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运城的关帝庙,最出名的是在解州的关帝庙,规模最大。不过在盐池边的盐湖区常平乡常平村内,还有个关羽的家庙,又称“关帝祖祠”。因为参团活动要去解州关帝庙,我就自己去看看常平的关帝祖庙吧。
常平关帝庙坐北朝南,在建筑布局上沿袭“前朝后寝”之制,主体建筑依轴线顺次布列。
一进入景区大门,就看见石雕牌坊,正面雕“关王故里”,为明嘉靖三年立。
石牌坊两侧有庙前为“灵钟鹺海”“秀毓条山”木坊两座,钟鼓楼相对两旁。木坊四柱三楼,庑殿式瓦顶,创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重葺。
钟鼓楼对称分布,位于木枋之后,下层砖砌台基墩,前后设券洞(不可通行,规制而已),上层阁楼四角立柱,三面砌墙,歇山顶。
“关王故里”石牌坊后正对山门。山门,也称大门,面宽三间,进深两架椽,悬山式筒瓦屋顶,分心用三柱,中辟大板门。始建年代不详,明贞德年间重建。
两侧原有周仓、廖化泥彩塑,现在放的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
在山门与仪门之间,有祖宅塔,也称七层八角坟茔塔,砖建实心塔,无基座,七重叠涩出檐。塔下原为一水井,因当年关公为民除害怒杀地方恶霸吕熊,官府四处缉拿他,又派兵诛灭九族。关公父母年迈,逃亡不便,为免关公在外牵肠挂肚,双双投井自尽。后为纪念关公父母,便在井上建塔焚香祭拜。塔身嵌铭五块,记載了金大定丁酉建塔及明嘉靖、清嘉庆年间重修情况。据塔铭载,此塔创建于东汉中平元年(184年),重建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塔前原建有一小屋,内塑关公父母金身,现已不存。
仪门,也称二门,取有仪可象之意。面宽三间,进深两架椽,分心用三柱,中辟大门,悬山式筒瓦屋顶。始建年代不详,清代重修。
进入仪门后是献殿。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两架椽,悬山式筒瓦屋顶,前后檐敞朗,梁枋简洁,皆饰彩绘。始建年代不详,据題记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是朝拜者焚香祭祀场所。
献殿和崇宁殿间有两棵古柏,“龙柏”和“虎柏”,树上缠满红绳。
虎柏树龄1800年,树干周长4米,因树根部球状瘤,酷似颗猛虎头(我没看出来),故称虎柏。女孩在此树绕红绳祈求关帝保佑“望女成凤”(这句话也没看懂),系当地风俗。
龙柏树龄1800年,树干周长4米,因树形似苍龙,昂首奋身,势欲凌空,故称龙柏。男孩在此树绕红绳祈求关帝保佑“望子成龙”,系当地风俗。
献殿之后为崇宁殿,因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关公被宋徽宗封为“崇宁真君”而得名。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面宽五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有回廊环绕,殿内供奉关羽手持笏板的帝装坐像。
殿内木雕神龛内关羽端坐,四位侍者神情恭谦。龛上对联:紫雾盘旋剑影斜飞江海震,红霞缭绕刀芒高插斗牛清。
过垂花门进入一组四合院建筑,正面为娘娘殿,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面宽进深各五间,平面近方形,周设穿廊,重檐歇山顶。殿内关夫人头戴凤冠,身着霞帔,神态安详自然,颇含唐塑遗风,为清塑中之精品。
娘娘殿两侧厢房为关平、关兴像。面宽三间,进深三架椽,悬山式屋顶。
关兴及夫人塑像。
娘娘殿后有圣祖殿,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63年),面宽三间,进深三架椽,前设穿廊,悬山式屋顶。殿内供奉关羽始祖及三代先人、三代夫人塑像。
始祖关龙逄(pang)塑像
走出关帝庙,庙前新建了停车场,对面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关公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