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行之十:鼋头渚樱花谷欣赏怒放樱花
玄怪录·杜子春略
从蠡园出来,时间还不到下午两点,计划剩余的时间都交给无锡的头号名片鼋头渚。但未免扫兴的是,驱车来到进入鼋头渚的路口时,才知道因某重要领导“视察”的原因,实行交通管制,所有通往鼋头渚的车均被拦住。无奈在周围转了半天,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但终于未遂。直到下午四点交通管制结束,才得以进入鼋头渚景区。
入园之后,时间已经不早,只好匆匆坐了游轮,从太湖上观赏鼋头渚。上岸后又先去看了正在盛开的樱花谷。
鼋头渚是太湖中的一个半岛,因其形状酷似龟首而得名。渚上最早的人文建筑“广福庵”诞生于佛教大兴的南朝萧梁时期,位居“南朝四百八十寺”之列。至少在明代以前,鼋头渚已经成为文人雅士的燕集之所,游览胜地。民国初年,一些社会名流和达官显贵在鼋头渚建造私家花园和别墅,人气日升,逐渐形成风景名胜区。抗战时期,鼋头渚一带改称“横云公园”。1949年后,将诸多私家园林和别墅合并为“鼋头渚公园”。从1982年起,对鼋头渚公园进行大规模扩建,并最终形成鼋渚春涛、万浪卷雪、芦湾消夏、湖山真意、鹿顶迎晖、充山隐秀、藕花深处、十里芳径、中犊晨雾、三山映碧等十大景区。
鼋头渚风光,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素有“太湖第一名胜,中华赏樱胜地”的美誉,在天湖风景区里面。
鼋头渚种植樱花的事情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长春桥两边的樱花就是那个时候种植下的。
1988年的三月份,400多名日本的友人,来到鼋头渚,当时和无锡市的人们达成了一致的一件,他们共同种植了15000棵樱花树苗。此后又有1万多人来这里种植樱花,所以才有了现在的鼋头渚樱花谷的盛景。
鼋头渚樱花谷内有3万多株、100个品种樱花树, 樱花节期间,樱花如云似霞、满树烂漫,春风轻拂、落樱飞舞,美不胜收。樱花盛开的日子,不用再远赴日本,樱花天堂,其实就在身旁。
从充山大门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U型水湾。水湾的开口被一道纵贯南北的长堤阻断,使水湾形成一个湖中湖。那道长堤被称为“十里芳堤”,而沿湖西岸曲折向北的一条路则被命名为“十里芳径”。“芳堤”和“芳径”都因广植樱花而得名,但此时的芬芳还在依稀的睡梦中。
观光车下车的地方有一座四柱三门三楼砖石牌坊,建于1972年。从正面坊额“鼋头渚”是自左至右读来看,背面坊额应该是“山辉川媚”,而不是有些资料上说的“媚川辉山”,尽管意思都差不多。
“山辉川媚”一词语出晋代陆机的《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之句,在许多风景名胜地都有该词的匾额或刻石。穿过牌坊,是一条长达300多米的甬道,两侧的行道树是无锡的市树香樟;左手边山坡上遍植的杜鹃,是无锡的市花。
继续前行,即可见去往“太湖仙岛”的游船码头。一处门楣上悬有“太湖绝佳处”匾额的所在,趋步向前,发现匾额的题写者是郭沫若,词句来自他的一首诗《蠡园唱答》:“何用垒山丘,蠡园太矫揉。亭台亡雅趣,彩色逐时流。无尽藏抛却,人间世所求。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在这首诗中,郭沫若采取前抑后扬的手法,把蠡园贬损得一无是处,却对鼋头渚大加赞美,让无锡人亦喜亦悲,这也是无锡人在宣传鼋头渚时一般很少全文引用郭沫若这首诗的主要原因。其实,郭沫若这首诗中涉及到鼋头渚的两句,更像是口号,并没有点出鼋头渚佳绝在何处。
旁边墙壁上,还嵌有郭沫若的另一首诗《咏鼋头渚》:“信步上鼋头,龟丘水面浮。回围横黛浪,万顷泛金沤。范蠡祠犹在,女夷风正遒。光明无上处,帆影见归舟。”刻石。诗中的“沤”字被不少人辨识为“堰”,意思虽然解释得通,但显然不在韵上。而“金沤”一词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指大门上的金色凸起物,也就是门钉。如此一来,“沤”字不仅在韵上,而且用“金沤”来形容金色的晚霞映射在湖面上所形成的波光粼粼效果也是非常恰当的。
看完樱花谷,还有两个重头戏——鼋头渚观赏太湖日落和可遇不可求的天赐良机——鼋头渚夜晚赏撄。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