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西元村记事】孩子,草不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而是从树上”结“出来的......

两头

风者,风物也。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

孩子,草不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而是从树上“”结“出来的......

文:赵鹏飞

在县城长大的女儿,几乎没有怎么回过老家。当然,也就很少到农田参加劳动。可以说等于零。

记得她三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带着女儿到田野里去玩儿,恰是三月,麦苗已经返青、拔节,足有半尺长,可谓长势良好。看见满地绿油油的麦苗,女儿惊讶地问:爸爸,怎么这么多“韭菜”啊?咱们割上一把,回家让妈妈“包饺子”吃多好呀!

女儿第一次将“麦苗”认成了“韭菜",让我啼笑皆非。

这绝非杜撰。

这个笑话让我沉默了许久。是的,农村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对事物特别是农作物的认识,远远不如乡下的孩子。这绝非危言耸听。

小时候就听到城里的孩子把”麦苗当成韭菜“的故事,听起来像笑话,但是,这事情若干年后竟然发生在自己的孩子的身上,并且亲自出自她的口中,这让我感到一丝丝的恐慌。

温室里长大的花儿,经受不起风雨的摧折。

这是严肃的现实,也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情。

因此,为了增加孩子的课外知识,在春天的时候,我经常带孩子到野地里,让她辨认些花花草草,什么蒲公英啊,马齿笕呀,芨芨草呀......孩子辨的认真,我把这些草拔下来,也讲解的认真。

有一次,我问了女儿一个问题:你知道草是从什么地方长出来吗?

女儿笑着回答:爸爸,你提的问题多无知呀,草难道不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吗?

我说,不全是。有些草,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女儿听了一脸茫然.的茫然与困惑.....

(三月的麦苗,女儿说:这是韭菜!)

1

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父亲在南厢房和正房的间隔区搭建了四层兔窝,由于间隔区的地方狭小,不到一米长,这四层的兔子窝也就能够喂养八只左右。一层喂养两只。

在冬天,这四层的兔子吃些胡萝卜、白菜帮子、玉米糊糊之类的....... 勉强能够喂养它们。当然,在冬天,兔子饲料不好找,喂养这些兔子,目地是在明年开春的时候能够让它们繁殖小兔子......

所以,每到春天的时候,我家的南厢房里就有了一大群小兔子:有白兔子、黄兔子、黑兔子......二十多只,二十多张嘴巴呀.......在南厢房里的地上恣意地奔跑,相互地追逐........

春天,田野里的小草长势不足,也不够采摘。兔子吃的榆树叶子也不多见,家里的胡萝卜、白菜棒子之类的食物也不够这些兔子们每日张开的大嘴巴........哎!填不饱的无底洞啊,就像我饥饿的胃口,总感觉到饿......

父亲说:你和志中、细喊、海良他们一起到村”河“北的小树林里去”搬兔草“吧!

那一年,我十二岁,身体纤细,矮小,体弱..........

父亲说的”兔草“,指的是杨树上的”叶子“。

(当年的杨树林.....现在几乎找不见当年的树木了。簇新的叶子,带给我深深的回忆......)

2

父亲说的”河(活)北“的小树林,就是指的三里之外的孙庄大桥下面的杨树林,郁郁葱葱的,大约数百亩,那时隶属孙庄村的”林场“。

由于个子矮小,爬不上树,父亲为了让我省些力气,做了一个长长的细细的树干,大约3米长,它的形状相当于现在时常看到的”钓鱼竿“。不过,它的顶端要比鱼竿的顶端粗,要正好能够楔进去一个”镰刀“头。

这个”割草“的工具,被我形象地比喻成”搬草杆“,却有好故事在里面。

接着往下讲:就这样,每天放学之后,我的手里就握着这个长约3米的“搬草杆”,腰里掖着一条细细的缰绳,和志中、细喊、月华等一群孩子们一起,结对成群地到河的对岸,也就是孙庄大桥下面去“搬兔草”了。

需要穿越村里的小河。那时的小桥是不常有的,几乎是一年一搭建,由于夏季的雨水多,河里洪水一暴涨,就会将小桥冲垮....直到第二年的夏天再搭建,时间久了,好事儿的村民也 就无心再搭建了.......

