞世。后永江又把这一想法对程砚秋的另一弟子王吟秋先生说起,他对王吟秋说,你可以不化装,我把您表演时的身段录下来就可以。可当两人愉快合作半个月后,王吟秋先生突然被歹徒杀害,这使永江非常难过。程永江打算进一步与程派传人合作,抢救程派表演艺术。 ( 作者|戴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