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提升“中医实战”(上)
很多人,认为中医要结合八卦、易经,效哥不想否认什么,但是,中医最牛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只字未提八卦、易经,岂不是对这些人有些打脸?如果用很牵强的歪曲理论“强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的除外!
反而,信奉起源于“实战”的《孙子兵法》的中医不是太多,古人的一篇“用药如用兵论”不就是站在“敌我”的角度上写的一篇良文吗?病邪如敌人,中医如谋臣!所以,想在中医的天地里有一番作为,何苦放下《孙子兵法》的实战谋略,反而去追逐玄玄幻幻的“八卦、易经”?离开实战、离开疗效的中医,注定是个屁,而且不臭、也不响!
:
:
本文提要:
本文提要:
1、《孙子兵法》和中医的共性!
2、《孙子兵法》——“始计篇第一”
1、《孙子兵法》和中医的共性!
《孙子兵法》是一本很伟大的著作,它对于战争实际是两种指导意义,一种是哲学层面,而另一种才是实战层面!没有哲学思想,再好的实战,也注定是一种运气,相反,没有实战指导,再好的哲学,也是空谈!只有当二者完美结合,才是一种金刚不坏!
纵观《孙子兵法》和《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其实共性非常多,都是在强调“强大自己,医患同心,邪不可干,辨证论治,精选最优策略,如何在变化中随之应对”!
如果能理解到这个层面,《孙子兵法》一定会提升大家的中医水平!
回头想想,敌我战争,和,用药治病、调理身体,有多大区别?真没有区别,一个身体就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充足的精气神,那就是一个废柴国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二者,真的是两个层面上的同一个指导书!
效哥喜欢《孙子兵法》,至今20年多了,真的是好书!
下面,我们将就孙子十三篇,逐一给大家精选解答,当然,效哥不是万能的,只不过是普通大夫一枚,所以,解答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原谅,水平有限,献丑了
2、《孙子兵法》——“始计篇第一”
“始计篇第一”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中医意义:
翻译:调理身体、治疗疾病,是一个人身体中的最大的事,治疗好了,人就存活,治疗错误,人就死了,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必须要“行方、智圆、胆大、心小”!
所以,效哥最讨厌的就是那些“伪中医、伪养生”的砖家叫兽,他们几乎没有怎么实战,有的只不过是钻了国家空子,混个执业医师证,有的甚至连执业医师证都没有,效哥只想说,“临床上很多病都是很难治的,“一剂知、两剂已”只不过是对某些病效果的描述而已,来个最常见的肝硬化、大三阳、脑梗,怎么可能会出现“一剂知、两剂已”?所以,临床真正看病的人,很少会上电视去讲养生!因为只要是临床实战家,都会懂得,养生就算养出花儿来,最终,也要靠正经中药来治疗!而且还是那么的难治”
药王孙思邈先生是否在他的名作“大医精诚论”中说过“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没错,说过!所以,效哥跟大家说,真正看病久了,经验的确多了,非但不敢说大话,反而人会更加谨慎,而不是信口开河的上电视台,什么“夏枯草煮鸡蛋根治扁桃体”、“桃花、木耳泡养生茶”!放心,越是临床久的医生,越绝不说这些,因为他们心知肚明,这些东西根本不靠谱!靠谱的只有中药和针灸,甚至,即使是中药和针灸都不会很轻易的治愈一个人的疾病!
而真正认为“天下没有不可以治愈的病,比如两周治愈胃癌的某某”,大家也能在孙圣人的大医精诚中找到对应的话,没错,就是“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
突然觉得这句话,高大上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中医意义:
这一段,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重要,中文的魅力很大,如果是英语,会不会说very very important?
我们不整体解释了,耽误大家时间,这一段重点提的是什么?其中有一些,和中医的“三因治宜”很像,因时因地因人,三者有一个有变化,医者就一定要随着改变,否则就收不到良好的疗效!
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患者要信服中医、并且严格按着中医的思想、步骤去服从,就是现在西医经常说的“遵医嘱”!我们为此写过一篇文章“为了疗效,患者应这样配合中医!(点击进入阅读)”
很多人误认为,这是要让患者“盲目”的迷信中医,还真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说这句话之前,是有先决条件的,第一,医生必须是个合格的医生,第二,不是盲目迷信一个人,而是要“医患配合”,诸位如果是临床实战出身,一定明白,如果一个患者对你半信半疑,这个患者的病是否很难治疗!所以,这就是孙子兵法下面一段所阐述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现在很多人自学中医,好家伙,学了点中医,居然就可以评判给他治疗的医生的好坏,给你看病的医生再不好,他也是医生,一个学了点中医的患者,其实是临床最难治愈的患者,因为他满腹狐疑,可是,这类患者始终没想明白一个问题,你如果真的觉得自己很牛了,为啥不自己给自己治,反而还要找医生呢?
