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跌伤案

周某,女,46岁

初诊时间:2010年1月24日

病史简要:于一周前不慎跌倒,伤及颈部,当时颈部剧烈疼痛,四肢麻木无力,行动需人搀扶。经医院CT检查,提示为颈间盘突出,压迫椎管,因惧怕手术而来求诊。

刻诊:恶寒无汗,面色无华,失眠倦态,不欲饮食,项背拘急,四肢麻木,双手肿胀,双腿发凉,无头晕恶心呕吐,大便数日未行,小便正常。舌紫苔薄黄而干,脉细紧。

这个病人,每年都会有一次不明原因的晕厥,跌倒后几分钟就会恢复,因此她也不在意。这次,晕倒后,脖子崴伤了,差点要命。搞不好,会高位截瘫的。她是去医院的时候,要求保守治疗,经过医院的西医专家推荐,找到我的。

大家看看她的症状,主要的,是颈项以及后背拘急疼痛,恶寒无汗,大便数日未行,舌紫苔薄黄而干,这些症状,符合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证,对治的是太阳阳明病的外有风寒,内有阳明津亏而不养肌肉,才出现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或恶寒。但是,我们不能去死套方证,认为她这些症状就是有太阳病参与了。我们再结合下列症状,对比鉴别一下:“恶寒无汗,面色无华,失眠倦怠,双腿发凉,脉细紧”。

这是不是有了少阴病症状呢?少阴病,会不会出现项背拘急呢?也会的,虚寒水饮多,津液不养筋肉,也会痉挛的。因此,结合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初步认定,病人是有了少阴和阳明的证候了。就要在葛根汤的基础上,加点少阴药,去开通关节,细辛是最合适的。

我们再接着看其它症状。“四肢麻木,双手肿胀,不欲饮食”。 四肢麻木,是气血不行,双手肿胀,是水饮停聚,包括主诉的那个脖子疼痛僵硬,也是外伤后局部水饮血瘀闭阻。不欲饮食,是归属太阴病。“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这是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的关键。食欲不振和上焦颈部、手臂的水饮停聚怎么办?西医也说,颈椎间盘部位有水肿啊,人家要给打甘露醇的,我说不用,吃中药就行了。中药怎么解决,用什么方子解决?我们经过病机分析,选用了泽泻汤。“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这是泽泻汤的原文。

泽泻,甘咸寒。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 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白术,辛苦而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两味药,都能去湿邪闭阻,都能化水饮,泽泻更可以清阳明热,白术,还可以消食健胃。泽泻汤,主要就是针对中上焦的水热上逆去的,对上焦的水饮停聚,有特效。因此,这个病,六纲辨证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

处方:

麻黄30 桂枝30 白芍30 生姜20 炙甘草20 大枣12个 葛根60 黄芪80 白术40 泽泻60细辛30

四付水煎服。

药不多,含的方剂可不少。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泽泻汤,加细辛药症。“细辛,辛温。《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细辛,是少阴药,入头而下行周身,通百脉关节寒湿痹阻而止痛。

二诊:2010年2月4日

刻诊:双腿温暖,麻感缓解,双手指水肿基本消失。颈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能够自理。失眠尚在,微有心烦,肩背及腰部骨节酸痛,四肢末梢微感发凉。脉弦缓,舌红苔薄白。

疗效还是不错的,当时患者也感到很满意。服药后,主要症状显著减轻了,但是失眠没有解除,还出现了微烦,全身,尤其是肩背和腰部骨节里面酸疼,肢端发凉,手麻偏重些,脚不麻了,走路也有力了,吃饭也很香。脉弦缓,就是脉开始和缓有神了,正气开始恢复了。

舌红苔薄白,舌头也不干了,这是津液恢复了,大便当然也就自然通畅了,但是,舌质红,这说明有阳明热,因此会微烦。那么,当初见到数日不大便,为什么不用大黄攻下?

因为,第一,有表证,不可攻下。

第二,病后饮食很少,几天不便也是正常,数日不便而无所苦,更何况,我们不知道人家是否已经形成燥屎了,因此,只要我们化水饮,养津液,通经脉就可以了。事实上,我们分析对了,服药后,津液恢复,饮食增加,大便自然就正常了。

那么,这个失眠的问题,为什么没有解决?失眠,我们在二诊时候考虑,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少阴的虚寒但欲寐,第二个,是有阳明里热参与。这就是属于寒热夹杂的一个现象,一诊的方子里,没有专门去考虑寒热错杂而失眠的这个问题。那么,从二诊的情况看,病人还是有血痹、寒湿闭阻,夹有里热。因此辨证上,还是同上,但是,方子做了改动。四肢麻木还是存在,肩背及腰部骨节酸痛,四肢末梢微感发凉。脉弦缓,舌红苔薄白。这是什么方证?我们看一下:

“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于经脉亏虚而寒湿夹热的痹阻,诸肢节疼痛,有很好的疗效。因此,我们以这个方子为主,加了三味药。

处方:

桂枝60 白芍45 炙甘草45 麻黄30 生姜50 白术75 知母60 防风60 附子30

黄芪45 黄连20 细辛40

四付水煎服。

加黄芪,取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但是,药量比前方减了近一半,用了45克。因为畏寒畏风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大量用,怕它伤津液。加细辛,取其药症对应,同时,也是取麻黄附子细辛汤之意,去在表的寒湿痹阻。并且加大了用量,用40克,可以药力下行。加黄连,是清阳明上焦的那个微烦。黄连,时方派说是可以清心,有一定道理。它可以清阳明里热,尤其是上焦。“黄连,味苦寒。《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黄连与附子配合,可以调和上下阴阳水火,对寒热夹杂的失眠,效果很好。

病人二诊的四付药吃完,睡眠正常了,别的症状也基本恢复了,唯独剩下手麻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除,因为单位工作的原因,要回去上班,因此停止了治疗,最后,给她拿了一瓶药酒,嘱咐她坚持喝,注意休息,余证可以逐渐恢复的。

(0)

相关推荐