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检查方法,助力心血管病确诊,一文了解各种方法的区别与优势
(1)动态心电图:
最适于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人体心电图变化的检查方法,又称Holter监测心电图仪。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最适于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因此,对心慌心乱、胸闷心痛、头晕眼黑、不明原因晕倒的患者是明确原因的有用检测方法。
(2)心脏超声:
最适合查心肌梗死。心脏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对心脏结构的连续性、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室壁厚度、瓣膜的情况、运动情况及心功能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适合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及心脏功能的判定。特别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能了解梗死部位的心肌运动情况,对于心电图怀疑心肌梗死而病史又不明确的患者,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
(3)运动心电图:
可查劳力型心绞痛。运动心电图就是一边做运动,一边做心电图的一种检查。在心电图的监测下,让患者负荷不同程度的运动,来评估病患的功能状态及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和普通心电图相比,能让患者在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检查患者的心脏缺血储备能力,如出现症状,类似一种劳力型心绞痛发作,结合其他,可以对冠心病做出诊断,或判断冠脉狭窄的严重性及预后,也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最常用的运动心电图是运动平板实验。
(4)冠脉CT:
不能做冠脉造影就用它。冠脉CT属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实际上是通过多排螺旋CT(简称MDCT)对冠脉进行扫描,从而了解冠脉病变情况。目前临床上最先进的MDCT已经达到512排。此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许多患者因惧怕冠脉造影检查的不良反应而乐于接受此检查。冠脉CT最适合于不能做冠脉造影,临床上不倾向冠心病但又需要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也可对介入或搭桥术后疗效评估;与冠脉造影相比,冠脉CT对于冠脉斑块钙化程度、了解冠脉管壁及冠脉外情况、检查先天性冠脉发育异常等也有优势。
(5)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方法,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具体做法是,通过在桡动脉或大腿股动脉插入导管至冠状动脉口,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冠脉造影能显示所有较大冠脉的供血情况,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等,其结果可为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案的选择奠定科学依据,也可根据病变程度对预后做出判断,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对冠脉进行评价的一种可靠检查。
(6)心肌核素显像:
敏感性高、特异性差。通过静脉注射核素,根据心肌对核素的摄取,检测心肌冠脉血流灌注情况,了解心肌活力状态,诊断心肌缺血、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范围。不过这个检查存在着敏感性高、特异性差的问题,就是有问题的患者一个也跑不了,但也有一部分不是冠心病的人做出来也会有问题。
(7)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
适合冠脉介入性治疗。血管内超声成像通过血管内送入一超声探头,到达冠脉内部,对冠脉内部狭窄情况及管壁情况进行评价。和冠脉造影只能看到血管腔的大小相比,血管内超声成像能够更精确地显示冠脉内斑块的形态、组成特点及性质。通过对冠脉管腔最小直径、最大直径、管腔偏心指数、管腔横截面积、管腔面积狭窄指数的测量,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程度。在弥漫病变及不规则病变的诊断中较冠脉造影具明显的优势。
(8)血液检查:
发现心脏危险因素。对于冠心病患者或怀疑冠心病患者,常规进行血脂、血糖相关检查,作为一种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同时对于不同危险程度患者,指导血脂、血糖达标情况。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还应进行心肌标志物的检查,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及同工酶等,这些能反映心肌受损伤情况,对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有很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