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上茗王剑平 | 被托付的御茶园白鸡冠

专题链接👇👇👇:

1.你以为白鸡冠是四大名丛里最好认的吗?

2.山场主人杨明 | 他是现存唯一公认的白鸡冠母树的管护人

3.山场主人余韵涵 | “肉桂小王子”家的“鸡肉”味儿

这一期的白鸡冠比较特别,它并非单纯山场主人的选送选手,而是在我们绞尽脑汁在找寻第七户白鸡冠的时候,御上茗王剑平及时的给我们递来了枕头。

▲御上茗王剑平

关联链接:

1. 牛帝和家内:撑住面子的茶和抚慰自己的茶

2.东家手作,“非卖品”的“逆行”之路

就像岩茶教室要凑齐七户正岩白鸡冠的使命一般,王剑平自己的品牌系列里也坚持每年有一组符合传统审美且产品完善的四大名丛,而且特别有仪式感的用一个木箱封装好,供一些老茶客收藏使用。

见我们聊起对于白鸡冠的贫瘠感到烦恼的时候,王剑平眼里突然有了光,“哎呀我的白鸡冠不知道合不合适,是御茶园里的白鸡冠,虽然那个山场不是我的,但是那个看管的老师现在把那些白鸡冠托付给我照顾,交给我制作,是茶科所早期版本的白鸡冠,虽然不多但真的还挺难得的,如果合适我的分享给你们!”

▲ 茶科所基地的白鸡冠

当然,事后当我们亲眼实地看完这片御茶园的白鸡冠再回想王剑平的这段介绍,绝对是被收敛了光芒后的低调,可当时他那简短的几句话已经把他眼里的光传染给了我们,毕竟几个关键词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比如“御茶园”、“茶科所”、“被托管”、“数量不多”……你想啊御上茗每年得做多少茶呀还专门愿意照顾起别人家的且称不上有量的名丛,绝对是宝贝错不了。

▲绝对是宝贝的白鸡冠

王剑平见我们对这款白鸡冠表现出的好奇,立马张罗牵线引荐我们拜访这些白鸡冠的亲爹,茶科所老员工李秀华。

▲左:武夷山茶科所退休员工李秀华

王剑平告诉我们,秀华叔原来是他父亲的同事,这么多年一直照顾着他也算是他做茶生涯的领路师傅,“见到他肯定有很多故事和品种可以挖掘。”

1.

御茶园宝贝白鸡冠的身世

正如王剑平说的,李秀华绝对是我们这次专题的意外惊喜。

李秀华这个名字,曾经在已故茶科所所长陈德华老先生的文章“德润大红袍,一叶凝芳华”里回忆过,当年他从省茶科所将大红袍茶苗带回武夷的时候,委托给武夷山茶科所工人李秀华同志种植、管护。

“李秀华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的人,所以我就悄悄拜托他,按我的规划,秘密地种在御茶园名丛标本园里”。没想到这次竟然真的有机会拜访这位陈老眼里工作认真负责的老茶人。

我和李秀华师傅约在茶科所见面。

武夷山茶科所前身是当代茶圣当时的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茶叶研究所。

现代历史上,这里绝对算的上是星光熠熠,吴觉农、张天福、庄晚芳、陈椽、王泽农、陈德华等一大批杰出茶人都在此工作过。这个研究所对武夷山茶产业的影响延续至今。

▲茶科所白鸡冠茶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武夷山有很多的茶厂不叫茶厂,都爱挂一个“XX岩茶研究所”的牌子。虽然现在的武夷山满地都是各种研究所,但是这个正牌的研究所现在在科研和学术带头方面的音量这几年却慢慢的听不到了,不得不说这也是武夷岩茶的一大憾事。

茶科所现有的基地在四曲边天游景区边上的御茶园内,御茶园内最著名的一处景点是御茶园内的“通仙井”,据说古代惊蛰时分,御茶园会举行喊山仪式,主祭人会带领大家一起喊“茶发芽”,通仙井里的水也会随着喊山声逐渐满上来。

▲御茶园通天井

现在围绕着通仙井的是茶科所的挂牌的种质保护基地。

这是茶科所已故所长陈德华老先生在1981年的时候组织修建的,占地5亩。据陈老论文《武夷名丛收集与整理情况》中记载,1982年茶科所这个品种基地建成的时候收集保护的名丛共有216株(丛)。

▲位于御茶园的种质保护区

陈老的文章中还记载了从1987年到1995年,茶科所连续组织对品种园内的名丛进行试制和评比,评选出了10余个品种较为优秀的品种,而白鸡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记载在连续八年的评比中,六次名列榜首的有“金锁匙”、“铁罗汉”、“白鸡冠”;五次名列第二的有“金观音”、“金凤凰”、“白丹”;四次名列第三的有“半天腰”;三次名列第四的有“石乳”、“北斗”、“丹凤”、“桂松”等等,可见白鸡冠确实对得起四大名丛的地位。

