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羊藤
百度图片
《全国中草药汇编》:古羊藤
【拼音名】Gǔ Yánɡ Ténɡ
【别名】苦羊藤、南苦参
【来源】为萝藤科马连鞍属植物马连鞍以根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苦、微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淤止痛。用于感冒发烧,肠炎,痢疾,胃痛,跌打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2钱。
【注意】本品叶和种子有毒,据广西上思、东兴地区反映,误食叶可引起头晕,腹痛。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古羊藤
【出处】《广西药植图志》
【拼音名】Gǔ Yánɡ Ténɡ
【别名】老鸦咀、毛青才(《南宁市药物志》),南苦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奶藤、马达、红马连鞍、虎阴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有毛老鸦嘴(《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马连鞍的根或叶。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①《广西药植图志》:"味苦微甘,性凉。"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泄泻,痢疾,疟疾,感冒,胃痛,淋浊。
①《广西药植图志》:"治急慢性肠炎,心胃气痛,红白痢症,外感痧气,蛇伤。"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热病,疟疾,淋浊,癍痧。"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烧,跌打瘀积肿痛,腰腿酸痛,慢性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0.5~1钱)。外用: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虚寒者忌用。"
【附方】①治急慢性肠炎,心胃气痛,外感寒热:古羊藤根,晒干研末。每服五分至一钱,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②治红白痢症:古羊藤根一两。煎汤冲蜜糖五钱,一天二次分服。
③治毒蛇咬伤:古羊藤生叶二两。捣烂,冲酒二两,绞取酒一两,内服。渣涂敷伤口四周。(①方以下出《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溃疡病:古羊藤、山暗册,等量。晒干研粉。每次一克,一日三至四次,内服,疗程一个月。(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古羊藤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图志》。
【拼音名】Gǔ Yánɡ Ténɡ
【别名】老鸦嘴、毛青才、南苦参、奶藤、马达、红马连鞍、虎阴藤、有毛老鸦嘴、鱼藤、苦参、小暗消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马连鞍的根。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木质藤本。具乳汁,茎褐色,有皮孔,老枝被毛渐脱落;枝条叶、花梗、果实均密被棕黄色绒毛。根圆柱状,弯曲,根皮暗棕色,有瘤状突起和给皱纹。叶对生,厚纸质;花期6-10月果期8至翌年3月。
【性味】苦微甘;凉
【归经】脾;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感冒发热;痢疾;胃痛;腹痛;跌打瘀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1.5-3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虚寒者忌用。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图志》:治急慢性肠炎,心胃气痛,红白痢症,外感痧气,蛇伤。
2.《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热病,疟疾,淋浊,癍痧。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烧,跌打瘀积肿痛,腰腿酸痛,慢性肾炎。
【临床应用】《南方主要确·毒植物》:古羊藤,有毒部位:叶和种子。误食它的叶、子引起头晕腹痛。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