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有约】| 韩晓永作品:故乡,今夜星星点灯
正月十五,老家很热闹。因为一直有“十五大于年”的说法,也有俗语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这一天,夜幕降临,漫山遍野,星星点灯,整个村庄,灯火辉煌,无论远近,老少爷们都会带着全家老小,赶回父母或者长兄家,吃一顿团圆饭,小孩子们玩自制的各种花灯。更重要的是,这一天,从早晨开始,老少几代人要翻山越岭,给历代列祖列宗坟前送灯照明,以前就地取材砍几颗竹子或者木棍,插入土中,套上提前纸糊的灯罩,后来已经改为塑料的,里面点上蜡烛,现在基于防火防灾和方便,已经都变成是电子灯了!当然,也有夸张的做法,祖坟地离子孙家比较近的,甚至从家里拉根电线上山,直接点上电灯在山坡上点上一夜。以前每年的这个时刻,我跟随着父亲,叔叔哥哥和弟弟,侄子们,一天异常忙碌,多少年下来,也因此能大抵清晰自己先祖的栖息地,也大致顺理清楚自己的来处和家族的脉络。离开故乡后,大概有十年没有再在家过十五了!送灯的事情只能是父辈兄长代劳了,就只剩下记忆了!
山上坟前的灯的数量很有讲究,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逝者家族发展的现状,一般是根据血缘关系和远近亲疏递减,从坟前的灯盏数目可以看出家族是否人丁兴旺,这种习俗也是导致重男轻女的思想渊源之一。我们湾后山上,韩氏家族四房的共同先祖,那就是这一夜全湾灯火最华彩的地方,整个韩家四房远近几十里地的韩家后人,几乎都会来到这里送上灯。同时,燃放烟花的规模,也是家族兴盛的另一标志,湾里混的比较好的几家,总是在这一天要比上一番,呈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这几年为防止山火,政府禁止燃放鞭炮烟花,大家也就逐渐不再嘚瑟了,逐步归于平静!当然,有些乡亲会主动送给湾里去世的孤寡老人无儿无女的坟前一两盏,或者在村头路边点上一两盏,是给孤魂野鬼照亮前行之路的,加做“孤灯”。在湾的南头河边,有个叫做“赚庙”的地方,其实就是“社庙”,旧时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据湾里老人们讲,这里的水田一角,原来有个小小的神龛,破四旧的时候给砸掉了。至于为什么叫“”赚庙”,而不叫“社庙”,原因老家因为“社”字同“折(she)”同音,本来就是祈求土地爷保佑五谷丰登,折了就不吉利了。所以,供奉土地爷的地方,必然要送上一盏,这里也是正月十五湾里灯火比较辉煌的地方,再牛的家庭也不能比土地爷比,大家都在这里送上一盏灯,以求得来年风调雨顺!
但是,对于忙碌了一年的湾里的人们来说,这不过是故乡每年春节最后的狂欢夜,再次见到如许景象需要等到年底的大年夜了。所以,今夜的灯火辉煌不过是硕大村庄最后绽放的昙花,因为从明天开始,湾里的大多数年轻人工作或打工,几乎会全部会踏上异乡的路,整个村庄很快静寂下来,仅剩下垂老和荒冢,欢腾的少年转眼就像一个安静的老者,一本新书转眼就成旧报纸。其实,每年的这个时节,家国情怀、乡关何处的纠结杂陈总是见诸报端,在这个特殊的时段戳向人心最深最柔软的地方。多少候鸟一样的人们,回到存留他们的自尊心和童年的快乐,并在这里牙牙学语并开始卷入沧桑人生的故乡,但是,他们可能会蓦然发现,就是这个令他们日夜魂牵梦绕的故乡,已经悄然改变了当初的模样,或者如同一只慢慢萎缩的橘子,或者正在成为混凝土制造的赝品……
有人说,现在几乎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尽管如此,远离的游子还是开心的在故乡短暂的休憩和疗伤:眼神越过一座座那曾经一遍遍走过的山丘,脚步丈量着曾经是无比荒芜的小路,趟一趟村前的弯弯小河,瞅瞅屋前比自己年长的歪脖子柳树,故乡,山丘,小河,柳树,它们,不管你是走还是留,它们都在这里静静地等候,它们,承载了童年和少年的记忆,留存了长大和成长的印迹,最好的追忆就是蹲下身来,掬一捧清清的河水,数一数从指间滑落的匆匆岁月,慢慢步行到老屋中去听一听村里有趣的往事,去悼念乡亲中已经离去的平凡的逝者……或许,下一次回来,有些事有些人就再也看不到了,听不见了,也有些人或许就不认识了……远行的人慢慢走在村中,听着有人在他儿子面前还喊着他的乳名,就感叹岁月的穿梭,体会到这里的根……它沉淀着童年,少年及青年的岁月……他的来龙去脉,不管故乡是在沦陷还是成长,它能安放心,培植根,有关生命的约会还会在年轮中继续轮回,还会继续回来见证这里的万物生长,草木丛生,聆听故乡的声音,见证这里的生死循环,触摸这里的人和山水,感受它的变化,继续和生者,逝者交流生活的过往和态度…… 现在,为了生活,再一次离乡别土,挥手告别那埋葬先人骸骨的田野,奔向谋生之地……
明朝以来,这个村庄的一代又一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发生了很多事情,经历了很多人,家谱和后山的碑文都在记载着他和他们家族的悲欢离合,每一位出生在这里的人,都希望他不会消亡在记忆里!
海德格尔说:返乡是诗人的天职。作家熊培云说过“没故乡的人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在这个茫茫人海,终身寻找,人员流动的时代,还乡应该是每个有原乡心愿的天职。每一个漂泊的异乡人,穿梭在城市与乡村,在不断的时空转换中,梦及梦想在开往现实的地铁和公交车上中摇曳,在摇曳中时刻牵挂心所安放之地——故乡……。留住乡愁、乡村振兴,现在是热门话题,说实话,如果乡村没有人或者留不住人,这些话题就成不了话题。这几年,老家环境、空气非常好,国家也在大力修建基础设施,原来进城的人也开始在老家重新建造房子,湾里的热度在慢慢升温,甚至消失了几十年的过年舞狮子也重新出现了,锣鼓响起来,喝彩亮出来。当然,返乡盖房子的风气,一是为了赡养这一批老人,二是为了自己将来养老,叶落归根在这几代人心中,当然还有很重的恋家情结。也许需要一些时间,垂老孤寂的村庄里,房子会逐渐重置,老人和新人也会逐渐融合,能带来逐渐的活力。
所以,有人说,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怀念,更是童年生活或者说过去时间的回溯,长大之后,总是想让时光倒流,去追溯曾经的拥有,也许,童年的啼哭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也许,这也算是留住乡愁、安放内心的一点希望吧!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所以,今夜这山间的灯火,这天上的星光,是后人们展现给先人们怀念时跳动的心,是告诉他们和我们,聚散离合,缘分情分,是游子必定归来,是落叶终究归根,哪怕是在逝去的天国,终有一方灯火可以眺望,可以还乡。
这真是:
日暮乡关灯火明,
慎终追远脚步声。
背井离乡明日去,
归去何来异乡人。
本栏目编辑:马枚素
作者简介: 卧书斋主,本名韩晓永,河南新县人,曾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虽误入“法”门,但未皈依深处,居低而仰望,市井寻自然,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