所以,孙武先生,格外强调“团队执行力”,也就是医患之间的“医患配合”关系,一个团队或者一个临时团队,下属不服从上级,必定是一种非常恶心的结局!所以,给我们国家军队点赞,因为每个军人都会说一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最高天职”!
回头再想一下“医患关系”,
宫寒的患者,不让你吃凉的,你继续吃,
长痘的患者,不让你吃辣的,你继续吃,
痛风的患者,不让你吃海鲜,你继续吃,
......
这就属于典型的“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所以,如果一个患者没有足够的“配合度”,放心,最后不会收到该有的效果,
同理,对于一个合格的医生,也不要怀疑他,比如,这个药多了,那个药少了,等等,这种干扰会对医生产生严重的干扰,乃至误判!
所以,孙武先生,在团队建设上,指导医患关系就是,只要医生提出的合理,患者就一定要配合!做不到配合,何谈胜利?
(3)“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中医意义:
这一句,其实,很相似中医治病八法中的“和”法,以及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微妙心理关系!
医生应该先要明确的跟患者提这个病,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疗效,这个无可厚非,算是个疗效预估!
有些患者在之前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些药物、某些寒热温凉、某些疗法产生误解,这种误解往往来源于患者的误判,比如患者讨厌人参、讨厌寒凉药性、不喜欢下法,而这些误判可能来自以前的一些误治,医生如果在这个时候,不顾及到患者的这些重要抵触想法,可能直接产生患者强烈的不信任,以及不配合!
但,只要医生辨证论治精准,这些方法还必须要用,但就是要委婉的隐晦一些,这就是孙武先生所说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的迷惑之法,但,这种迷惑之法,目的不外乎在化解患者的不信任,增加配合度,但,辨证论治必须精准,否则,就有可能害人,
(4)“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中医意义:
给人治病,一定不是小事,我们开头说过了,是大事,所以,在治病之前,我们要遵守孙武先生提出的这个谋略——庙算!
孙武先生认为,战争之前,必须要做推演,如果推演来推演去,胜利可能性大,就叫“得算多”!反之,就叫“得算少”!“得算多”的胜利机会,会超过“得算少”!但如果是压根就没有进行过推演,就是“无算”!无算,又怎么会胜利?
所以,中医在看病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摸脉也就是3分钟一个手,两个手6分钟,但为啥要摸15分钟?除了真正摸脉的6分钟之外,这个老师实际上在心中在做推演,或者叫推敲,
病人到底是什么病?
什么证型?
为什么不是那个病?
为什么不是另一个证型?
该用哪个汤头?
还要配合哪个汤头?
汤头中每个药物的剂量是多少?
患者服用药物后哪些会好转?
本次重点先调理哪个脏腑?
......
最后,再反推一遍,直到成竹于胸,放下手,露出笑容,信手开方!
所以,中医看病,往往不那么快,因为太快了,推演的就少,甚至是凭着经验,完全不推演,这就犯了孙武先生的大忌讳!老话儿怎么说的,“贪多嚼不烂”!
细致的看一个病大概需要多久呢?不说复诊,复诊大多数比较简单,只说初诊,少于15分钟,整体上还是有欠缺的,一上午看六十人的,大家自己推算一下,真的效果能有那么好吗?8点上班,11点半下班,3个半小时,210分钟,每个人不过3分钟,所以,曾经很有名气的一个爆棚名老,每个患者2分钟,不许说话,左手脉一搭上,就开始写处方,方子出来了,右手脉还没摸完,我不说她的效果如何,但,我只知道,我的师父经常治她治不好的患者,而且都治好了
仲景先生的序里怎么写的?
“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钱,是好东西,但,治病捎带赚钱,还是赚钱捎带治病,这个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了!
这篇文章不好写,效哥在努力做到能阐释孙子兵法和中医,水平有限,虽然用了几天的起早时间写作,但仍感觉没说透,希望大家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