李秀华师傅对白鸡冠也有自己的偏好。他带着我从茶科所的茶地中穿过,经过一道简易的铁门,就到了李秀华师傅自己的茶园,和茶科所平整的科研型品种园不同,这是一块典型的狭长坑涧地貌。

他和我们介绍说,这片茶地才是御茶园的真正的老茶地,茶园里不仅有古老的石座茶园,也有石砌的台阶。

▲这片老茶地里还保留着原始的石梯

他说茶科所搬来的时候这片茶园荒废已久,80年代政府鼓励开山种茶,他才利用业余时间一点点的把这片老茶山开了出来。

▲李秀华白鸡冠茶地

这片茶园面积不大,但是管理的非常好,除了茶之外,还散养了几只家禽,在茶园的一个角落,我们还看到了李秀华师傅用奇曲茶树培育的盆景,用老君眉种成的小景观。

一个茶园被老师傅整的像个园林,可见李秀华师傅不仅仅只有认真负责,还有对茶对生活的热爱。

▲李秀华师傅业余时间种植的茶树盆景

李秀华师傅的自留地里最主要的品种有两个,一个是白鸡冠,一个是金钱,关于茶科所的白鸡冠,李秀华师傅和我们介绍,茶科所这个白鸡冠品系是从隐屏峰蝙蝠洞哪里引种的,当时那个地方还驻扎着部队,他的印象很深。

▲李秀华最早种植的一批白鸡冠

这些白鸡冠的树龄都是在80年代一开荒就种下去的,到现在也有40年了,茶树大了,人却老了,如今李秀华师傅腿脚不太灵便,这些茶主要就托付给值得信赖的王剑平。

2.

御茶园白鸡冠的“玩家”滋味

说起来王剑平也是多次以“岩茶玩家”的身份探索岩茶边界的方式跟我们分享了许多的干货,他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跟我们分享同一款原料分别制作成岩茶和白茶的玩家(关联链接:岩茶玩家王剑平 | 白岩前的白茶和岩茶)。

默默得瑟的告诉你们,那款白茶放到如今味道别提有多赞了。而说起这次白鸡冠的玩法,王剑平再次让我们开了眼界。

如果说御茶园白鸡冠是对传统名丛的尊敬,那么在工艺上他依然延续了“传统”该有的气质,可对于一个蠢蠢欲动且归来永远是少年的“玩家”而言,仅仅于此怎能善罢甘休。

都说白鸡冠是一款观赏茶,既然强调是用来“观赏”的,如何把观赏的阈值放到最大呢?

于是去年王剑平尝试把自己厂里品种园里种植的白鸡冠做了冬片,虽然手工完成一斤不到,但是鲜黄的叶片确实也美得惊艳。记得他在跟我们介绍这款“冬天里的白鸡冠”时笑得格外开心,好像在一份日复一日的工作里找到了玩具的孩童,品饮价值我们姑且不论,就观赏价值而言,仿佛是用美图秀秀在自拍的白鸡冠,格外诱人。

当然,这次白鸡冠集萃里王剑平跟大家分享的还是来自珍贵罕见的御茶园白鸡冠,也是御上茗四大名丛产品系列里唯一一次以单独露面的方式跟大家分享的名丛。

对于御上茗家的茶品,Y老师个人觉得最大的魅力是“平衡”,这个平衡涉及权衡的因素很多,有滋味本身香气和韵感之间的平衡,有市场喜爱里产品和大众口味的平衡,有风格导向上传统和市场之间的取舍。

最高级的是,还有岩茶气质和视觉审美上的平衡,这一点Y老师跟好多朋友私下的聊天里一致认可御上茗的超前领先。

这次分享的这款白鸡冠依然保持着这种“平衡”审美的绝对优势。

干茶是清晰的中足火功,因为原本这些名丛数量有限,所以条索的匀整度上没法像正常商品茶那般权衡。

第一水像是把甘蔗放入破壁机后纤维和糖分高度融合的黏稠感,二三水开始就是这些黏稠感渐渐退散开始呈现万物复苏,百花争鸣的活跃。

栀子的甜花香氤氲着水汽,如露珠轻沾的花瓣,娴静而优雅的气味,尤其在四五水之后,木质味的甜馨感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采桑子·塞上咏梅花》中写“非关癖爱轻摸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她用雪花的空灵来对比“人间富贵花”的富丽,而这泡茶鸡冠就是用木质感做为骨架,火点的熔合,撑起了这一道带有人间的烟火气息的“人间富贵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