这时候去”搬草“,需要穿过整个村庄,来到小河边,脱下裤子,一手举着用缰绳捆绑好的裤子和鞋子,一手举着”搬草杆“,一步一步地趟过刺骨深的河水,往往还需要注意脚底下的石头,否则的话,会滑倒在河里,当时的河水不太深,大约1米深左右,这个路段的水深往往低于1米,所以不会存在危险。过了河对岸,还要穿上裤子和鞋子,手里再拿上”搬草杆“和缰绳,然后步行400多米,正好抵达南跃渠的泄洪闸处,然后顺着渠埂沿儿向北的树林的方向走.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悄悄地来到杨树林里,悄悄滴将“搬草杆”举起来,用它顶部的“镰刀”一下一下地从杨树上“搬下来”这一枝枝茂盛的杨树枝叶子,一棵树不够兔子吃,需要搬两棵树,最多的时候搬三棵树的杨树枝叶子......大约得半点钟到四十分的时间,差不多就“搬”够了,然后,用手将落在地上的这些杨树枝叶子一一捡拾起来,按照头尾顺序整理好,并用缰绳将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抗在肩膀上,手里握着足足有三、四斤重的“搬草杆”,汗流浃背地将这些“兔草”抗回家。

只要一回到家,兔子们就高兴了。往南厢房里一扔这些“兔草”,听到的是兔子们窸窸窣窣的迫不及待的吃草声........这个时候,父亲似乎比兔子们更高兴。他感觉自己的小儿子长大了,能当一个小劳力用了,不吃白饭了......

这时候,我自然依旧是汗流浃背,肩膀上是深深的勒痕和红红的勒印子......湿了的旧衣服,早就脱下来......和我一样,像一幅泄了气的皮囊......当然,我的母亲,一个善良的不识字的普通农家妇女,她知道心疼我,会安慰我,及时地给我递过来一碗水喝......

(30多年前的南跃渠,我就是沿着这样的布满杂草的渠边路,扛着一大捆杨树叶子回家的,那年我12岁。)

3

村子里来“搬兔草”的伙伴越来越多了。比我和志中、细喊们年龄大的随树、月华们也来了。

月华身强力壮,年龄比我大,他根本不用我那样长的”搬草杆“。他用的是短把的镰刀,也就是割麦子的那种镰刀。他直接将镰刀掖在裤腰上,一爬一爬,像猴子上树一样,迅速就上到了叶子稠密的树干中间,然后腿部骑在树干的中间,好找到立足点,再用镰刀用力往下砍那些“杨树叶”,不一会儿,杨树的枝子就落满了一地。这个时候,他利索地爬下树,把散落在地上的杨树枝用绳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然后用力往肩膀上一抗,就匆匆地回家了。完全不顾我和志中们,还在举着长把的”搬草杆“,一招一式地费力地”够“也就是”割“着杨树叶子。在我和志中、细喊的眼中,月华是这群割杨树叶子的”群头“,由于他力气大,看好的枝叶茂盛的杨树,他得抢先上,同时警告别人,不要和他抢”山头“。仿佛那颗树就是他家的,那颗树上的杨树叶子就是为他家生长的。

是的,由于村里来割杨树叶子的伙伴越来越多,资源是有限的,近处的杨树叶子被”割“完了,我们只好往林子的深处走去。看看那棵杨树的叶子茂盛,那棵就是我们”宰割“的对象。

但是,我们不是天天都能够顺利地”收割“到杨树叶子的。那时候的树林属于集体产业。当时属于孙庄村的林业地。有专门的看林人。我记得他的名字叫高起,一个满脸横肉、方脸、结实的中老年人,是个老光棍儿。常年在这里护林,现在回想起来也就五六十岁的样子。我见到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那天,我们几个伙伴一放学就来到了杨树林里砍叶子,当然,我还是带着我的长把的”搬草杆“。当时,记得身强力壮的月华已经刚刚爬上一棵枝叶茂盛的杨树,正在一下一下往下砍,忽然听到一声大骂声:兔崽子们,你们谁也别跑!

这声音从茂密的杨树林中传了过来,加上暮色来临,昏暗的树林里传出这样一种声音,不亚于跑出一头”豹子“来!这高调儿门的吆喝声着实让我们这些小”盗贼们“吓了一跳!只见月华从3米高的杨树上直接就跳了下来,匆匆就跑了.......我说的是实话,那时由于我们的年龄小,从3米高的杨树上掉下来,月华似乎没受到什么伤,这是事后才知道的。我们离月华远一些,只看见树林中窜出来一个彪形大汉,挥舞着手里的家伙,超我们追了过来......我胆子小,紧张.....第一次被人追着跑......全然不顾地上的”搬草杆“和缰绳.......一口气沿着树林朝着家乡小木桥的方向拼命地奔跑着.........

