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 酽酽的红茶
浠水乡村风光,无数游子乡愁开始的地方。
对于我而言,烟酒是无所谓的,更谈不上禁或戒了。唯独茶是不可或缺的,确切地说,我嗜好饮茶。
今年的春节,母亲劝我戒茶。据说,长期饮茶的人,不会肥胖。而我是个典型的“衣架子”,吃得再多再好,仍然是六十公斤左右。因此,母亲常笑我:好吃的雀儿不长肉。
我依着母亲的话,开始以白开水代茶。这样坚持了半年工夫,不但没有多长出几斤肉来,反倒添了不少病恙,没少上医院。于是,我索性又恢复了饮茶的习惯,也不管他胖与瘦了。
一多故里,全楚文乡。
其实,我是断不得茶的。茶如契友,伴我多年。烧上一壶开水,沏上一杯清茶,望着缭缭升起的茶雾,闻着阵阵袭来的茶香,看着渐渐变浓的茶水,那是一种享受。端起热茶,小口小口地啜饮,唇舌之间细细地品尝,那是一种闲适的幸福。
记不清,我饮过多少种茶,但感情最深的还是故乡的红茶。
城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浠水县巴河镇境内,相传为吴国孙权土城旧址,是佛教和道教合一的景区。城山每年举办庙会3次:农历二月十九(观音生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日(观音出家日)。会期五至七日不散,尤以二月十九最盛,十万之众登高望远,祈福平安。
鄂东大别山,绵延几千里的山脉,是盛产茶叶的地方。我的故乡,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茶厂,周围的几座山上,高高低低的全是茶树。
每年春秋两季,正是采茶的旺季,漫山遍野的全是背着竹篓的采茶人。全村男女老少齐动手,帮厂里采茶,自己也可以挣点收入。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上有茶,自然故乡家家都少不了茶叶,生活中也少不了茶。
春节期间向阳兄赠我故乡名茶——董河碧珍。
茶是故乡普普通通的农家生活的一部分。不奢望荣华富贵,远离城市的喧嚣,男耕女织,粗茶淡饭的乡村生活,有几分清苦,有几分恬静……
记不清,从何时起,我开始饮茶。最初饮的茶,大多是自家在田边地角种的茶。母亲采回来,在热锅中炒炒揉揉,就可以用开水冲泡了。
故乡的茶属红茶。初泡时,茶水呈淡黄色,后渐变为红色,时间久了,就酽得呈绛红色了。
浠水是闻一多故乡,也是诗歌之乡、记者之乡。
酽酽的红茶,带着几分苦涩,喝了却挺能解渴解乏。七月农忙之时,烈日炎炎,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汗如雨下。累了,歇一歇,酽酽的红茶,咕咚咕咚几大泥碗下肚,精神又抖擞起来。
酽酽的红茶,伴着我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喝着酽酽的红茶,聆听父母的教导,分享大人们的快乐……那是我最惬意的少年时!
酽酽的红茶,是故乡的茶。自从我离开了老家,东奔西走,辗转数地,却再也没有喝过那么温馨、那么香甜的茶了……
本文发表于1997年4月11日《楚天声屏报》上,并被评为该报1997年度优稿奖。稿费12元,奖金56元。
(编后:浠水的茶,应该是绿茶系列。20年前的文字写成故乡的红茶,只是以茶水的最终颜色而论的,显然不对的,甚至是笑话。多好的绿茶,泡久了,都成了深红色,哪能由此而称为“红茶”呢?红茶的一大特征,是有一道发酵的工艺。遥想20年前,我正青春年少,错了就错了,无伤大雅,算是青葱的记忆吧。特此自我解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