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读《背影》,今又读《背影》,竟读出了这样的感觉

时间:2021年7月14日 星期三

文章:朱自清《背影》

原文:

 

感想

从十几岁开始读《背影》,到如今年过半百,算来已经读过几十遍了。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少时不懂《背影》,懂时已过中年。

曾经,我们都习惯从作者的角度去读这篇文章,从一个不想被原生家庭束缚的外出求学的年轻知识分子的角度出发,去解读一次送别、一次离别,解读一段父子关系;

但当我们渐渐年长,当我们的子女渐渐长大,当我们自己渐渐力不从心,再读这篇文章,才发现:

此刻的自己其实可以比写这篇文章时候的作者更能读懂他父亲的这个背影,此刻的自己也需要深深地思考,如何读懂自己的父亲母亲……

(何晓)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上学时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学生时代涉世未深,人生资历尚浅,读不出文章的味道。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经历过生命中的生与死,再读这篇文章,便解其中味了。

都说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是深沉的,是内敛的,是不善表达的,但是父亲却会用行动表现出关心与爱。在文中,“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及“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这些都能体现出父亲的关心。

为了给“我”买几个橘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些都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有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今日再读此文,便越发想念父母亲。母亲的唠叨,父亲做的饭菜,都是此生最珍贵的,为人子女,多陪伴父母,多照顾父母,不要为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如今,我的父母亲也即将迈入花甲之年,虽有疾病缠身,但健康状况良好,这几日正在西藏游玩。父母亲这些年游历了很多名山大川,风景胜地,每次看到他们发来的照片,我也由衷地欣喜。经历半生,仍然拥有一颗滚烫的心,去热爱生活,不负此生。

在这里,衷心地祝福全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怀瑾握瑜)

无论我们多大年龄,其实在父亲眼里,都是他的孩子,都是那个长不大,需要他操心照顾的孩子。

买橘子那段,有点感同身受。

那年的酷暑,奶奶过世了,拖着三岁的儿子,好不容易赶上一趟别人退票才有我位置的高铁,风尘仆仆的赶回家里,只为送奶奶最后一程。到家时,父亲已经一夜未眠,张罗着奶奶的各种身后事,我到车站和姐夫会和的时候,他还在电话里安排姐夫要买包子和水,带过去给一起守在殡仪馆的亲戚们。

所谓能者多劳,每每家里遇到事情,第一个冲到前面出谋划策的,都是父亲。

赶到殡仪馆,父亲双眼通红。料理完奶奶的后事,因为孩子幼儿园已经开学,我也不便多在家逗留,隔了两天就要启程回莞,父亲执意要把我送到南宁东,担心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坐那么久的车,太累。

也许在他心里不只是担心我太累,许是这些年我在身边的时间太少,一个人在外面带着孩子,自己又有心无力,所以只是想在我身边,哪怕只是陪我坐车到南宁东站……

父亲已经年过60,却不是在颐养天年,奶奶过世之前,还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生活,这几年,操办了我们姐弟三个的人生大事,又开始照顾不能自理的奶奶,祸不单行的还帮弟弟还了赌债。是的,他是从小经历过苦难的,这些小沟坎也许在他眼里都不算什么,挺多算是湖面上泛起的一些小涟漪,可是看着他那黑瘦的脸上愈发深陷的眼窝,父亲是真的老了。

父亲对我而言,就是一座大山,父爱,温润细无声却又是那么深沉。20岁出头的自己,狂妄又傲娇,听不进去他的半句劝告,现在的自己人到中年为人母,才能读懂当初父亲的那番苦心。想腾出时间回去给父亲做一顿饭,带他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曾江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