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低能量水平,相应的人事物会是什么状态? -《精神健康讲记》连载32

“因循”和“守旧”

李辛:刚才课间休息,有位同学给我提了一个信息量很大的问题。

前些年我搬了家,我们家小区对面有个绿地公园,前面有两条河交汇,景色优美。天气好的时候,有很多老人或家长带着家里的小孩在那里玩,给了我大量的观察机会。

我在好多家长身上发现了“因循”和“守旧”。因循是什么意思?不看孩子的真实需求,没有觉察地跟着过去的习俗做。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大量的因循,如果我们意识不到,就会不假思索、理所当然地以这些作为标准,还尽量让自己和别人都符合这个标准,不然会不安,认为这样不对。

我常常见到天生沉静的小孩子,坐在那里,静静地看别的小朋友玩,或者专心玩他手边的东西。外婆或是姥姥大概觉得安静等于呆傻,就不如别的孩子,然后就一刻不停地逗他“快看呀,嘿嘿嘿,哦哦哦......”或者扯着嗓门唱儿歌,一唱半小时。

我还隔着些距离坐在那里,都听得晕乎乎的,不知道大嗓门面前的小孩子是什么感觉。

很多带孩子的大人,对孩子此刻的状态和需求完全不了解,对自己的状态也完全没有觉知。只是因循传统,认为小孩子就是一个啥也不懂的小傻瓜,得不断刺激他,得不停地摇铃逗他,这样他才能始终保持高兴和看起来聪明活泼,那最后的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听众:为什么摇铃、唱歌会干扰孩子?

李辛:摇铃和唱歌本身并不会过度干扰孩子,这里面的重点是前面讲的人我互动、互感的问题,如果摇铃逗孩子互动的人,他的精神是清晰稳定的,他对自己的言行是有意识的,这个与孩子交流的摇铃就是有意义的,也会是有节度的,躁静平衡、感性和理性平衡的言行思想会帮助小孩子发展良好的心智。

但如果摇铃、唱歌的人是不清晰的,无意识的重复,对孩子而言,这就是一堆无意义的信息干扰,会影响他的专注力,干扰他正在与外部世界的自然交流过程,也会影响他内在精神的有序和心智的和谐,长此以往,有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学习与交流方面的障碍。常常严厉呵斥孩子或暴力相向的行为更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在很多胡乱编造的、没有内在逻辑和真实情感的儿童节目和动画片也起了不好的作用,会扰乱孩子的心智和情感,会误导孩子的表达方式和行为。

家长和孩子的内心互动模式是孩子精神健康、心智发展最基础的东西,但父母需要自己先有清晰和安宁的状态,学习如何交流,如何与孩子同频共振。可以认真讨论、可以游戏,或者只是静静地陪伴,心智清明的家庭氛围会活化孩子的内心,这样,孩子的智慧增长、身心和谐是自然发生的。

心智的健康与发展不可能由散乱的父母或老师,以模糊不明的内在,

遵照条条框框的教育大纲和教案,发出表面看起来很清楚的指令来完成。

你可以选择

心身健康不仅与自己有关,也和我们的家庭、社会、时代有关。

人生的各种问题,疾病和痛苦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有机会慢慢苏醒过来。

不要害怕生病,不要害怕出现什么不好的问题,这些会促使我们发现“原来我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并不是这样的”,然后才有可能开始重新思考,所以,老天总是以各种方式让我们重新扩展视野。

听众:在家庭中,我很希望达到“心”这个层面的交流,但我觉得,大部分中国家庭到不了这个层次,如何能达到?如果达不到,该怎么做?李辛:这个原因昨天聊过,我们的父母或者祖父母这一代,受到了很多限制,导致家庭内部没有办法深入交流,这是事实。

那么,当下,此刻,我能做什么?是纠结在过去的不良记忆中,去求别人改变,求专家指导,还是此刻自己多一点觉知,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慢慢地,家里累积的几十年的问题,或者你跟家里累积的几十年的问题,或是家族的问题,才有可能一点点地解开,所以我们要做有效的思考、有效的行动。

即使我们找到通灵人,请他告诉我们前生后世的故事,知道了我们和父母或其他人上辈子的关系,除了个别的特殊例子中可以解释某些因果,而让当事者有所释怀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如在此刻看清现实,去做有用的事情。

听众:如果长时间都做不到的话,听您的意思,还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好,换一个人会不会一样?

李辛:这部分我并不能给你某个具体的方案,但有一点,人是自由的,是可以做出抉择的。任何抉择都有好的和坏的一面,要准备好承担。不仅仅是简单地担负社会和道德的责任,那是外在的。如果我们事先觉知和观察得深入一点呢,做出的抉择会全面一些,后面的发展会顺利一点,美梦成真的机会会多一点。

太多的人不敢承担。

他们往往不相信自己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不相信自己是可以立刻行动的。因为我们从小独立精神的培养就非常欠缺,不试着去独立思考,也不去承担和行动。

但最终,面临的现实,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承担,做出抉择。

我们可以先从观察自己在生活的衣食住行的选择入手,观察我们在细小的思维惯性、情绪惯性下的不同选择。

观察我们习惯的想法、行为、语言,试试有没有可能换个想法、语言和反应模式,先从意识的细微处的改变入手,不要觉得自己的情绪—思想—语言—行为模式是天经地义的正确,这只是一个习惯反应模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换”很容易,换个环境,换份工作,换个老婆......但是,我们精气神的饱满度,或者说阳气,或者说清明度、觉知度,它是有不同水平的。

如果我们在低能量水平,那我们所碰到的原材料都会是低水平,然后我们的观察、思考、感受、行动都将会是在低水平,需要我们自己把它提升。

当我们在低水平身心状态的时候,工作也不容易,发财也不容易,碰到合适的人也不容易,身心水平高一点呢,各方面都会容易一点,所以南怀瑾老师的书里说“一分精神,一分事业”。

所以,赶紧先把自己调好。首先认识到自己是在某个低水平的阶段,先少想、少说,不要急着去做重大抉择。因为这个时候,即使我们认为已经想清楚了,其实可能还没想清楚。低水平的时候也不要去做股票,不要轻易买卖房子,不要轻易发生新的关系和断绝旧的关系,先稳住。等我们到了一个相对高一些的水平后,再去处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著有:《儿童健康讲记》《经典中医启蒙》《精神健康讲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