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陵---贞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括:陵址的位置风水、陵墓与环境的关系、陵园的平面布局和各种附属建筑物及下宫神道,石像生的雕刻摆放以及装饰等等,无不出自当时的能工巨匠、大师等顶尖人物之手,无不达到当时最完美的境界,可以说都是当时代最伟大的作品。
           唐朝在历史上开建以山为陵的先河,建设规模宏大,而整个陵园建设又是仿照唐长安城规模建造,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帝陵都是一样的那?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所有地表建筑全部毁坏,极少数陵墙现在还有保存,能够保留到现在的石刻还不到一半,其中不乏精品之作,现在还有多少能够看见,今天我开始系统的对唐陵做以总结,本文所记载的情况基本都是我自己以眼睛看见为准,埋入地下的石刻不在记录之内,至于地下部分,我一个普通人也是没有办法知道的。只能等待考古部门发布。
           唐宣宗李忱上台,唐朝总算出了一位能看见希望的皇帝。不过那也只能算是唐朝的回光返照罢了,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李忱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庙号宣宗,葬于贞陵。纵观大唐290年历史,前后20位皇帝,共有修建帝wang陵级别d的陵50余,也就李忱的陵墓最有说头,第一,陵园最大,方圆120里,远远大过昭陵以及所有唐朝陵墓,一个即将灭亡的朝廷还能有如此大的手笔真是不简单,第二,贞陵翼马,尤其是东翼马搞成了一个河马的样子,简直可笑死了。第三,西边一翁仲竟然雕刻成了葫芦脸,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总之贞陵是个有着许多不知道的陵墓,需要更多次的前去研究,去破解。
      南门(朱雀)唐朝末期。石刻雕刻相当萌芽,也粗糙的很。
          鹊台;双鹊保存完整,高在5米左右,大小相当,虽然依旧在地里,但是相对还算完整。
          乳台;贞陵西乳台早期已经被平掉了,位置在果园下面的麦地里。东乳台保存完整,高4米以上。
        神道及石刻;贞陵神道因为山下地势缓平,坡度小,又正好神道作为了生产用道,故而反到成了目前所有唐陵里面最完整的一个了。基本是可以反映出当时神道的基本情况的,不过这样的好景已经没有了。从去年(2016年)开始保护贞陵,神道直接被推土机推平,这样的保护下,神道地下台基和建筑形制也就基本全部被破坏,从此陕西帝陵再无神道一说了。所有陕西唐陵神道将成为历史,贞陵神道两侧望柱,翼马,鸵鸟,仗马,翁仲虽然石刻水平一般,但是大多保存完整,是难得的后唐精品所在,加之东边就是郑国取渠首,是个难得的风景区。
        阙门;东阙存,高3米以上。贞陵西阙早年耕地以平。现在西侧阙台边上的是个土堆。并不是西阙台,很多人把这里搞错。
          番臣石刻;待考?
          门狮;双狮存,东狮基本保存完整,西狮被砸,仅剩狮子后半部分,惨不忍睹。
          石碑;宋碑一方,文保碑多方,界桩等。
          下 宫;下宫基本保存完整,因为地势平整,建筑废弃物不多,不过下宫立有宋朝“大宋新修唐宣宗庙记碑”一方,是难得的宋碑。
          玄宫;仲山南麓半山上,墓道口比较明显。
     北门(玄武)唐贞陵的北门并不在泾阳县,因为贞陵陵园太大,北门地界归纯化县管辖,不知道哪位高参给出了个馊注意,竟然把北门石刻全部拉回了纯化县,摆放在了中心广场,用铁栏杆一围了事,也不知道这算是保护还是算破坏?目前贞陵北门就剩下一个过门石半埋入土中。
          阙台;双阙存,大小相当,保存完好,这里平时少有人来,相对比较原始,玄武门遗址以及陵墙都是比较好的自然保存。
          仗马;不存。(被拉到淳化县。目前淳化县有石马四匹。据说还有两匹埋入北门地里,早期挖掘,出土牵马石人一尊,待考?)
         门狮;不存。(今存淳化县广场)
     西门(白虎)贞陵西门双狮双阙均存,贞陵西门双狮和双阙台在一条主梁两道沟梁上。从现场状况看狮子应该是后期移动过的。最少是狮子曾经被移动过。
        阙门;双阙存,高都在4米以上,因为地处山梁之上,风化严重,并且上面老鼠较多,和人为破坏,大部分裸露在外。在双阙台前有较宽一个平台,应该是白虎门遗址。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贞陵西门那点地方门内显然是放不下这对狮子的,从两侧陵墙的走向和西门阙的链接看也是没有放置狮子的地方,这样判断,双狮就有可能摆放在门外,那么现在的位置就是准确的,我也偏向于狮子放置在门外的观点。待考?
