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 瘾疹(荨麻疹)

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典籍中的“瘾疹”“蓓痞”,俗称“风疹块”, “鬼风疙瘩”, “鬼饭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一般可分为急性、慢性两大类。

【病因病机】  本病成因是由于正气不足,阴血先亏,营卫不和,或阴虚内热,外风乘入而发病。《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瘾疹候》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医宗金鉴》曰:“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

本病由于情志内伤,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风邪乘人,侵淫血脉,郁于肌腠而发病;或因为饮食失调,过食油腻,膏粱厚味,脾胃蕴热,复感风邪,开阔不得,郁于肌表而发病;或素体虚弱,或病久暗耗,阴血亏虚,虚热内生,化火生风,风邪乘袭,遏于肌腠而发本病。

临床症见全身或某一部位出现风团样皮丘疹,呈红色或粉红色,略高出皮肤,痒甚。全身症状可有发热恶寒,或头痛身痛,或心烦口渴,或胸闷气短,或恶心呕吐,甚则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急性期)。

【辨证用药】本病病机除了正气内虚外,外感风邪是发病的主要条件。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其起病急骤,并且常与寒、与热相合侵犯人体而发本病。

1.风热  属于赤疹(多见于急性荨麻疹),可兼有口渴便干溲赤等。治以疏风清热,解表止痒。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处方:荆芥、防风、茯苓、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连翘、牛蒡子。

方中连翘辛凉透邪,清热解毒;羌活、独活分别祛上半身与下半身的风湿之邪;前胡、柴胡均有发散之力,配伍可宣散风热,前人称前胡、柴胡为风药;荆芥透疹止痒,善祛血中之风;防风开皮毛,祛风解表,善祛经络筋骨中风邪;茯苓健脾利湿;牛蒡子散风除热,宣肺解毒,透疹,还有“利腰膝凝滞之气”的作用。

2.风寒属于白疹(多见于慢性荨麻疹),可兼有皮疹色白或淡红,遇风遇冷加剧。治用辛温透表,疏风止痒。方用桂枝汤加味。

处方: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荆芥、防风、蝉蜕、白鲜皮。

方中桂枝解肌散风祛寒,白芍益阴敛营,两药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相须为用,调和营卫;生姜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则能补中益气,又滋脾生津,两药合用可升脾胃升发之气而调和营卫;荆芥解肌透疹;防风散风解表;甘草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白芍益阴;自鲜皮祛内伏蕴湿;蝉蜕散热透疹,祛风止痒。

3.湿热  属于赤疹(多见于急性荨麻疹),可兼见胸闷纳呆、恶心吞酸等。治用疏风解表,通腑泻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处方:防风、荆芥、连翘、麻黄、当归、白芍、栀子、大黄、黄芩。

方中以防风、荆芥、麻黄疏风解表,使风从汗解;大黄泻热通便;连翘、黄芩、栀子清解郁热;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如此,则发汗不伤表,清下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里之效。明·王肯堂说:“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日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4.血虚属于白疹(多见于慢性荨麻疹),可见头晕体倦,失眠等。治以补气养血,疏风散邪。方用四物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处方: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防风、黄芪、白术、荆芥。

方中以四物汤(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此方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的芎归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有补血调血功能,加减变化可治诸般血证。当归补血活血;改熟地黄为生地黄补血滋阴,使之补而不腻;川l芎人血分理血中之气;白芍敛阴补血;防风、荆芥祛风解表;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全方共收健脾益气、补血养血、疏风散邪之功。

【典型医案】王某,男,20岁,战士。主诉全身起瘾疹,瘙痒5个月。

5个月前因受风后全身起红色丘疹,痒甚,以两大腿内侧、胭窝、两上肢肘窝处为重,经部队卫生队用氯苯那敏(扑尔敏)、谷维素、利舍平(利血平)等内服,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时有所缓解,过后又发,反复已5个月。诊断为慢性荨麻疹。

症见全身皮肤起红丘疹,痒甚,部分融合,皮肤可见抓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数。

证属体内蕴热,复受风邪,遏于肌腠,发为瘾疹。治以解表清热,疏风止痒。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处方:荆芥10克,防风l0克,牛蒡子10克,连翘25克,赤芍15克,黄芩l5克,当归l5克,白鲜皮15克,滑石l5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