那天,粗声喘气地回到家里,就连过河时也忘记了脱鞋,更谈不上脱掉裤子了,连裤子也湿透了....一身冰凉地回到家,结结巴巴地向父亲说了此事:绳子没有了,”搬草杆“也没有了.......一边说着,一边说起凶神恶煞的护林人追赶我们的情景,一边直抹着眼泪.......说起了月华从树上跳了下来......还哭泣着说......想不起说什么话来了。反正是反抗的意思,不想再去”搬兔草“了。

父亲此刻不吱声了。只是默默地点起了一颗旱烟......母亲走过来一边安慰我,一边跟父亲说:偷砍树枝是违法的,要不,把家里的兔子卖了吧,别让孩子去冒这份险了......

(故乡的桥,30多年前,搭建故乡小木桥的地方,一遇到夏天的洪水时,小木桥就会被冲断,我们赤着脚趟过小河来到杨树林里砍杨树叶子.......)

4

那晚,我没听见兔子们咀嚼杨树叶子的窸窣声.......我知道,我陪着日久生情的兔子们一起挨了饿......母亲端上的饭来,我一口都没吃。

第二天,母亲一大早就给我煮了一碗面条让我吃。

母亲看着我鼻子上刚好一点的伤疤,心疼了好久。那伤疤,是出这次事故的前一天,由于天黑,志中用他的长杆子”搬草杆“和细喊抬着杨树叶子过河时,当然,他们在过河前事先将”搬草杆”从两捆成捆的杨树叶子中间直接穿了过来,一头露出足够长的杆子,一头露出了楔有镰刀的杆头,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省些力气。然后他俩一起抬着“草捆子”过河.....也就是涂着省些力气。我跟在他们的后面,由于天黑,他们的长杆子镰刀在我的脸前面晃动着......我背着30来斤的杨树叶子跟在他们后面过河,由于天黑,压在肩膀上的成捆的杨树枝的叶子正好挡住了我的视线,隐隐约约感到眼前有他们的镰刀头在晃动......一躲二躲没躲过去,细长的镰刀顺着我的脸颊就划了过来,正好划在了鼻梁骨的右旁......幸亏我躲闪的快,要不,鼻子就没有了......到现在,我的鼻梁骨的右下侧,还隐隐地看到当年镰刀的划痕......

当我指着我的鼻子给女儿看这道伤疤时......我看见了她红肿的眼睛里,浸满了一丝水雾.......

后来,家里把兔子卖了。卖掉的兔子,换成了我的学费。

记得卖掉兔子的那天,母亲特意吵了一个蒜薹炒鸡蛋,焦黄的鸡蛋、香碰碰的蒜薹......我吃着世界上最香最好吃的炒菜,那种幸福味蕾在全身传递着,香香的味道至今还回味不已!

我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样的待遇,算是母亲对我最高的奖赏!

如今。志中好像到了市里去发展了,细喊开起了饭店、月华一直没有什么消息..........我们相聚很少。但当年在一起”搬兔草“的往事,却历历在目......

所以,我把当年”搬兔草“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并告诉她:草不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而是从树上”结“出来的!

这个比喻,好像不牵强吧?

【朝花夕拾】之一

2020年5月2日于芳菲居

(注:文中的小伙伴多是小时候的乳名,读者对号入座的话,也无所谓呀!)

(故乡九莲洞前的鸟巢,也在默默谛听我讲述儿时的故事.......)

(站在孙庄大桥下面的我)

作者简介:

赵鹏飞,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井陉人。200余件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星星》、《诗选刊》、《北京文学》、《中国诗歌》等刊物。《苍岩风》公众号主编,业余码字,写诗歌、写散文、写赏析美文等,纯粹的自娱自乐。

(0)

相关推荐

  • 地铁+徒步+小黄车

    一个城市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会让人有无力感.不仅是说从城市的一个区前往另一个区的耗时漫长,更是说从市区到郊区,从城里到城外的殊为不易.被鳞次栉比的建筑密集连接成的城市封闭着的环境里,人们失去了自然,失去 ...

