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归晋:晋国的强大和蜀吴两国衰落的原因,根源来自于内部

引言

晋国最终结束了三国鼎立的时代,这表现出了古代中国合合分分的特点,从东汉末年到晋国统一,既有分裂也有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虽然如此,但是后世历史学家对三国归于晋仍然议论纷纷,例如为何是晋国最终实现了统一,而不是蜀国?三国归晋究竟说明了什么?

司马炎建立西晋,魏国最后一位君主曹奂称臣

晋国之所以能够现实统一,主要有内因和外因,其中最根本的是内因。而导致蜀吴两国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内因导致的。胜者壮大、败者衰落的原因也都让后人感概万千,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各国内部都有善谋之士,也有能征善战的武将,但是双方的下场却如此不同,这不得不令后人反思,也成为后世历代帝王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

一、晋国强大

晋国的强大实则来自于魏国和司马氏的强大。晋国的开国者是司马炎,当他从父亲手上接任之前,实际上当时魏国的国力已经非常强大了,所以研究晋国的强大,实际上也就是研究魏国的强大。魏国的强大主要原因来自于内因。首先是政治清明,重用贤才、改善制度,贤才的录取从来不看重贤才的出身地位,而以才华衡量取之。在制度方面,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其次是文化上丰富开明,魏国政府多次举行文化座谈会,邀请天下贤士进行辩论,贤士一旦受到录用,那么就会享受高待遇。最后是国土面积广大,经济交流频繁,在三国之中,魏国占了三分之二,人口占了五分之三,重视经济发展,减轻百姓负担,重视商品经济,例如蜀绣在魏国有很高的销量。

魏国统治者招纳贤才

晋国的强大还来自于统治者的清明政治,从曹操到曹芳,从司马懿到司马昭,魏国政权的领导者多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们既一脉相承的遵守了清明政治的原则,也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的摸索进步,带领魏国一步步走向强大。并且这些政治家野心勃勃,都想吞并蜀吴两国,都想实现统一大业,这个目标更加激励他们兢兢业业、努力为政。

司马奕画像 '>

二、蜀吴两国的衰落

蜀国的衰落主要来自于蜀国领导者的荒淫无度,其实自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的发展就开始呈现断崖式的衰落。蜀国内部的动乱不堪,前有蜀相费祎被魏国降将除掉,后有黄皓等宦官弄权,致使蜀国政治局面混乱不堪。作为蜀国第一把手,刘禅不仅不将恢复汉室作为己任,甚至忘记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叮嘱,亲近小人。刘禅本人也不思进取,只知玩乐,甚至到了魏国做降臣之后,面对司马昭的羞辱,竟然说出了乐不思蜀的荒唐之言。

魏国邓艾率大军攻克成都,致使刘禅投降

《三国志》记载:'君子恶居下流。'

吴国的衰落主要来自于内部,尤其是孙浩掌权之后,一开始还恪尽职守,但是很快他就露出了残暴的本性,致使吴国内乱不断。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吴王更迭频繁。上层的斗争对下层产生了严重影响,吴国内部的经济很快遭受重创,百姓流离失所,有的甚至逃到了吴国。吴国内耗极大,阻碍了吴国经济、政治、社会的正常发展。吴国内乱正是魏国进攻的最好时机,最终魏国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消灭了吴国。

吴王孙皓被抓

结语

从晋国的统一上看,晋国之所以强大并且实现统一,蜀吴两国之所以衰落并且走向灭亡,主要原因是内部。内因决定自身的发展,外因则是内因谋求发展的途径,两者之中内因是根本,外因是辅助。在三国之中,当发生了一强两弱的时候,常常弱者会联合起来,这本是诸葛亮等人的合并计划,但是当促成合并的人相继离世之时,蜀吴两国内部的统治阶层很难有类似于诸葛亮的才能,既不能将蜀吴两国联合,更不能解决蜀吴两国内部矛盾。由此可见,三国归晋实际上也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统治阶层的人才竞争。魏国的强大在于统治阶层善于识时务,维持和改革较为有效的制度模式。而蜀吴两国的统治阶层要么昏庸无度,要么更迭频繁朝局动荡。因此难以巩固和壮大前人创下的基业。

参考文献:

《三国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