          门狮;双狮被拉到门前,胡乱扔在山梁之上,其一半卧山边。双狮比较完整,且雕刻水准要高于南门。
    东门(青龙)东门基本被酸枣树包围,行走艰难,故而保存较好。
          阙门;双阙存,高在4米以上,保存完好,东门南阙有半个在耕地果园里,有被开挖的痕迹,需要保护。
          门狮;双狮存,基本保存完整,其中南狮因为山坡挖地滑坡,倒在土里。周围都是酸枣树,人到狮子跟前相当困难。
    角阙;贞陵角阙是所有唐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除东北角,其余面积都比较巨大。
           东南角阙,角阙就在葡萄地边上,高不下4米。旁边立有10号界桩。
          西南角阙,就在山脚之下,西门山梁最下方偏东,高不下5米,夯土巨大,在土堆西侧有新盗洞。
           东北角阙,就在村子最南侧地里,封土完整,高在3米以上,夯土以东有新盗洞。
           西北角阙;西北角阙最难寻找,但是水平线基本和北门持平。夯土高3米左右,夯筑于山梁之上,上面长满树木,西侧有新盗洞一个,盗洞是直接用工具挖开的,对整个西北角阙破坏相当严重,急需保护。
       陵墙;贞陵陵墙保护完整,尤其是西侧陵墙相当完整,整个陵墙上遗迹众多。从这里不难看出,唐朝顺着陵墙一圈是修有道路的,以用于维修陵墙之用,在部分石头上刻有指示标记,大体形状如同汉阳陵的罗经石,应该是修建陵墙的时候做定位使用的,古人修凿的道路保存完整,至今依然可用。
        其它;贞陵是唐陵里面最大的一个了。从南门徒步去北门需要时间3小时以上,且西门以北部分陵墙是直接利用了天然是悬崖做了神墙,加用部分山体,夯筑而成,节省了大量人工和劳动力。      
          贞陵的个别翁仲和翼马也做的相当怪异,不知道当时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些都需要大量实地考察和历史资料,任务相当繁重。
           这里要提到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专家给出的贞陵形状地图是对的,可以负责任的说,专家肯定还没有去过这里。从西北角阙到北门山顶,需要最少5小时连续徒步行走,这样大难度的运动量很难完成,故而贞陵形状图肯定也就没有正确的了。

(0)

相关推荐

  • 「陕西」漫步关中,寻遍唐代十八帝陵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强盛的时代,万邦来朝的"盛唐"是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时代.唐代自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共产生了共21帝位皇帝(包括女皇武则 ...

  • 南京记忆(十七)

    南京记忆 (十七) 明孝陵留下的历史遗产极其丰富.毫无疑问,建筑本身是一件历史瑰宝.除此之外,神道上的石像生也是充满价值的一件事物. 明孝陵神道 <后汉书>中记载:"墓前开道,建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朝帝陵 唐宣宗 贞陵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 ...

  • 大唐帝陵--献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 ...

  • 大唐帝陵--昭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括 ...

  • 大唐帝陵--乾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 ...

  • 大唐帝陵--定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 ...

  • 大唐帝陵--桥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 ...

  • 大唐帝陵--泰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 ...

  • 大唐帝陵--建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 ...

  • 大唐帝陵--元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