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华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慢性腹泻证治举要

一 宜燥湿不宜利湿

泻多由于湿。《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因此利水渗湿,分清别浊历来是治疗泄泻的主要法则之一。如丹溪曾云:“泻多由于湿,惟分利为上策。”景岳说:“治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李中梓则以淡渗利水为治泻九法之首位。然而先生认为急性腹泻或慢性腹泻均宜燥湿而不宜利湿。盖因津液具有载气、化血、濡润全身之功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临床上常可见气随津脱,津竭气亡之现象,故仲景对汗、吐、下法的应用十分慎重,后世医家亦有“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缕生机”之说。小便乃由津液所化,慢性腹泻丧失津液已多,再利小便势必导致其津液愈枯而使病情更趋严重复杂。慢性泄泻之湿,乃是脾虚失运所致,唯有健脾燥湿才是治病之根源,利小便实有犯“虚虚”之误。《杂病源流犀烛》曰:“脾强无湿”,故先生主张运用川朴、苍术、白术、砂仁或黄连等健脾燥湿药,从根本上杜绝其生湿之源。从现代药理研究可知,此类药物均有控制肠道病菌的作用,故适用于慢性腹泻的治疗常取得较好的疗效。如一患者泄泻三个月,多则日行七八次,少则二三次,便有异味,口苦苔黄而腻,显系中焦湿热,先生运用黄芩、黄连苦寒燥湿,枳实、木香消导积滞,甘草、芍药甘酸化阴以缓急,药仅六味,连服用3剂,泄泻即缓,后用六君子之类调理而愈。

二、温清酸涩寒热并用

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先生常温清酸涩并用,正气、邪气、病因、症状综合调节治理,以截断扭转病势,使病情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温,即用温阳益气药以扶正固本。先生认为,慢性腹泻久久不愈,并不是邪热之盛,而是正气不足所致。《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于。”正气充沛旺盛,即使感受病邪亦往往一药而愈而少有后患,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则病邪留滞,迁延缠绵,遂成慢性之疾。因此温阳、益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是驱逐病邪的先决条件。先生在临床上温阳多用附子、肉挂、干姜、补骨脂等,益气主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其中黄芪、附子二味先生尤为推祟。黄芪补中益气,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别录》谓其主“藏风邪气……主腹痛泄痢”。故在临床上常重用黄芪以扶正驱邪,一般常用量为30克。附子能振奋机能之衰减,振奋全身细胞之活力。虞传云:“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人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温热药达下焦,以驱除在里之寒湿。”运用临床常有力起沉痼之功。

清,即清热解毒以消除滞留肠道的湿热邪毒病邪。湿热邪毒常为慢性腹泻的致病原之一,湿性粘滞缠绵,与热相结,壅滞肠道,致肠道气机堵塞,传导失司,或伤及血络而致气血失调。因此消除湿热之邪是为治病求本之道,先生常用地锦草、蚂蚁草、鸡骨草、铁苋菜、秦皮等清热解毒药,临证取用,以清除湿热邪毒,达到清肠和络之功效。现代药理分析表明,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大肠杆菌的作用,部分药物如白头翁、铁齿苋菜等还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故为治疗慢性腹泻不可缺少的一环。

酸敛收涩,历来医家往往视作畏途,因而用之颇慎,如丹溪所曰:“世俗利用涩药治泻……为祸不少。”李用粹则认为:“兜涩不可太早,恐留滞余邪。先生认为,酸敛收涩有截断病势发展之功,关键在于如何选药。慢性腹泻为正虚邪恋之证,正虚为邪恋之基础,正气愈虚,邪气愈恋,遂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正气衰竭则危象生焉。因此,在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同时,适当加以酸敛收涩之药,不仅能收敛耗散之正气,亦能截断邪势之发展,更有利于扭转病情恶性循环之局面。先生常喜用乌梅、石榴皮、五味子等药,因这些药物具有收敛正气及驱除邪毒双重作用,如乌梅据现代药理分析对痢疾杆菌及肠致病菌都有抑制抗菌作用,诃子对4—5种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抗菌作用,但并不是所有收涩作用的药物均可选用,有些酸涩药如婴粟壳之类,先生认为不宜使用或多用。由于正确地把握住正气、邪毒、虚实之关系,施以温清酸涩等多头并进,各施其职,标本兼顾,因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治一男性患者,23岁,由菌痢引起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五年迁延末愈,面色光白,形体赢瘦,畏寒肢冷,腹痛下利,一日数行,舌淡苔白润,脉来沉细无力,曾用消炎药末见效。先生用附子、肉蔻,振奋阳气,铁苋菜、鸡骨草、胡黄连清热解毒,诃子酸敛收涩,五剂药后,霍然而愈。