  • 小说||小蒜儿(二)

    小蒜儿(二) 今天,他吃完早饭,把嘴儿一抹又要往外跑,妈妈说:"站住,作业写完了吗?""写完了.""一天到晚就知道往外疯跑,都玩儿野了.放假十来天了, ...

  • 外星人:“将雨辞!”

    - 一场秋雨一场凉 一想到雨 我就,浑身颤栗 虽然雨还没有落 下来 虽然只是 呜呜地,刮着风 - 树欲静而风不止 杨树也想消停一会儿吧 可是它做不到 做为一朵云 就得随风飘荡 做为一棵树 就得,随风摇 ...

  • 我想看见这世上所有的黄

    外面的树木开始掉叶子的时候,家里的花儿们也开始叶子变黄.前几天那盆蕨的叶子还茂密翠绿,这几日就有数十片短叶子萎谢,用手轻轻一碰,就落了一桌案.我捡去这些黄叶子丢到垃圾桶里,转过身就看见窗外的杨树叶子也 ...

  • 摄影:兔子草花

    摄影师:潘长宏 2021年10月18日 兔子草为玄参科植物,又名芒种草.水菠菜.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用于咽喉肿痛,肺结核咯血,风湿疼痛,月经不调,血小板减性紫癜,跌打损伤.外用治骨折.痈疖黄疸,阴肿 ...

  • 四年级小学生一篇散文佳作欣赏(附点评)

    <春天里> 四年级  郭芳语 春天里,一年四季里我最喜欢的季节就要数春季了.因为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一年的开始. 由于春天已经过了一半,所以,杨树和柳树的叶子都长大了.我最喜欢杨 ...

  • 【朝花夕拾·西元村记事】难忘70年代,那些沿街卖唱的盲艺人

    点击上方关注<苍岩风>! 风者,风物也!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 (沿街卖唱的老艺人  网络图片) [朝花夕拾] 那些沿街卖唱的盲艺人 文:赵鹏飞 记忆中,我家住的那条街巷叫"老母阁 ...

  • 【朝花夕拾·西元村记事】残疾人:“志学舅”的故事......

    风者,风物也!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也 (图片来自网络) 童年故事 我的回忆 编者按: 今天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想起了童年时代我母亲的"娘家人"--残疾人&quo ...

  • 【朝花夕拾.西元村记事】“翻”红薯:风吹童年 日子也咸......

    风吹童年,日子也咸........    故乡的鸟巢,永远的乡愁       "翻红薯"           文:赵鹏飞 网络图片 01 龙岸坡是一块分水宝地.我父母的坟茔就葬在了 ...

  • 【朝花夕拾·西元村记事】童年的游戏 :滚铁环

    风吹童年,日子也甜...... 编者按: 马上就要"六一儿童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特推出一篇回忆儿时的文章:<滚铁环>,以飨读者. 难忘童年的游戏:滚铁环 文:赵 ...

  • 【朝花夕拾·西元村记事】麦地中的母亲,披着金黄的袈裟

    风者,风物长宜放眼量也! [朝花夕拾]    麦地中的母亲,披着金黄的袈裟         文:赵鹏飞  1 总感觉麦穗离太阳最近.而麦穗的麦芒,是太阳之手的射出来的另外一种光芒. 五月里的麦田,一片 ...

  • 【朝花夕拾·西元村记事】童年的蛙事

    风者:风物长宜放眼量也! 童年的蛙事 文:赵鹏飞 1 坦率地讲: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从来没有听过大人们给我讲述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耳边倒是有一首歌谣至今记忆犹新: 一二三四五,今天水磨堵 瞎子去赶集, ...

  • 西游记事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 ...

  • 【我的乡情3】张西祥:回到草中间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回到草中间 张西祥 明知故乡没有亲人了,临近村头时,依然心鼓如潮.高低错落的草屋不见了,进村的草路也无法寻觅,都变成棱角分明的水泥胎骨.当初我就是沿着那条草走出村口,走进大学, ...

  • 惠風詩詞 | 戊戌新年揭西東園吟草

    丁酉歲杪,小兒寄住外家.戊戌元日,余攜內子亦往揭西縣東園鎮赤巖村作客.及初六,余因事孤身先回.前後六日,粗得五七言諸體若干,今輯成小集,懇望諸位師友,不吝賜教. 歸岫齋主人 戊戌人日前夕於深圳公明 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