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73期):聊一聊中医之“内经之针灸”
昨晚聊了治外感流清涕,针刺飞扬,鱼际,太渊。这是什么道理?浅尝经典则止,用不活经典,再深入一步。飞扬是太阳膀胱经之穴,鱼际,太渊为太阴肺经之穴。记得“提壶揭盖”吧,肺与膀胱是相通的。是另一种原络配穴呀。哈哈……只要手上有点功夫,针出则涕止,效果犹拔刺,犹雪污。
很喜欢看这条经文,百看不厌!每次看都会回顾当今各种治流清涕之法,不如此法优良!中医界还有一家,叫医学文献研究家,一辈子什么也不干,只研究医学文献,看他们的翻译,准确,透彻。交几个医学文献研究朋友,就进入此圈了,对学中医用中医,大有帮助。
中医界,还有一族,专门研究历代名家学术思想,治病思路。将各路豪杰的成果直取过来,用于临床治病,节省时间,生命是限的,能做的事太少了。
《灵枢·杂病》: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不可以俯仰,是指头不能前后活动。不可以顾,是指头不能左右活动。经文已经明确指出所刺之经,那取哪个穴呢?手太阳取后溪;足太阳取昆仑。
按经典之言办,不会让您无功而回!这是经病,需调经脉的营卫之气,用捻转补泻手法,尽量不用提插手法,效果不一样的。此乃远道取穴,也可视情况,配近道取穴。上述之腧穴必须用。这是什么针法?按灵枢办的,正宗灵枢针法!!!
问:老师,这个提插手法和捻转手法的区别是什么,那种情况下该用提插手法,那种情况下用捻转手法?
答:杨文斌 经病用捻转,脏腑病用提插。
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昨天没聊治法,因为只讲道理不容易理解,举个病例好理解,今天专项聊。例如:长期腹泻而饮食正常,再没症状了,这是“病气”不足。长期腹泻导致形体衰惫,这是“形气”不足。这种情况禁用针治,用了会“重不足”,麻烦了。
那怎么治?用方药。长期腹泻,西医叫结肠过敏,他无良策,中医有好办法,健脾运而止泻,用和中汤也行,用参苓白术散也可以,这必须干的事,但不是主要的,主要侧重理肝或清肝,过敏源从何而来?是肝所释放之毒素。
西医,只会起病名,起病名有一套,起了30万个。任何一科,您用心钻研中医两三年后,您回头再看西医,我敢断言:您与我观点肯定一致。弄出个新病名,才显示出“高科技”,可以唬弄中国人。愚昧不了啦,再弄出个新病名,竞玩邪的。
负债,弄个新叫法,叫杠杆。大家都不知是怎么回事了吧。全都玩邪的。跑题了,闲扯几句废话。长期腹泻累及肾,病比较重,加服四神丸。特效!四神丸可以大补下焦元阳。脾阳需要两个“阳”温之,一个是肾阳,一个是心阳。两“阳”足,吃饭是真香!我用心观察过心脏病饮食情况,多数不佳。
不宜用针,又不想吃汤药,这难题怎么解决?“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柱隔盐灸神阙,隔姜天枢,足三里。温补元阳,效果亦佳!别小瞧艾灸之力量!中医超级有智慧,办法一个比一个好!
《内经》中,将针灸与临床有直接关系部分提出来,系统学习,每天学一条,要学一年半。可见是多么丰富。如果是整理兼研习,恐怕至少要啃三年。
【原文】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灵枢・杂病》
【译文】项部疼痛不能前后俯仰的,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不能回顾的刺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
【临床】颈项部为手足太阳之分野,风寒之邪袭于颈项,经络气血阻滞不通,故项痛。项痛不可前后俯仰者,乃病属于腰背,故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针刺以通经活络,疏散外邪。而项痛不可左右回顾者,其病在肩背,而手太阳之脉绕肩甲交肩上,所以取手太阳小肠经腧穴针刺,以祛邪、通经络、和气血。张介宾说:“不可俯仰者,痛在项后,故当刺足太阳经。
不可以顾者,痛在颈侧,故当刺手太阳经也。”临床上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可取足踝后的昆仑穴;如属手太阳小肠经,可取后溪穴。经文没有指出取什么穴,仅指出刺什么经了。因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所以经文指出刺什么经,已经告诉您90%技术了。
取什么穴,这问题好解决,很简单。一是有取穴原则,比如“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还有“能知标本者,无惑于天下”,根据这些,你说取什么穴?不言自明了吧。
【原文】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所。《素问・刺腰病篇》
【译文】阳维脉发生病变,使人腰痛,疼痛部位怫郁而肿。针刺阳维脉,此脉与太阳经会合在小腿肚下的中间,离地一尺左右的地方(承山穴)
【临床】阳维脉属奇经八脉之一,联络一身在表之阳,故曰阳维。阳维脉发于足太阳的金门穴而上行,所以阳维脉发生病变,可致腰痛,怫郁而肿。治疗可针刺足太阳经与阳维脉会合于小腿肚的承山穴,泻之,以疏泄足太阳经与阳维脉的实邪。
通其经络瘀滯,腰痛郁肿可除。学个治腰痛冷门,多数人扎针治不好,咱们来治,一战成名!阳维脉发病,从舌象上可以看出来,舌两边如球状。腨,这个字读音与“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