三、用药点滴经验

先生在临床上见到慢性泄泻,以脾肾阳虚,肝横犯脾,脾胃虚弱为常见;亦有湿热滞留者,大便中带有脓血样分泌物。前人说:“暴泻属实,久泻属虚。”此语不切,因暴泻必有虚证,久泻也有夹实。应该说“暴泻多实,久泻多虚”。对脾胃虚弱者,常用益气健脾药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陈皮、砂仁、肉豆蔻等,对脾肾阳虚和肾阳虚者,都用壮火温脾药如益智仁、补骨脂、诃子、附子、肉佳、干姜、良姜、砂仁、肉豆蔻、木香之类。婴粟壳,并不常用,因为用久了会成瘾。对于肝气横逆犯脾胃者,常用平肝和脾药,如白芍、金铃子、木瓜、山药、党参、茯苓、枳壳、柴胡等;有湿热的加入清热燥湿药。

无论急性、慢性泄泻都不用利湿药,常用燥湿药。前人说湿多成五泻,所以后人一般沿用利湿,以为得湿可使小肠分清理油,大便得以干燥。先生认为泄泻丧失津液已多,不宜再用利尿,尤其是小儿。

对慢性热性泄泻,先生也不主张纯用清热解毒药,而常用扶正药加入清热解毒药。因为慢性热性泄泻久久不愈是人体本身的正虚,不是病邪的势盛。扶正药可以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

对于因食物、冷热及水土不服等所致的慢性泄泻,常用芍药甘草场,方中芍药可用24—30克,该方有调和营卫、纠正过敏、缓解泄泻、止痛之功。

对大便带血的慢性泄泻,常用羊蹄草、黄柏,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古人认为酸涩药不宜早用,否则邪滞不去。但医者应注意,如病人泻下次数太多或太久,必要时当然可以用。如诃子、石榴皮、乌梅、金樱子之类,可酌情在各种类型的方药中加入。此外,部分酸涩药还有清热解毒作用,如地锦草、蚂蚁草之类。

四、经验方

益气止泻汤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制附子9克,乌梅10克,诃子10克,木香10克,川连3克,地锦草15克,马齿苋15克。

功能:益气温肾,清热燥湿,扶正固涩。。

主治:久泻腹痛,便形不实或抉粘冻(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方解:本方治疗脾肾阳虚、湿热逗留的久泻。方用党参、黄芪补中益气,《本草正义》说党参“力能补脾养胃……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医学启源》说黄芪“善治脾胃虚弱”,《别录》说治“腹痛泄痢”,更有扶正祛邪的作用。《本草汇言》谓“驱风运毒”,对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下利尤为相宜。叶天士说“久泻无有不伤”,《本草备要》谓附子“补肾命火”,虞传谓“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温热药达下焦,以驱散在里之寒湿”。先生认为能振奋机能之衰减,振奋全身细胞之活力,以推动脾胃局部的运化功能。刘完素说“黄连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为“治痢之最”。《生草药性备要》云马齿苋:“治红痢症,清热毒”,孟洗谓“治府痢”。《本草汇言》谓地锦草“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本草新编》云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本草求真》言:“酸涩而温……入肠则涩。”现代药理分析认为对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有效。《日华子本草》言诃子“治肠风泻血”,《长沙药解》说“行结滞而收滑脱”。药理分析证明河子对4—5种痢疾杆菌都有效,两味既涩肠收敛止泻利,同时又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一举两得。木香行气止痛。综合诸药温补脾肾以扶正,清热解毒而祛邪,收敛固摄能止泻,邪正兼顾、标本同治,故对正虚邪恋之久泻久痢具有良好的效果。

辨证加减:阳虚不甚去附子用高良姜,本品为温脾胃之药。肾虚见症明显加补骨脂、益智仁。肾虚兼有湿热先生常用菟丝子,该药既可补肾固精,又能清利湿热,《药鉴》谓“利水治湿热”。腹痛加石菖蒲、乌药。药理分析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肠胃道发酵,并有缓解肠胃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兼有夜血则加乳香,《要药分剂》言:“赤白痢腹痛不止者,乳香无不效。”胸腹胀满加苏梗、砂仁和胃化湿。寒湿腹胀加苍术、川朴苦温燥湿运脾。气滞腹胀加青皮、枳壳、大腹皮利气宽中。滑脱不禁加赤石脂、禹余粮,固摄收敛。中气下陷加升麻、柴胡升清举陷。兼有便秘交替或加望江南清热润肠,或加当归、肉苁蓉养血润肠。湿热重黄柏、黄芩、白头翁、秦皮、铁苋菜、鸡骨草酌选二味以苦化湿热。兼有出血加羊蹄根凉血止血。

