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不太高,肾病也可能处于严重阶段!如何才能早发现肾病?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经常有人拿体检报告去询问医生,看到血肌酐处于正常范围的时候,有些医生或体检者自己都会认为肾脏是好的或肾病并不严重,可事实上并非都是如此。近来,在笔者这里诊治的一位肾病患者就是如此。
患者为女性,年龄70岁,姓常,2年前首次来这里时,了解到常女士的病史是这样的:14年前在当地省立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来氟米特及白芍总甙胶囊等治疗。直到3年前的6月份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水肿,检查尿蛋白1+,血肌酐104μmol/L,并未引起重视。到了2年前的2月份常女士仍有双下肢水肿,并伴有四肢乏力,在当地县医院经检查诊断为慢性肾脏病3期,这才开始同时治疗慢性肾脏病。之后我们的化验检查显示:尿素氮(BUN)29.38mg/dL,血肌酐(SCr)1.23mg/dL,肌酐清除率(Ccr)41.2ml/min。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慢性肾脏病3b期。经过我们的治疗,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现仍在治疗中。
血肌酐的正常范围应为44—115μmol/L(即0.5—1.3mg/dL),按照正常参考范围来作比较,常女士的血肌酐并不高,可是她的肾病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慢性肾脏病3b期。这就是笔者今天将要说的重点,如果以血肌酐是否超过正常或超过正常多少来判断慢性肾脏病是否严重,则多会被误掉,从而错过早发现肾病及最佳治疗时机。本文中提到的常女士就是这种情况,等到明确并发了肾脏损害时,患者已经处于慢性肾脏病严重阶段的3b期。若能早一些发现,或许之后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既然不能以血肌酐来早发现,那又该如何早发现慢性肾脏病?
要想早发现慢性肾脏病,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作分析与检查。
一.从少数可见的症状来早发现
从常女士病史中出现的症状来看,早前就出现了双下肢水肿等表现,这就是早发现肾病的机会,除了水肿之外,肾病还可以出现肉眼血尿、腰痛、尿频尿急尿病、四肢乏力及夜尿增多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或许提示慢性肾脏病“已经在路上”,需要患者尽快去医院找专科医生作相应检查以早发现。
二.定期做体格检查也可早发现
只有少数慢性肾脏病才出现水肿、血尿及尿路不适等症状,即绝大多数慢性肾脏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不出现症状,患者一般就不会主要去医院作检查,就很难早发现肾病。因此,定期做体格检查也是早发现肾病的手段。体格检查的筛查项目主要包括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与微球蛋白、肾功能及肾脏彩超等,还可以做更进一步检查。
三.罹患其它疾病时别忘了查肾
慢性肾脏病,可以是原发性疾病,也可以是继发性疾病。所谓继发性疾病,即由其它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常女士的慢性肾脏病就是由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肾脏损害。因此,若能在更早时候,常女士就能对肾脏做进一步排查,就能够早发现,不至于到了慢性肾脏病3b期才发现肾脏问题。其它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肾脏损害,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乙型肝炎及过敏性紫癜等可分别引起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肥胖相关肾小球病、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及紫癜性肾炎等,都需要在罹患这些疾病的过程中检查肾脏,看是否出现了肾损害,从而能够早发现、早干预与早治疗。
四.检测肾小球滤过率必不可少
看到化验检查单上血肌酐不高或不太高,不要以为肾脏没有问题或肾脏的问题不严重。血肌酐,主要指的是内生肌酐,与人体的肌肉总量关系最为密切。一个人的年龄、性别与胖瘦等因素会影响血肌酐的检测结果,另外,饮食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血肌酐的检测结果。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血肌酐升高往往是滞后的,即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小球损伤与硬化到相当比例,患者的血肌酐才开始升高,反过来说,血肌酐有点高时,或许患者的肾脏损伤与硬化已经相当严重,或许慢性肾脏病已经到了严重阶段。因此,就需要做比血肌酐更能早发现慢性肾脏病某阶段的检查,即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清除率。因此,若要想早发现,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清除率这一检查不可少。
本文中常女士的经历,其教训是深刻的。千万不要以为血肌酐不高或不太高,就认为没有肾病或肾病不严重。要想早发现肾病,肾友应全面分析病情并做更多的化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