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怀念胡同时,到底是在怀念什么?看旧照找答案

今天继续整理一些“不成熟”的胡同旧影,按序列算,该是“瞎拍”系列第5辑了。

熟悉的朋友知道我说“瞎拍”是啥意思,就是指十几年前,我刚开始拍胡同,摄影刚入门,相机也较差,技术不成熟,但正是这样看似“不讲究”的照片,随手记录的胡同生活,放在今天来看,却显得十分珍贵——并不是照片好,而是历史瞬间的定格是稀缺的

之前发这个系列时,很多网友跟贴评论,怀念老胡同,怀念老北京。其实,我今天提出一个问题:当今天我们怀念胡同时,到底是在怀念什么?

下面,我们边看胡同旧影,边来寻找答案。

东四三条的孩子

上图是2006年的东四三条,一场大雪过后,孩子们在小巷里玩雪。似乎美好的大雪总是在回忆之中。如今的大雪着实越来越少,即便下场大雪,也没了那种感觉。也不知原因是什么,除了年纪大了十几岁。

小时候下了这样的大雪,我记得要穿草鞋的,高高的木鞋跟,走起来似乎有点一瘸一拐的感觉,但它真的暖和。待雪过天晴,天气转暖,草鞋换成了正常的棉鞋,就突然感觉身轻如燕,可以满地撒欢儿了!

北新桥头条傍晚

上图是2006年的北新桥头条。远远望去,胡同里似乎笼罩在傍晚浪漫的光束中。其实,那是一家住户刚在街边生了煤炉,使小巷里一时布满了烟尘。恰巧一位老人路过,也正在吞云吐雾。好一派生活的场景。

头发胡同旧影

上图是2006年的头发胡同。头发胡同名不副实,乍看名字还以为是很窄的小胡同呢,其实不实。上图就是头发胡同63号院前的场景。这院落看起来是很棒的,此图我拍得歪歪扭扭,好不容易给扭正了给大家看。街巷里倒是很清静,也没汽车,现在的话也许早就成停车场了。

画面中有个卖杂货、也可能是修车的师傅,正从巷子里经过。以前时候,像这种可能是外地打工者的身影是胡同里最常见的,现在见的明显少了。

西兴隆街即景

上图是2006年的西兴隆街。当时胡同正在拆迁改造,尤显得破旧。有人正在路边吃小摊,两侧有很多小商店。记得当时还拍些了老宅子被拆的最后影像,抽空也整理一下。今天的西兴隆街还有,街面是宽了,但也就是一条交通要道而已。

东四八条街景

东四八条61号院内

上两张图也是2006年,都是东四八条(2006年那会,技术虽不咋样,但拍的还真多,自我表扬下哈)。那时候冬天真冷啊,看平房房檐上挂着一串冰凌,小时候好像还吃过这东西,现在肯定就觉得太脏了,也许旧时就是纯净的?对了,还有河面上有冰块,也会啃几口。

草厂五条

上图是2006年的草厂五条,一个回收废品者倚在电线杆上睡着了。胡同是废品回收的“宝库”,事实上在过去的短缺时代,每家每户都储藏着大量无用的“废品”,至今很多大杂院里依然如此。

草厂六条

上图是2006年的草厂六条北首,家长正教孩子骑车。很温馨的春天。

钟楼下的老人

上图是2005年的钟楼底下,两个老人正在门口聊天,十分惬意。这种灰墙红门,再加上文保牌匾和老人,这不就是“老北京”嘛。

我们整天说要恢复古都风貌,其实古都风貌原本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只是我们忽视了它,将它慢慢抹去。今天想起它的价值,又要恢复它,而恢复的手段却可能是拆迁或重建新的,导致这种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远。

或者说,古都风貌原本不是在我们生活之中,而应当这样表述:古都风貌原本就是我们的生活。

所以,当我们怀念胡同的时候,就是在怀念一种生活方式吧。

那种生活,也许一去不复返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