五、病案选录

病案1

贾某,男,47岁。

泄泻二年余,日约二次,或多到七八次不等。肠鸣掂施,时有腹痛,形寒饮冷为甚。胃纳不香,口中苦,面包无华,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腻,脉软无力。其病始于呕吐下利,良由湿热留恋,脾运失司,病久入肾,遂致脾肾阳气虚衰,《内经》所谓“始传热中、末传寒中”,拟予益气补肾,清热化湿。方用黄芪15克,党参15克,附子9克,木香9克,黄连3克,砂仁3克,苏梗9克,乌梅9克,诃子9克,地锦草10克。7剂后,腹痛己除,大便日行2次,精神稍振。再守原方调理而愈。

病案2

李某,男,13岁。

痢症初起,腹痛拒按,伴有恶寒发热之表证,解毒荡涤兼顾,用桂枝加大黄汤加减。

桂枝9克,芍药18克,大黄9克(后下),槟榔9克,枳实9克,生姜3片,大枣4枚,炙甘草6克。3剂。

药未尽剂,痢已痊愈。

[按]痢疾用泻法,此“通因通用”之意。方中大黄、摈榔、帜实荡涤肠道积滞,清除大肠湿热。伴以桂枝汤解表,惮邪从皮毛出。表里双解,病焉不愈。

(0)

相关推荐

  • 春季腹泻高发,久治不愈,应是湿气侵袭,湿郁化热所致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在经历过寒冬的考验之后,阳气也在春季开始升发, 但春季气温冷热变化较大,加上天气潮湿,一些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开始生长繁殖,随风潜入体内,有些人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腹泻,甚至是慢性 ...

  • 中医漫谈 | 长期腹泻你是哪种类型?4种食疗方案推荐

    腹泻是发生在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日常引起腹泻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一般急性腹泻较易应对处理,而慢性腹泻则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至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因多而 ...

  • 姜春华证治经验

    一.急肝胃热为本,推崇大黄草药 慢肝邪恋正虚,祛邪扶正化瘀 (一)急性肝炎胃热为本,亟当清热解毒 急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等类型,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古人很早就观察到黄疸一症,其中就包括本病. ...

  • 姜春华治疗胁痛、臌胀(早期肝硬化轻度腹水)

    姜春华(1908-1992年),字秋实,汉族,江苏南通县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脏象及治则现代科学奠基人.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卓著.先生自幼从父青云公习医,18岁到沪悬壶,复从陆渊雷先生游, ...

  • 秘验良方中医大家姜春华治疗坐骨神经痛验方...

    秘验良方 中医大家姜春华治疗坐骨神经痛验方 药物组成:制川乌,生地,威灵仙,蚕砂,秦艽,乌蛇,怀牛膝,豨莶草,五加皮,独活. #中医# #中药# #健康# #养生#

  • 陈苏生用四煨汤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发表者:赵东奇 升清辟浊,暖胃和肠 慢性泄泻既有病的刺激因素,又有人的自我调节因素.既可久泄伤阳,也可久痢伤阴,伤阴伤阳,都是人的范畴.久泻气从下陷,不当利尿过多,否则不但无分清泄浊之功,反有耗气伤阴 ...

  • 余国俊用柴胡桂枝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囊炎经验

    为病之易反易复.缠绵难愈所困惑 25 --慢性胆囊炎多年 诊断现场 女患,56岁,1990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从北方迁居四川不久,即感肩背酸痛,纳差体倦,自忖为"水土不服"而就 ...

  • 窦金发主任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慢性腹泻是指两个月以上病程的腹泻或间歇期两到四周内复发性的腹泻.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非特异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症状表现有腹痛胀气,排气排便后疼痛减轻或消失:稀便 ...

  • [转载]余国俊用柴胡桂枝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囊炎经验

    作者:普灵阁主 诊断现场 女患,56岁,1990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从北方迁居四川不久,即感肩背酸痛,纳差体倦,自忖为"水土不服"而就医.医曰"蜀多雨湿,挟风寒而成痹 ...

  • 姜春华治疗肝病验方

    姜春华教授治疗肝病经验丰富,笔者整理随师应诊时姜老师治疗肝病验方如下. 1软肝汤组成: 生大黄6-9g,桃仁.丹参.炮山甲各9g,虫3-9g,鳖甲12-15g,黄芪15-30g,白术30-60g,党 ...

  • 姜春华运用大黄的经验

    导读:"中医用药一是用它本身的治疗作用:二是辅佐其它药或利用其它药辅佐而使其本身的作用加强,同时也加强其它药的作用.以大黄为例,配合厚朴.枳实等气分药则入气分,以治胸腹满为主:若合芒硝则除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