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现代人要学会否定
老朋友请转发!
虹野:现代人要学会否定
国人不擅长拒绝,在很多场合不得不接受一些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所以“要学会拒绝”这句话得到很多人的共鸣。如果说“学会拒绝”是长期被掩盖在集体利益里面的个人权益的觉醒的话,那么如何“认识拒绝”则是现代文明对愚昧的洗礼。
拒绝,就是否定了别人的观点或者行为,拒绝他人,往往是不礼貌的,甚至让被拒绝者产生怨恨。我们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人论事,要就事论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是否定了某个人的某个观点或者行为,仅仅是否定的这件事情而已,并非否定这个人。可是在长期“非此即彼”的文化氛围中,否定这个事和否定这个人是很难区分的。
这里需要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我们的社会长期处于伦理本位阶段,我们对他人的定义基本上属于“立场论”,这个人是自己人还是不是自己人。落到哲学方法上就是“二分法”。我们要么支持某个人,要么反对某个人,不支持就是反对。这种思维方法一直影响到现在人的生活细节之中。所以,我们无法拒绝,拒绝就意味着反对。这种思维方法带来的后果就是人与人之间对立者众多,阴谋论横行,拒绝他人后果很严重。
当我们思考是否应该拒绝他人的时候,显然更多的原始的喜好,而非进入到理智。我们并没有思考我们究竟拒绝什么。
当我们觉得否定别人的观点或者行为的时候,我们事实上是提供给对方一个“否命题”。在很多人的心目,否命题只有一个,而事实上,否命题是可以有很多个的。
所以说,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来看,学会否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路,也会给我们的研究更加深入。每一次理性的否定都会推进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认识到否命题中所蕴含的理性。在生活中,尤其是学术界不分条件的全盘否定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我们常见的项目审批制度,我们的所谓的学术委员会,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审批通过和审批不通过两种情况,对待很多蕴含着智慧的项目全盘否定,即便是一些项目有些许不足,这种全盘否定显然会使得其中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被放弃了。最为重要的是,没有对否定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会错过更多的发现问题的机会。
因此,我们对于否定,无论是否定别人,还是被别人否定,都要从逻辑上找出被否定的条件,从理智上“就事论事”,而不是简单的沦落为情绪上的“因人论事”,以至于“无法拒绝”,所以说,学会拒绝,首先要学会否定,用理智上的否定来代替情绪上的拒绝,这样才使得观点不同的人有了对话的可能性,而不至于被当做立场不同的人陷入批斗。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