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00)临证谈保和丸

唐容川的《血证论》这本书写得特别好,就是我们读起来,觉得读得很累,但是,当我们有空的时候去看一看,慢慢的品味,唐容川写的这本书,水平特别高。越看觉得越有味。特别是开篇的那几篇,让你读起来很兴奋。后面的方解,有一部分解得特别到位。

《血证论》里说:仲景治食复,言有宿食者,皆主芍药,大黄,义取二物力能推荡。盖宿食不去,不独阻新食之进,且伤气壅邪,转生诸疾。故主大黄以速去之,以免伤其正气,胜楂,曲之功千万。医者须知此理,临证庶有胆识。

这是张仲景在治疗食复,用芍药和大黄。用大黄速去,胜楂曲之功千万,也就是说有宿食,用大黄快速泻下,比山楂和神曲要快得多。在当时的情形,估计很多医生只会用山楂和神曲,只会用保和丸,已经忘了吐泻这两法还可以治疗宿食。这时强调的就是该用泻法的时候就要急时的用泻法,而不要因循守旧。

应该说,楂,曲之消,大黄之下,各有所适应确证,二者并无高下之分。倘执于经方,枯守下法,或只知时方,全用消法,皆为不善用方者。

医学是在向前发展的,在张仲景的那个时代,用了吐和下法,医学往前发展,补上了消导法,这是医学的发展,是医学治法的一种丰富。我们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只知后世的由,不知道前世的源。只知道用消导,不知道用吐下,这是不对的。

反过来说,我们为了推崇我们的经典,只知道吐下,而忽略了后世的消导,也是不对的,按道理来说,消导的出现,肯定有消导出现的理由,我们做为医生,该下就应该用下法,该消就应该用消法。

同样的道理,还有一个,在临床上特别明显。在张仲景时代,特别重视饮邪,或者对饮邪的研究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从《伤寒论》到《金匮要略》,治饮的方药已经成了系列了。但是,张仲景的那个时代,对痰的研究是缺少的。而后世,在饮邪的基础上,把痰这个病邪补充出来了。后世治痰达到了一个顶峰。代表的方剂,张仲景时代的治饮的方剂如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而后世治痰的代表方就是二陈汤的类方。

按道理来说,痰和饮是两回事,而我们往往会犯这种错误,有时候,只知道痰不知道饮,有时候只知道饮不知道痰。于是,我们经常用治痰的方去治饮,而有一部分医者始终用治饮的方去治痰。这都是不可取的,这就是医学的源和由。

我们既不能忽视后世的发展,也不能只知道后世的发展而忽视前人总结创造出来的结晶。总之,忘了前和忘了后,都是不合适的。

这还设及到经方和时方讨论的问题,各有各的用处,各自都有合理的理由,我们做为医生应该把他们放在同等位置去对待。

临证体会,治疗食积,需要使用吐法的机会极少。而过早使用政法或滥用下法,往往可伤脾损胃,常见征象是苔腻不易消退。多数情况下使用洪水屠城之法即可,但需要把握消导之力度,必要时配用下法(尽量不单用下法)。如果我们用下法配上消导法,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苔腻的出现。或者说便于苔腻的消退。

(0)

相关推荐

  • 菖蒲开窍且消导----沈绍功

    35.菖蒲不仅开窍而且消导        菖蒲分3种:石菖蒲<神农本草经>别名"昌阳",<本草纲目>别名"水剑草".节菖蒲,故称石菖蒲, ...

  • 日读一方(九十)|《张仲景50味药证》 —— 桔梗

    黄煌 康仁堂基层医药传承 今天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神农本草经>谓本品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伤寒论>入3方次,<金匮 ...

  • 《医学三字经》第三十八课:长沙法,细而精

    导读:谭老师    校正:张茹    文字整理:金兰 长沙法,细而精         今天是咳嗽的最后一节课了.昨天讲了什么情况下用小柴胡,小柴胡应该进行加减,我们要注意什么,也讲了干姜.细辛.五味子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到了<伤寒九十论>里的医案,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我们来分析一下五积散到底起什么作用.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的寒.湿.气.血.痰五积之证.张璐说:此虽类集十余方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一个是"水泻",一个是"理中丸是不是太阴病的主方?"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理中丸的功效如何? 第一张方剂都有它的功效,我们都想知道它的功效,但是,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再来思考太阴病的病机,太阴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而不在于虚,于是,太阴篇里说当温子,温之针对的是寒邪,补之针对的是正气,而原文<伤寒论>第277条辨:"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一个医案,当代赵守真的<治验回忆录>的一个医案:男,50岁,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饮冷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 一个50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理中汤在泄泻中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当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有很多人会说,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教材上学到的它就是太阴病的主方,这没有什么疑问啊!这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四)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两个病案,都用到了理中汤,我们来解释一下90岁老人的这个泄泻的方子,为什么要用理中汤加减. 第一张处方:党参12克,炒苍术12克,干姜9克,焦神曲15克,苏叶9克,滑石18克,炙甘草3克,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二)临证谈理中丸

    干姜以辛热独胜.等量,人参.白术之甘是远不敌干姜之辛的.理中丸中用等量之甘草,与其说佐人参健脾益气,不如说以甘制辛,入口仍是辛多甘少.基于这一点,原方中四药等量,已然是干姜为君了. 既然是干姜为君,为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三)临证谈理中丸

    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证,如虚多于寒,以人参为君:寒多于虚,经干姜为君.此说也合临床实际.必要的时候,该以人参为君就以人参为君,该以干姜为君就要以干姜为君. 倒过来,我们来思考,以人参为君所治病,往往是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