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余部逃到海外,建了2个国家,国土比日本大,至今说汉语

《水浒传》中有梁山好汉余部逃到海外称王的描述,这个好汉便是混江龙李俊,施耐庵说他成了暹罗国国王,这个自然无法考证,但历史上确实有华裔在海外当国王的例子,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天地会余部。

在影视剧中,“天地会”成员一直是清朝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左脚“反清”右脚“复明”,甚至派卧底潜入宫中搅局,触手无所不在。虽然影视剧多少有夸张成分,天地会却是真实存在过的组织,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洪门”。

直到今天,学术界还在研究“洪门”的起源、保密工作以及发展历史。这其中,有2个天地会成员的故事格外精彩,他们竟然真的在海外建国,让清朝皇帝无可奈何。

罗芳伯是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出生于1738年,吴元盛与他是同乡,哥俩都参加了天地会的活动,《吴元盛传》记载“元盛......深与(罗芳伯)契合,号召四方豪杰......事泄,官兵逮捕急,不得已,乃率党与驾帆南渡。”

其中罗芳伯以学文为主,在家乡教过书,而吴元盛更偏爱武艺,性情豪爽,喜欢结交各路好汉。哥俩参加反清活动失败了,于是双双跑去婆罗洲避难,那一年罗芳伯35岁。但实际上在这哥俩来之前,东南沿海已经有不少人去了那,从事一些收入很低的工作。

罗芳伯本来是怀着“采金”与“既从虎门而出,定直达乎龙宫”的壮志来到这里,看到自己家乡的人们在婆罗洲生活困苦之后,他更坚定了这样的决心。为此,他与吴元盛一起创立了采金公司,将大量的华工吸纳团结进来,改善大家生活,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

但当时婆罗洲的情况其实很混乱,各大采矿势力斗争,还有外部殖民者虎视眈眈,海盗势力威胁着土著居民,土著居民对此感到束手无策。罗芳伯却不肯让海盗得意,他领着其他同乡团结土著一起打败了土匪海盗,让婆罗洲获得了一段时间安宁。

在这个过程中,罗芳伯的声望渐渐超过了吴元盛,吴元盛倒是没计较这些,依然跟着罗芳伯跑前跑后。1777年,罗芳伯顺应当地人的推举建立起一个“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定都东万律(今坤甸),他得到了110万人的拥护。

当时罗芳伯被称为“大唐总长”,土著们则叫他“坤甸王”,他就是兰芳国的首领,罗芳伯在位19年,解决了婆罗洲的鳄患,积极发展采矿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婆罗洲上呈现一片繁荣状态。

罗芳伯甚至将天地会的一些纲领加入到自己的治理方式上,全盛时期的兰芳国几乎占据婆罗洲全境(74.3万平方公里),当然这一点有争议,也有说兰芳国全盛时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比日本的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要大一些。

吴元盛也建立起戴燕王国,原来,当时吴元盛本来是在罗芳伯手下做事,后来他听说兰芳国东边有个戴燕王国国王十分昏庸残暴,百姓苦不堪言,便在公元1783年施计杀死他,被百姓拥戴为新国王,《海录》记载:“元盛死,子幼,妻袭其位。”

兰芳国的总长之位不世袭,除了罗芳伯,还产生了11名总长;而戴燕王国的国王之位一直是吴家内部掌管,19世纪末期,这两个国家都沦为了荷兰殖民地。当年的婆罗洲便是现在的加里曼丹岛,岛上华人圈至今都说客家语、福建方言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