服3剂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上方减石膏、滑石,加地肤子10克,蝉蜕l0克,苦参20克。服药l2天后症状消失。

【附方】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功用:助阳益气,发汗解表。主治:阳气虚弱,感受风寒。

桂枝汤(《伤寒论》)见“鼻鼽”。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栀子、大黄、芒硝、石膏、黄芩、甘草、滑石。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见“发热”。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见“汗证”。

(0)

相关推荐

  • 到底是荨(寻)麻疹还是荨(前)麻疹,不重...

    到底是荨(寻)麻疹还是荨(前)麻疹,不重要,看几位中医大师如何治疗.前几天有粉丝希望我分享一下荨麻疹的治疗方法,这个病确实比较常见. 先来看 上世纪国医大师朱仁康的治疗经验,朱老擅长用乌蛇驱风汤治疗荨 ...

  • 神奇的防风通圣散

    有一个药方,有病能防,无病能治--称为防风通圣散.此方为什么如此神奇呢?本文细加分析. 我的一位朋友打篮球出了一身汗,吹了风,结果患了荨麻疹,身上散发荨麻疹,皮肤瘙痒难忍.我辨为内有郁热,复感风邪,表 ...

  • 经典必读-温病经方:防风通圣散

    大医双合 COURSE ARRANGEMENT 导读:豆鼓性味苦寒,能够清热.栀子与豆豉两药配伍,以其苦寒之性,中能泻胃中郁火,清疗胃脘嘈杂,或疼痛不舒.(作者/康海洋) [防风通圣散组成]防风.川芎 ...

  •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汗证

    出汗一证临床常见,可以出现在其他某种疾病中,如外感病.内伤病等均可伴有本证.常见的有自汗.盗汗.局部出汗(以头汗.手足多见).半身出汗,还有血汗.黄汗等.现将自汗.盗汗.偏沮分述如下. (一)自汗 自 ...

  •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不寐

    不寐即失眠,在中医古代文献中称为"不得眠"或"不得卧",是以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根据不同证情有如下表现:就寝初即难入寐:寝中易醒,醒后难以再寐:寝中时醒时 ...

  •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寒证

    寒证指全身畏寒或四肢厥冷而言,是由于阳虚而引起,又称虚寒证,属于里证.不是外感表证所引起的恶寒. [病因病机]本证属里虚寒证,由于阳气虚弱而发病.<素问·厥论>曰:"阳气衰于下, ...

  •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炙脔(梅核气)

    炙脔现称郁病,俗称梅核气.由情志怫郁,气机郁滞所致.王安道谓:"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西医称本证为神经宫能症. [病因病机]  由于七情内伤,脏腑气机失和.&l ...

  •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面瘫(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俗称面瘫.吊线风,属于中医的"口喎""口眼喁斜""风中经络"等病范围.中医古籍早有论述. [病因病机]人面部分隶五脏,三阳经脉或起止 ...

  •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历节风(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相当于中医的"痹病""历节-'肾痹""骨痹-'虺赢""鹤膝风"等 ...

  •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积聚(胃结石)

    积聚是指腹内有结块,或痛或胀的一种病证.然积与聚不同:积有形固定,痛有定处,属血分脏病:聚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属气在腑.<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日:"积者,脏病 ...

  •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便 血

    便血是指血从大便而下,又称肠风.脏毒.或先便后血(远血),或先血后便(近血),或单纯下血,统称为便血.<素问·阴阳别论>日:"阴结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

  •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肾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肾泻又名晨泻.鸡鸣泻.五更泻,与西医的慢性结肠炎相当.临床多以肾虚论治.然除肾阳虚衰外,尚有其他因素可以导致,分述如下. (一)肾虚火衰 [病因病机]<素问·六节脏象论>:"肾主 ...

  •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泄泻(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的"泄泻-'肠风-'下利,,等病范围,以病程缓慢.反复发作为特点,老幼皆可发病.泄泻是指排便稀薄.次数增多,甚则泻出如水而言.孙文胤指出:"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