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子为哄娃狠拽孔雀羽毛”,景区应该硬气起来
7月10日晚,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河北秦皇岛燕塞湖景区内,一个带着孩子的女游客在景区观赏孔雀时,硬拽了一根孔雀羽毛,对此该网友表示:“身为人母,不能这么教育孩子。”11日上午,该景区回复记者称,暂未发现孔雀受伤,保留对该游客的追诉权。(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这件事情披露上网后,许多网友都表示气愤,认为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家长这样做太过分。还有网友建议,应该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也把这位游客的头发薅点下来,让她尝尝滋味;还有人建议,景区应该设个黑名单制度,拉黑不文明游客,并且能全国联网。
女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应当指责,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景区的回复,却也让人心中疑惑。已经有视频证明孔雀被拔毛,但景区回复却是“未发现孔雀受伤”,对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游客也仅仅是“ 保留 追诉权”。后又有媒体称,该景区表示,就算发现,也只能制止无法处罚。
如果孔雀有嘴能说话,此时必当深感委屈。什么叫受伤?难道被拔成没毛孔雀才叫受伤?非得遍体鳞伤才叫受伤?相信景区应该也不是存心要委屈孔雀,毕竟,孔雀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也是景区的财产,财产受损谁都心疼。最主要的,大概还是不清楚此事到底该如何处置,既然如此,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保留对该游客的追诉权”表明一下态度而已。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景区完全可以硬气起来,可以更加有所作为。
《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早于2015年就开始施行,各地都相继跟进; 河北省 2016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河北省旅游条例》也在第四章第二十五条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旅游文明行为规范,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女游客拔孔雀毛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也是非常明确的“旅游不文明行为”。且2021年4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文明旅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该通知明确,要“努力破解游客不文明行为在记录采集、核查认定、信息共享、追责处罚、联合惩戒等方面的难题,发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威慑力,下大力纠治旅游不文明行为顽疾”。
破解难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首先还是景区的奋起作为。既然“女子为哄娃狠拽孔雀羽毛”已经成为微博热搜,景区就该顺势而为,该报警报警,该追究追究。如果只保留权利而不行使,那惩戒和警示作用就无法彰显,就还会有人觉得拔孔雀毛是小事一桩。
实际上,涉及文明素养从来就没有“小事”,也早有省市将一些看似“小事”的不文明行为纳入了“不文明行为记录”。比如,2020年7月,一游客擅自采摘南京玄武湖景区一株 并蒂莲 ,被纳入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2020年9月,一游客因在 北京动物园 非投喂区投喂动物,被列入北京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因此,对于拔孔雀毛这种不文明行为,景区还是要硬气起来,积极作为。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用法律来助推社会风气。网友对此事的评论和呼声虽然让人心中宽慰——对不文明行为的“人人喊打”说明我们的文明之风正越吹越盛,美好的未来更可期待。但是,文明旅游不仅仅需要自律,更需要他律。要想让那些纵情和任性的旅客长记性,就需要让法律法规长出牙齿。只有法律威力彰显,“文明旅游”才会深入人心,才会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